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鳞癌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及其DNA甲基化的关系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的DNA甲基化、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4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SOCS3的DNA甲基化、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与相应的癌旁正常食管组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食管鳞癌组织SOCS3 DNA甲基化的阳性率(7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4.0%,P<0.01);(2)食管鳞癌组织SOCS3 mRNA相对表达强度比值(0.53±0.3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15±0.44,P<0.01),食管鳞癌组织中甲基化组的SOCS3 mRNA表达(0.45±0.24)显著低于非甲基化组(0.86±0.29,P<0.05);(3)食管鳞癌组织SOCS3蛋白表达(1.66±0.22)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83±0.15,P<0.01),食管鳞癌组织中甲基化组SOCS3蛋白表达(1.61±0.21)显著低于非甲基化组(1.87±0.15,P<0.01);(4)在TNM分期中Ⅲ期组表达均低于Ⅰ~Ⅱ期组(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也都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未发现其在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史中有明显差异(P>0.05);(5)食管鳞癌组织中SOCS3mR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级别呈正相关(0.301<r<1,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1<r<-0.301,P<0.05).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SOCS3 DNA甲基化阳性率高,导致SOCS3基因表达下调,与食管鳞癌的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毛细淋巴管作为淋巴管道的起始部分,具有调节体液平衡、吸收组织间隙蛋白质等功能.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毛细淋巴管研究方法与标记技术,关于毛细淋巴管的形态学研究报道较少.新近发现的多种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以及新研制的较特异敏感的染色方法,将有助于对毛细淋巴管结构功能的认识和各种淋巴管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研究。
期刊
在慢性胰腺炎症过程中,Hedgehog(Hh)信号与组织的修复以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1];而在急性胰腺炎症损伤中,Hh的作用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诱导小鼠急性胰腺炎(AP)模型,观察Hh信号以及下游关键转录因子GLI2的表达,探讨胰腺急性损伤时组织修复的机制。
期刊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PIM-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和4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中PIM-1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Western blot和细胞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种膀胱癌细胞株(UM-UC-3、T24、J82、RT-4和5637)PIM-1蛋白表达水平,使用shRNA技术下调膀胱癌细胞株中PIM-1蛋白表达后,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和p
目的 观察类胡萝卜素中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磷脂结合蛋白荧光素标记法,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分别测定不同浓度(0.5、5.0、10.0、15.0 μmol/L)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测量细胞早期凋亡的数目,比较不同浓度番茄红素与溶剂对照组早期凋亡细胞的差异。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番茄红素的细胞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LnCap细胞早期凋亡的比
目的 观察细胞分化决定蛋白Numb与N~ch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探讨两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固定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回顾性检测Numb与Notchl在60例切除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模式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同时研究其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Notch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平均
期刊
急性脊髓损伤(A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我们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分析大鼠ASCI后脑脊液蛋白质指纹图谱,找出明显变化的差异蛋白。
期刊
酶消化法是消化软骨组织获取软骨细胞的主要方法[1],然而由于研究目的和对象的不同,所选用的酶的浓度、消化时间和消化温度也有差异.我们根据自体软骨移植的需求,以不同浓度的Ⅱ型胶原酶消化关节软骨,寻找其进行软骨消化的最佳浓度。
期刊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分化的神经样细胞与聚乳酸一羟基乙酸(PLGA)支架材料的相容性,并探讨两者复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1)在体外,通过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扫描电镜等技术观察BMSCs在PLGA上的生长及分化成神经样细胞的情况;(2)在体内,取右侧坐骨神经损伤的sD大鼠,随即分为4组,分别移植单纯PLGA、BMSCs—PLGA、神经样细胞一PLGA及直接缝合神经
期刊
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移植物的选择和康复程序存在争议[1].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ACL移植物重塑过程中的组织学改变及血循环重建,为临床重建ACL选材提供实验依据。
期刊
目的 观察以外固定器固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联合双相磷酸钙(BCP)修复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A组:BMSCs与BCP复合植入缺损区;B组:BCP植入缺损区;C组:空白组.定期摄X线片,术后12周取材.结果 A组随时间延长X线评分递增,12周时平均为4.17分,B组为1.18分,C组为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见A组缺损区有大量的新生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