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很多发展难题:财政供给无法满足训练循环系统的需求;教练员知识结构无法适应世界发展趋势;后勤团队无法支撑训练团队的正常运转;运动员内层知识结构建设无法满足未来的就业需求。依据现存发展困境,提出符合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新模式——“体-教-商结合”模式,并对新模式的基本含义、发展前景以及发展困境进行系统阐释。本研究通过对新模式的探索,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加快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体-教-商结合”模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8.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662(2015)06-0056-04
我国“体教结合”训练模式的提出并付诸实施是在20世纪80年代,并在运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实效,成功地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竞技体育人才。随着人民在体育方面的物质、文化、精神的需求日益增加,竞技体育的刺激美和大众健身的健康美深深吸引着国民的眼球。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然而要保证高质量的训练效果就不得不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运动员训练的软硬件条件,就势必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根基和保障,是迈向体育强国进程的“魂”,其培养质量的好坏、培养水平的高低与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那么,如何在这种大背景下继续保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商业赞助的身影满天飞,我们为何不能转移视角,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匕增添浓重的一笔呢!为此,笔者大胆创新、集思广益,提出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体-教-商结合”新模式,旨在通过吸收外部资金为“我”所用,为运动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条件和训练环境,提升训练效果,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高智商”的复合型竞技体育运动人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国运动员现有培养模式“体教结合”模式、“教体结合模式”以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设定搜索类型为“全文”、内容分别为“‘体教结合’、‘教体结合’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查阅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30篇,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实地调研法 走访辽宁、山东等地区业余体校和部分运动训练管理中心,对部分教练员、运动员进行针对性谈话,并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进行细致地调研、分析。
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国家在体育事业上的财政投入持续增长,而由于某些原因基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单位的资金压力却没有得到缓解。特别是在《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巨大“阴影”笼罩下,职业运动员(主要为国家队和省队)的训练和生活的软硬件条件越来越好,而基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状况则无较大好转,出现“青黄不接”现象,令人堪忧。
笔者通过审读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部分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
1)财政供给无法满足训练循环系统的需求;
2)教练员知识结构无法适应世界发展趋势;
3)后勤团队无法支撑训练团队的正常运转;
4)运动员内层知识结构建设无法满足未来的就业需求
3“体-教-商结合”新模式概述
3.1基本含义 郑婕,陈志伟在“‘体教结合’的内涵解析”一文中,对“体教结合”的内涵从微观、中层和宏观3个层次来解读,微观层次解析为:“针对运动员个体而言的,即运动员在接受运动训练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与专业训练同等重要,是运动员出成绩的双翼”。笔者结合我国现阶段基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发展困境,大胆创新,提出“体-教-商结合”新模式,“商”主要是指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科学的商业管理体制、专业的管理人才、经费支持以及运动员退役保障等,以此削弱或消除常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难题。“体-教-商结合”模式是以国家财政支持和社会商业资助为物质基础(设定为“2点”),以提升运动员的竞技体育运动技术水平为发展导向(设定为“1点”),同时辅以与运动员相应年龄阶段相适应的科学文化教育活动(设定为“1点”),使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协调、立体发展的一种培养模式。本模式旨在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高智商”的复合型竞技体育运动人才,是以“体教结合”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入社会商业资助,能够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基础,为国家选拔、挖掘、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正如图2所示,将设定的4个“点”构建成1个椎体,以商业资助、财政支持和运动员内层知识结构建设为3个“基点”,并使其相互连接相互补充构成1个平面,置第4个“点”于其外,将4个“点”连接起来,组成1个椎体。具体操作过程为:以3个“基点”组成的平面为发展基础,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手段和方法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3.2“体-教-商结合”新模式的发展优势审读周映春的“我国‘体教结合’系统工程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文中详细阐述了影响“体教结合”的制约因素。笔者依据所阐述制约因素并结合日常教学和训练经验,提出“体-教-商结合”新模式的发展优势,以便新模式的发展与推广。
3.2.1加固竞体后备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 据调查,我国大部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的基础设施不完备,训练场地、训练设施达不到规定标准,甚至部分培养单位根本就没有训练场地和设施,只能靠租赁其他学校的场地和设施才能维持正常训练,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引入商业资助能够弥补现有物质条件的不足,改善运动员训练生活条件,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特别对于家庭困难的运动员,商业资金引入能够减轻运动员家庭经济压力,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获得更优质的文化教育,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使体教和文教协调稳定发展。“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教练员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其水平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运转和运动员未来的发展。外部商业资金引入能够吸收更高水平的教练员,扩充教练员团队,助教、科研、后勤等人员各司其职,提供完备的技术和后勤保障,大幅度地提高运动员训练成绩和技术水平,高质、高效地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3.2.2减少国家财政部门的压力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的日益增加,那么就势必需要兴建更多的基础设施、举办文化活动等,这就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而“体一教一商结合”作为新的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就是在“体教结合”原有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吸引社会企业资金投入,这样就能减轻国家财政压力,而且由于采取多方管理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的优秀率。
