关于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的几点思考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接收成为发展方向之一。比如移动电话,它现在的普及程度已经不低于固定电话。广播电视虽然有很长的历史,但移动接收的进展却不尽人意。即使是调频广播,在汽车高速行驶中的接收也往往遇到困难。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
  前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移动接收成为发展方向之一。广播电视虽然有很长的历史,但移动接收的进展却不尽人意。即使是调频广播,在汽车高速行驶中的接收也往往遇到困难。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所以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引起广电界的重视。
  1 移动接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移动接收采用的方式是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因此,移动接收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衰落,这是所有无线通信系统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固定接收可以采用分集接收等方法予以克服,但对于移动接收而言分集接收的方法显然不实用,因此衰落问题尤为突出。
  电波在沿地表传播中会受到各种阻碍物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实际到达收信天线处的电波除了来自发射天线的直接波外,还存在来自各种物体(包括地面)的反射波和散射波。反射波和散射波在收信天线处形成干涉场,此外,在移动通信中,还存在因移动台(天线)的快速移动而划过颠簸的波节和波幅的驻播现象及由于多普勒效应而造成的相移,凡此种种原因,就使得实际移动台接收到的场强在振幅和相位上均随时随地在急骤变化,使信号很不稳定,这就是无线电波的衰落现象。衰落的严重程度通常随频率或路径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目前还无法对衰落进行精确的预测,但区分绕射衰落和多径衰落两种不同类型的衰落是十分重要的。前者为慢衰落,短期信号中值电平在长期中的起伏:后者为快衰落,即瞬时信号电平在短期中的起伏。这两种衰落的表现和影响是不同的另外,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不同的是,移动接收的关键点是移动。因此,移动接收还存在一个其他无线通信不会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系统方面,移动接收还要考虑覆盖网的建设,接收机(特别是便携机)的耗电,接收天线的安装等问题。从基本原理考虑,模拟广播电视信号是不宜实现移动接的。
  为解决移动接收中遇到的问题,广播电视信号必须首先实现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无线接收,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只要在信号有效覆盖范围内,所有移动交通工具,只要配有接收设备,都可以接收数字移动电视信号。
  2 移动接收中的关键技术
  PFDM是正交频分复用(0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缩写,是在严得电磁干扰的通信环境下保证数据稳定完整传输的技术措施。OFDM的基本原理是:高速信息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传输,第个子信道中的符号周期相对增加,这样可减少因无线信道多径时延扩展所产生的时间弥散性对系统造成的码间干扰。另外,由于引入保护间隔,在保护间隔大于最大多径时延扩展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多径带来的符号间干扰。如果用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还可避免多径带来的信道间干扰。在过去的频分复用系统中,整个带宽分成N个子频带,子频带之间不重叠,为了避免子频带间相互干扰,频带间通常加保护带宽,但这会使频谱利用率下降。为了克服这个缺点。OFDM采用N个重叠的子频带,子频带间正交,因而在接收端无需分离频谱就可将信号接收下来。OFDM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相互重叠,不但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还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可有效对抗信号波形间的干扰,适用于多径环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2)通过各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3)各子信道的正交调制和解调可通过离散傅利叶反变换和离散傅利叶变换实现;OFDM能够有效地对抗衰落和多普勒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受到干扰的信号能够可靠地接收。OFDM码率低,又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所以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在有关移动接收的几种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都采用OFDM作为其核心技术。
  3 移动接收制式
  众所周知,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目前有多种制式,这些制式总体上可以分为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两类,美国用的ATSC是单载波的,欧洲的DVB-T是多载波的。英国是实施DVB-T标准最成功一个国家,并成功的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法国、瑞典、西班牙在实施地面数字广播方面也获得了成功。除我国自己提出的若干种制式,我国DTTB的制定原理是:
  (1)传输信息要大,支持包括高清电视的多媒体广播服务;(2)抗干扰能力强,一般室内环境下可接收;(3)与现有模拟广播电视频道兼容,并有利于频道规划和模拟向数字过渡;(4)具有灵活性;支持标准高清晰度和高表晰度兼容的电视广播,支持移动接收设备,支持便携接收设备;(5)具有可扩展性;支持包括互联网的交互数据综合业务,支持广播网络化的发展需要。整体性能指标应优于或相当于相应的国外现有标准的性能。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网络向便携/手持终端提供多媒体业务所制定的传输标准。由于用DVB-T向移动电话广播有缺点,所以有了制定以DVB-T为基础的,专用于手持接收机的标准的主意。这方案叫做DVB-H。DVB-H的基本商业要求是用电池供电的小的屏幕移动终端。它应该能够在手提式的,移动的和室内的环境中,使用单一天线接收多媒体业务。
  结束语
  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作为当前的技术热点,尽管它的市场前景和受众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它的技术还在发展中。要说哪一種制式最适合移动接收还为时尚早,因为每种制式都会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改进其技术,从而改善其移动接收的性能,这才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影.数字地面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1,20:101-102.
  [2]马显阳.浅谈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移动接收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7:44-45.
  [3]谢欢,张静力,陈继努.移动电视技术应用解析忉[J].中国有线电视,2007,07:131-132.
  [4]杨娜.广播电视移动接收的制式及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256-257.
其他文献
摘 要:“一掺多回”掺水集油流程,是结合齐家北油田电加热集油流程随投产年限增加,系统频繁故障影响产量和现场管理的现况,在尽可能利用原有资源基础上实施的系统改造,本次改造打破了环状掺水流程的一般模式,掺水系统具有“一掺多回”、集油半径长、所辖井数多等特点,这也使掺水系统在日常管理方面的难度增大。通过大量的现场参数调整和规律摸索,确定了掺水流程稳定运行的压力、温度、掺水量等控制参数的基础上,井站联动确
摘 要:林业的发展,能有效改善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林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半个世纪,林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林业仍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式,本文主要论述我国林业管理的现状,以及管理中所包含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林业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林业的发展,从建国以来,对林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调整。尤其是近年来,通过采
摘 要:大型同步电动机能够输出稳定的动力,不会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在各行业中的大型机械中被广泛使用,工作可靠稳定,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驱动各种设备的稳定运转。由于提供的电流和功率远高于启动所需,会造成启动困难,产生较大的振动,对电动机的零部件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实现大型同步电动机的静止变频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将所需频率调成与启动的额定频率相同,是电动机稳定的启动,降低产生的机械冲击,对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