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问中促进有效教学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一堂生物学课中的提问为例,对课堂提问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了解提问目的,注重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重视问题的开放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技术层面上,要有效地利用提问的策略;在宏观层面上,生物学课堂提问要具有一定的教育视野。
  关键词 提问教学 有效教学 案例分析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在当前实际教学中,提问是驱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有效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还能够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既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下面就以一次公开课作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生殖健康”)。
  
  1 课堂提问案例分析
  
  提问片段1:
  教师:什么是生殖健康呢?哪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概念的?
  学生主动回答。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也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所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周围各种生物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并在无形中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所形成的概念一般称之为前概念。教师用PPT课件显示生殖健康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能够有效地转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的认知。
  提问片段2:
  教师:在我国至少有10%的人不孕不育,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开始教师不点名,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教师帮助学生复习初中学习过的知识。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初中正常生殖过程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将上面的问题分成以下几个子问题:卵细胞在哪儿产生?受精在哪儿完成?胚胎在哪儿发育?发育的胎儿从哪儿分娩出去?精子在哪儿产生?输精管的作用是什么?精子随精液从什么器官排出体外?对于一个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以问题串的方式提问能够深化学生对问题理解,也能够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随后,教师点名让学生回答,回答不够全面时,让另外一位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原来学生继续补充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采取支持性的措施,促进学生回答。这样有利于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片段3:
  教师:大家知道输卵管有两条,只有一侧的输卵管有什么?
  学生集体回答“卵细胞”。这个问题的表述不正确,应该表述为“在正常情况下,每月只有一侧输卵管排出什么”。
  教师:这些精子都想进入卵子可能吗?
  科学性不够,应该把“想”去掉。
  教师:从受精的过程看,哪些因素会导致不育夫妇这个过程的正常完成呢?
  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3s。学生从男性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教师从女性角度问“有哪些因素导致这个过程不能正常完成呢”。教师的这个问题设置比较好,通过男性与女性生殖类型的比较,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出现不平衡,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自我建构知识。
  提问片段4:
  教师:试管婴儿在试管里诞生的吗?什么过程在试管里完成?……试管婴儿技术与人工受精在实际应用中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问,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学生对于“试管婴儿”一定有前概念,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概念。最后一个问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人工受精”与“试管婴儿技术”的不同。教师在此设计了问题串,以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问题串在设计上考虑到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问题与问题之间紧密连接。
  提问片段5:
  教师在学生阅读资料的基础上提出3个讨论问题:①“美女加名人”资料中的想法科学吗?人为制作和定做婴儿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问题?②列举资料中代孕母亲的问题可能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有的女性担心怀孕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而找代孕母亲。你认同这样的想法吗?说说你的理由。③读完这三个资料,你对试管婴儿技术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本材料的基础上,提出3个讨论问题。这三个讨论问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到讲台上发言,其他学生作点评,教师进一步完善。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情境参与感。
  教师注重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提出问题,增加参与体验的机会,并确定探究的方向。在课堂上注重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这种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话的方式,便于学生感知不同的信息,更好地建构知识。提问可以放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能够提高阅读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当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实际上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 教学后反思
  
  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有效提问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体现了这个逻辑,也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2.1 了解提问目的,注重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在提问时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围绕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出发,使提问直接或间接指向教学目标。科学家对于提问的研究表明:教师运用较高水平的问题会促进学生较高水平的思考。也就是说,提问不论是在组织、检测教学,还是在优化教学方面,其主要的功能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要立足于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提问的目的是以触发或形成学习者的回应为目标。因此,一个好问题应该是一个高级组织者,它为紧随其后的回应提供一个框架。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明确提问的目的,也就是说,要思考“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课堂提问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场境、不同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对象,提问的目的可能不同,教师要善于使提问的目的特殊化。
  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决定教学预设的必要性,而事物发展的动态性决定了教学的生成性。因此,教学的有效生成不能没有必要的预设。和教学目标相关联的提问能够体现教学的预设性,无论课前的预设提问还是课堂上生成性的提问都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手段。新课程下的教学应该秉持兼顾的原则,使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相得益彰。
  以教学目标作为提问的基础能使教师预测出需要评估的能力,不同的能力要求不同类型的问题。因此,为了达到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反映出每个教学目标包含的能力类型。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 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就构成了学习评价的基本框架: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现教学的预设性。尽管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但是在设计知识与技能维度的问题时应该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在设计过程与方法维度的问题时应该立足于让学生会学;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时应该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2.2 重视问题的开放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批评性思维技能的发展应该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当中,根据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现实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有争论的话题,以问题的形式设计课程。这将会帮助学生了解到争论问题的各个方面,理解不同的观点,并学会了解所争论问题的复杂性。同时,学生在争论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现实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批判性思维并不完全等同于智力、知识和逻辑思维,它必须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才能获得提高。然而,在我国以往高中生物学教材设计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批判性思维重要性的认识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学科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理解状况,并不十分关心所教知识的真实性与价值问题。无论生物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关心的是学生对某一生物学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对生物学概念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并进行概念化思考。而这些理解都是预先存在一定的标准答案的。并且,教师和学生均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正是师生之间的这种共识,使得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准确性与价值进行批判分析。因为教学成效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的,而考试所关注的只是具有标准解答的规范性内容,根本反映不出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水平。
  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高级知识学习,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法国著名哲学家埃德加·莫兰认为,教育应该促进学生,解决基本问题的自然禀赋。
  