3.2.3提升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率 我国是体育大国,也是竞技体育强国,每年都会有众多运动员因各种原因而不得不选择退役。这就摆在我们面前的1个现实问题——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安置问题。“体-教-商结合”作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缓解这—难题就是其中一种。资助企业为运动员的发展提供了大批的资金,参与了培养的全过程,对运动员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比较直观的了解。正如父母与孩子、教师与学生一样,在运动员退役后,资助企业可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选择符合条件的运动员,这样既能为国家解决发展难题又能为运动员提供一个良好的栖身之地,运动员因感恩之心一定会努力工作,提升了企业形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3.2.4完善我国现有的体育管理体制 我国现有的体育管理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此发展期间体育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体-教-商结合”新培养模式的提出,有利于缓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难题。在引入商业资助的同时也会吸引企业管理者的眼球,他们为了投资利益最大化,会将最科学的商业管理体制、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应用于体育管理实践。我们要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实现2种管理体制的有机结合,完善现有的体育管理体制,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3.2.5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体育文化 通过调研发现地域间的发展状况严重失调,“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富则越富,贫则越贫”。引入商业资助能够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步伐,能够有效地遏制“青黄不接”现象的继续加剧。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竞技体育^才,相关职能部门可利用“明星效应”进行宣传,提升地区整体形象,加快地域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促进地域经济快速发展。此外,“明星效应”能加快人们对体育耗材的需求与消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另外,体育项目的普及与发展能够加快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并能加强各地域间不同体育文化的交流,使体育文化蓬勃、稳定发展。
3.2.63方监管,促进文体协调发展 现阶段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和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引入商业资助等同于引入第3方监管,能够使“体-教-商结合”新模式按照既定目标发展。特别是对运动员的体教与文教发展上,第3方能够有效地使体教与文教协调发展,促进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完成“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高智商’的复合型竞技体育运动人才”的总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3“体-教-商结合”模式发展需面临的难题
3.3.1如何引入“商” 众所周知:“无利不起早”,如何能够吸引商人逐利的眼球?这成为推广发展新培养模式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笔者认为要想成功地引入商业资助必须设定一套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操作流程,大致分为3步。
1)根据本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发展现状确定发展意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实际情况,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政府部门要适时地“走出去”,了解基层部门的具体实践发展需求,确定发展意向。
2)要明确各方的具体职责和基本任务,严格遵守周恩来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统一资助企业在整个培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牵头会同各相关职能部门与企业代表进行洽谈、协商,共同制订明确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引入商业资助后能够按照预定思路顺利发展。
3)要与资助企业协商、洽谈优惠政策,做到“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商人逐利,只有在足够的利益下,商业才会心甘情愿地拿出钱财来资助。如何才能吸引社会企业投资的目光呢?国家应主动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商业掌权者进行会谈,就新模式实施后各方的职责、发展目标等进行细致划分,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以便顺利发展。要对优惠措施制订政策导向,各地区据此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的优惠条件。
3.3.2“商”为何资助
3.3.2.1企业利用资助本身,树立良好形象,提升社会地位 随着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加,各类“明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明星们为树立自己良好形象、提升自己身价,往往会搞出各式各样的活动,如“×××慈善晚会”、“×××基金”等。同理可知,企业也可以通过资助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商业“炒作”,吸引公众眼球,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社会地位。既能缓解国家财政的压力又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达到“双赢”效果,想来企业会很乐意的。
3.3.2.2增添企业文化,加快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建立丰富的企业文化能够加强员工间团结友爱,提升工作效率。企业资助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能够为企业增添爱国热情,点燃员工的爱国情怀,员工们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为国家、为企业、为自己而不断奋斗,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和谐的快速发展。
3.3.33者如何协调统一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由此可见团结的重要陛。“体-教-商结合”新模式亦是如此,体、教、商3方只有拧成一股绳,那么效果绝对不是“1 1 1=3”可以比拟的。如何才能使3方有效地协调统一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提出“4个统一”,即:培养目标的统一、培养方式的统一、管理体制的统一、“反哺”方案的统一。要想达到“4个统一”,这就需要政府进行主导,3者的主管部门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统一,划订各方职权范围,做到“令行禁止”,确保“4个统一”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顺利进行。但要围绕新模式提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提升竞技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快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4.结语
“体-教-商结合”是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能否真正地适用于实践还是未知数。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或许还存在偏颇或不足,仅代表笔者的个人看法,如若存在不当之处望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新模式的推行和发展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创新与完善,以期能够探索出符合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现状的新路径,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再腾飞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体-教-商结合”模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8.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662(2015)06-0056-04
我国“体教结合”训练模式的提出并付诸实施是在20世纪80年代,并在运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实效,成功地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竞技体育人才。随着人民在体育方面的物质、文化、精神的需求日益增加,竞技体育的刺激美和大众健身的健康美深深吸引着国民的眼球。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然而要保证高质量的训练效果就不得不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运动员训练的软硬件条件,就势必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根基和保障,是迈向体育强国进程的“魂”,其培养质量的好坏、培养水平的高低与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那么,如何在这种大背景下继续保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商业赞助的身影满天飞,我们为何不能转移视角,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匕增添浓重的一笔呢!为此,笔者大胆创新、集思广益,提出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体-教-商结合”新模式,旨在通过吸收外部资金为“我”所用,为运动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条件和训练环境,提升训练效果,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高智商”的复合型竞技体育运动人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国运动员现有培养模式“体教结合”模式、“教体结合模式”以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设定搜索类型为“全文”、内容分别为“‘体教结合’、‘教体结合’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查阅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30篇,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实地调研法 走访辽宁、山东等地区业余体校和部分运动训练管理中心,对部分教练员、运动员进行针对性谈话,并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进行细致地调研、分析。
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国家在体育事业上的财政投入持续增长,而由于某些原因基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单位的资金压力却没有得到缓解。特别是在《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巨大“阴影”笼罩下,职业运动员(主要为国家队和省队)的训练和生活的软硬件条件越来越好,而基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状况则无较大好转,出现“青黄不接”现象,令人堪忧。
笔者通过审读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部分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
1)财政供给无法满足训练循环系统的需求;
2)教练员知识结构无法适应世界发展趋势;
3)后勤团队无法支撑训练团队的正常运转;
4)运动员内层知识结构建设无法满足未来的就业需求
3“体-教-商结合”新模式概述
3.1基本含义 郑婕,陈志伟在“‘体教结合’的内涵解析”一文中,对“体教结合”的内涵从微观、中层和宏观3个层次来解读,微观层次解析为:“针对运动员个体而言的,即运动员在接受运动训练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与专业训练同等重要,是运动员出成绩的双翼”。笔者结合我国现阶段基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发展困境,大胆创新,提出“体-教-商结合”新模式,“商”主要是指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科学的商业管理体制、专业的管理人才、经费支持以及运动员退役保障等,以此削弱或消除常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难题。“体-教-商结合”模式是以国家财政支持和社会商业资助为物质基础(设定为“2点”),以提升运动员的竞技体育运动技术水平为发展导向(设定为“1点”),同时辅以与运动员相应年龄阶段相适应的科学文化教育活动(设定为“1点”),使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协调、立体发展的一种培养模式。本模式旨在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高智商”的复合型竞技体育运动人才,是以“体教结合”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入社会商业资助,能够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基础,为国家选拔、挖掘、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正如图2所示,将设定的4个“点”构建成1个椎体,以商业资助、财政支持和运动员内层知识结构建设为3个“基点”,并使其相互连接相互补充构成1个平面,置第4个“点”于其外,将4个“点”连接起来,组成1个椎体。具体操作过程为:以3个“基点”组成的平面为发展基础,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手段和方法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3.2“体-教-商结合”新模式的发展优势审读周映春的“我国‘体教结合’系统工程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文中详细阐述了影响“体教结合”的制约因素。笔者依据所阐述制约因素并结合日常教学和训练经验,提出“体-教-商结合”新模式的发展优势,以便新模式的发展与推广。
3.2.1加固竞体后备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 据调查,我国大部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的基础设施不完备,训练场地、训练设施达不到规定标准,甚至部分培养单位根本就没有训练场地和设施,只能靠租赁其他学校的场地和设施才能维持正常训练,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引入商业资助能够弥补现有物质条件的不足,改善运动员训练生活条件,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特别对于家庭困难的运动员,商业资金引入能够减轻运动员家庭经济压力,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获得更优质的文化教育,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使体教和文教协调稳定发展。“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教练员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其水平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运转和运动员未来的发展。外部商业资金引入能够吸收更高水平的教练员,扩充教练员团队,助教、科研、后勤等人员各司其职,提供完备的技术和后勤保障,大幅度地提高运动员训练成绩和技术水平,高质、高效地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3.2.2减少国家财政部门的压力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的日益增加,那么就势必需要兴建更多的基础设施、举办文化活动等,这就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而“体一教一商结合”作为新的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就是在“体教结合”原有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吸引社会企业资金投入,这样就能减轻国家财政压力,而且由于采取多方管理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的优秀率。