  2.3 在技术层面上,要有效地利用提问的策略
  有效的提问要设置学生熟悉的背景,科学地利用等待时间。如果提问是用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的情况,这种检测的信度取决于2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学生对迁移背景的熟悉程度。在前一个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于背景了解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师提问时进行成功的迁移。这样,教师在对于要提出问题的设置、表述等方面,都要选择学生熟悉的背景,以提高提问的信度。
  另外,与提问紧密相关的是“等待时间”。等待时间是在提问后留几秒钟的停顿时间,以便让学生回答问题前作思考。Swift和Gooding在1983年研究发现“等待时间”与“更多的学生发言”以及“更多的学生之间交流”有联系。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然地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而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时通常会遇到困难,仅仅一两秒钟的时间事实上是不够学生做出回答的。如果教师在提问后和学生做出回答以后留出至少三秒钟的时间,那么,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加工课堂教学内容,进而也能够提高师生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具体问题的类型、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确定具体的等待时间。教师在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共同的思考时间,以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确保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思考能够回答。也即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使教学适当地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被要求回答的学生范围要广泛,不要集中于少部分学生,要确保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这样也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做到先提出问题,然后点名叫学生回答。
  
  2.4 在宏观层面上,生物学课堂提问要具有一定的教育视野
  从课堂提问的实践性角度看,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教育视野:立足于交往、对话、理解。在交往中对话,在对话中理解。
  班级授课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大班额授课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不能顾及学生中客观存在的能力差异,而把教学对象抽象化。教学对象抽象化的过程就是教学对象主体性丧失的过程。课堂提问是一种交往形式,是一种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预定任务。提问可以采用问题串,一环扣一环不断地向学生展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能向学生明示教师教学意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使不平等交往向平等交往转化。
  交往是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沟通与理解。合作是主体间的相互支持与肯定。主体间没有交往与合作,理解就会失去意义。也就是说,理解教学的过程也是交往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与文本相互交往、沟通的机会。学生在交往与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使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真正展开对话。在对话中,教师理解学生,引导学生成长;在对话中,学生理解教师,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应该是人与人的关系,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就没有教与学关系可言。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应该是对话的。对话教学是基于一定的问题而进行的,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因此,提问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对话。
  提问的目的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在彼此尊重与平等的基础之上进行对话、交流、沟通与理解。教学对话是以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平等相待为基础,在这种对话中,最重要的不是述说而是倾听。对于生物学教师来说,具有了这样的教育视野,就有助于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适时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整合,选取更适合学生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个性化的课程,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的知识激活。下面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高中生物教材重构的几点原则。  1 主体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早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怎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学生
摘要:在“减数分裂”一节教学中,重视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特征的讲解而忽视细胞分裂知识的整体建构,重视减数分裂过程是什么的讲解而轻视为什么是如此过程的思维建构,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本节教学策略进行重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整体化教学设计和学生思维建构,探索帮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目的、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路径,把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读记转变成培养学生演绎与推理、模型建构等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让学生在真正理
摘要 以“基因频率”概念为例,通过运用深度学习的策略去指导概念教学,利用概念分析、创设问题情境、拓展相关知识等手段来建构知识框架,达到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基因频率 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聚焦大概念,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
摘要:以“种群的特征”一节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细研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深度学习体验目标;聚焦核心问题,创设情境开展深度体验活动;建构迁移应用,科学采用多元深度评价。  關键词:深度学习;种群的特征;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挑战性目标,积极思考,掌握核心知识,发展科学思维,注重批判理解和迁
摘 要 介绍北师大“新世纪”(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注重生命伦理教育,生物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利用生命科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伦理观的教育。  关键词 学科优势 生命伦理教育 初中生物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生命伦理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展最迅速、最有生命力的交叉学科。生命伦理学中的生命主要是指人类生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和高等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多余的糖可以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多余的氨基酸可以贮存  B.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强度受糖类分解代谢强度的制约  C.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直接控制,与血糖浓度无关  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
孟加拉白虎是孟加拉虎的一种变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孟加拉虎原本橙黄色底黑色条纹的毛发转变成白底黑纹。第一只野生孟加拉白虎于1951年在印度被发现并捕获,并被取名为“莫罕”。世界上现有的几百只白虎全都是它的子孙。  孟加拉白虎是世界一级保护动物,是印度国宝,世界上仅存白虎210只左右。白虎非常稀有,由于缺少保护色,白虎在自然界非常难存活,在野外已经灭绝。白虎非常稀有,每只价值数百万美元。  孟加拉白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客户对酒店的要求呈现出明显差异化。人们不仅追求标准化服务,酒店的个性化服务也已成为酒店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深圳某国际酒店为例,探讨酒店在个性化餐饮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如何解决问题,实现酒店的个性化服务。  关键词:酒店 个性化服务 餐饮服务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081-02  一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提出,他先后提出每个个体都具有九种智能(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生存智能等)。根据多元智能的教育教学理念,设计课堂教学策略时可以有两种思路: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为了在生物课堂中可以更好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图1所示的教学设计过程。  1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主要介绍DNA分子的结
摘要结合“遗传与变异”章节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概念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 核心素养 概念教学 遗传与变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而逐步形成的正确能力、品格和价值观。《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