3.2.3提升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率 我国是体育大国,也是竞技体育强国,每年都会有众多运动员因各种原因而不得不选择退役。这就摆在我们面前的1个现实问题——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安置问题。“体-教-商结合”作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缓解这—难题就是其中一种。资助企业为运动员的发展提供了大批的资金,参与了培养的全过程,对运动员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比较直观的了解。正如父母与孩子、教师与学生一样,在运动员退役后,资助企业可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选择符合条件的运动员,这样既能为国家解决发展难题又能为运动员提供一个良好的栖身之地,运动员因感恩之心一定会努力工作,提升了企业形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3.2.4完善我国现有的体育管理体制 我国现有的体育管理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此发展期间体育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体-教-商结合”新培养模式的提出,有利于缓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难题。在引入商业资助的同时也会吸引企业管理者的眼球,他们为了投资利益最大化,会将最科学的商业管理体制、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应用于体育管理实践。我们要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实现2种管理体制的有机结合,完善现有的体育管理体制,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3.2.5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体育文化 通过调研发现地域间的发展状况严重失调,“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富则越富,贫则越贫”。引入商业资助能够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步伐,能够有效地遏制“青黄不接”现象的继续加剧。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竞技体育^才,相关职能部门可利用“明星效应”进行宣传,提升地区整体形象,加快地域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促进地域经济快速发展。此外,“明星效应”能加快人们对体育耗材的需求与消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另外,体育项目的普及与发展能够加快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并能加强各地域间不同体育文化的交流,使体育文化蓬勃、稳定发展。
3.2.63方监管,促进文体协调发展 现阶段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和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引入商业资助等同于引入第3方监管,能够使“体-教-商结合”新模式按照既定目标发展。特别是对运动员的体教与文教发展上,第3方能够有效地使体教与文教协调发展,促进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完成“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高智商’的复合型竞技体育运动人才”的总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3“体-教-商结合”模式发展需面临的难题
3.3.1如何引入“商” 众所周知:“无利不起早”,如何能够吸引商人逐利的眼球?这成为推广发展新培养模式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笔者认为要想成功地引入商业资助必须设定一套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操作流程,大致分为3步。
1)根据本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发展现状确定发展意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实际情况,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政府部门要适时地“走出去”,了解基层部门的具体实践发展需求,确定发展意向。
2)要明确各方的具体职责和基本任务,严格遵守周恩来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统一资助企业在整个培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牵头会同各相关职能部门与企业代表进行洽谈、协商,共同制订明确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引入商业资助后能够按照预定思路顺利发展。
3)要与资助企业协商、洽谈优惠政策,做到“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商人逐利,只有在足够的利益下,商业才会心甘情愿地拿出钱财来资助。如何才能吸引社会企业投资的目光呢?国家应主动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商业掌权者进行会谈,就新模式实施后各方的职责、发展目标等进行细致划分,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以便顺利发展。要对优惠措施制订政策导向,各地区据此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的优惠条件。
3.3.2“商”为何资助
3.3.2.1企业利用资助本身,树立良好形象,提升社会地位 随着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加,各类“明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明星们为树立自己良好形象、提升自己身价,往往会搞出各式各样的活动,如“×××慈善晚会”、“×××基金”等。同理可知,企业也可以通过资助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商业“炒作”,吸引公众眼球,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社会地位。既能缓解国家财政的压力又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达到“双赢”效果,想来企业会很乐意的。
3.3.2.2增添企业文化,加快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建立丰富的企业文化能够加强员工间团结友爱,提升工作效率。企业资助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能够为企业增添爱国热情,点燃员工的爱国情怀,员工们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为国家、为企业、为自己而不断奋斗,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和谐的快速发展。
3.3.33者如何协调统一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由此可见团结的重要陛。“体-教-商结合”新模式亦是如此,体、教、商3方只有拧成一股绳,那么效果绝对不是“1 1 1=3”可以比拟的。如何才能使3方有效地协调统一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提出“4个统一”,即:培养目标的统一、培养方式的统一、管理体制的统一、“反哺”方案的统一。要想达到“4个统一”,这就需要政府进行主导,3者的主管部门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统一,划订各方职权范围,做到“令行禁止”,确保“4个统一”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顺利进行。但要围绕新模式提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提升竞技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快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4.结语
“体-教-商结合”是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能否真正地适用于实践还是未知数。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或许还存在偏颇或不足,仅代表笔者的个人看法,如若存在不当之处望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新模式的推行和发展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创新与完善,以期能够探索出符合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现状的新路径,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再腾飞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