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塔比一比》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e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Scratch编程”单元中第10课《小猫出题》的内容,主要以小猫出题为主线,介绍变量在Scratch中的运用。本节课内容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基于学校的科学节活动“创意搭建胡萝卜高塔”这样一个真实的校园生活情境,要求学生学会通过编程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掌握利用计算机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Scratch中变量的运用,初步了解并体验算法思维,并以此拓展到更多数之间的比较方法,体会运用程序设计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借助流程图的方式锻炼程序设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从已有技术能力维度分析,学生经过前九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Scratch中的基础控件指令,能够搭建出简单的脚本。从知识体系维度而言,编程的方法具有多样化特征,思维方式较为发散,对学生来说,知识难度较大。从认知特点角度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的过渡时期,需要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帮助其建构明确的知识框架,体验程序设计中的算法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变量,掌握新建变量的方法。学会使用“侦测”模块中的询问与回答控件,获取用户的输入信息。掌握求两个数、三个数中最大数的程序设计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掌握求最大值的程序设计方法,体会程序设计中的算法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将Scratch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结合的趣味性,激发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体验程序设计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分析问题、交流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为与创新目标:掌握对两个数、三个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后进行思维迁移,学会更多的数之间比较大小的方法,学会用算法解决问题,提高计算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并新建变量;掌握多个数之间进行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理解程序设计中交换运算的方法,体验算法思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Scratch 2.0软件、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
  1.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学校科学节活动视频集锦。
  师:如何在这些大量的实验数据中快速地判断出最高塔?
  教师/学生在Scratch范例中输入两组高塔的数据,角色自动判断出最大的数。(引出Scratch编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板书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从经验出发,体验运用Scratch编程处理数据信息的具体形式和应用,为任务的推进埋下伏笔。
  2.任务一:新建变量
  师:同学们,读一读脚本,试一试效果。思考脚本中有哪些指令?(作品脚本如图1所示)
  学生说出作品中的控件。教师在黑板上张贴板书。
  师:变量是一个新的模块,我们将它看作一个用来存储信息的容器,并给它起个名字叫“第一座塔”,当你输入所回答的数字之后,我们就将“第一座塔”设定为“回答”。
  学生自主参考学习单,在Scratch中学习新建“变量”,命名为“第二座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程序代码,学习并理解指令的含义。教师通过形象的板书展示讲解“变量”的含义,帮助学生对“变量”的概念形成初步认知。教师利用学习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架,让学生较为顺利地完成任务一。
  3.任务二:两个数的比较
  师:我们该如何比较这两组高塔的数据大小?可以借用流程图来梳理编程思路。
  学生打开Flash版流程图(如图2),小组内讨论交流,拖拽图片将流程图补充完整。
  学生在Scratch作品中搭建脚本,完成任务二,并演示作品。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本课中的教学难点,学生会存在程序设计方面的困难。教师借助流程图,共同分析、梳理“求两个数中的最大数”的编程思路,帮助学生加深对程序设计中分支结构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与算法思维,达到核心素养中计算思维的培养目标。
  4.任务三:三个数的比较
  师:刚才我们实现了两个数的大小比较,那现在有三组数据,第三组的数据是由计算机随机生成的,该如何判断大小?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利用学习单进行分析(如上页图3)。
  师生共同分析:通過师生交流梳理编程思路,明确需要经过两次数据的大小比较,方能得出结果。(教师出示课件,如图4)
  学生在Scratch作品中搭建脚本,实现三组数据的大小比较,完成任务三。
  教师演示一两个学生作品并点评。
  设计意图:在完成任务二的基础上,延伸拓展任务三。学生通过学习单上的示意图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引导其自主思考探索,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便捷性,实现思维的迁移和外显。
  5.总结拓展
  师:今天所学的“求最大数”程序设计有bug(漏洞)吗?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修改调试的地方?
  学生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1:如果输入两组相同的数据,结果判断会出问题。
  生2:三个数的比较还有其他的方法……
  ……
  师:如果将胡萝卜高塔的实验数据量扩大到整个年级乃至全校,那么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利用今天所学的编程方法也是相通的。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总结。进一步鼓励学生学会用编程的方式优化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设计意图:此处为学生学习后的自我反思与总结阶段,作为自我诊断性评价的重要过程,可以再次反思自己的程序设计方法,不断地做出修正、改进与完善,直至可以达到程序迭代的高级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探索,建立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编程方案。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重在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Scratch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关注学生思维生成过程,促进计算思维的养成,提升核心素养。笔者设计了三个任务推进编程的方法认知与掌握达成。学生初步体验到运用程序设计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试上磨课期间,笔者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多次调整,从问题情境的选择到拓展环节的编程方法引导,进行了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处理。
  核心素养的中间层“问题解决指向”(简称“问题解决层”),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为核心。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笔者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学生对变量、询问、回答等指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同时,Scratch中的顺序、分支、循环等基本的算法也在作品中得到体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学生也乐于参与其中,通过集体智慧,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成知识的建构与问题的解决。
其他文献
互联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人数逐年上升,上网人群中,青少年学生约占85%以上。这意味着,掌握国家未来的一族正在受到来自互联网络上种种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敏锐地认识到网络时代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同时,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随着人们健康和苗条的追求,我们对饮食的挑剔已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然而肥胖居高不下,与饮食相关的疾病像糖尿病、心脏病持续增高。许多营养学家和健康专家在提醒和告诫我们:多听听我们自己肠胃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风。  靠直觉安排饮食就是饿了吃,饱了停 ,要把生理需求和情绪暗示分开,“肠胃是自己无可替代的专家,任何其他人也不能决定你要吃什么,何时吃的。”  感受饥饿  饿了吃,饱了停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只
2004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表明,重庆科技人力资源指数为46.4,居全国第24位,是重庆各项指标中排名最靠后的。2004年,重庆1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才数占3.64%,远低于全国的5.77%,大大低于陕西的7.23%;万人专业人员数仅为199人,为京津沪的19.4%、42.43%、42.43%,为陕西的72.1%;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5年,比京津沪分别少2.7、2.5、1.6年,比
公司年会,酒量很大的小刘才喝了一杯酒就感到头晕脑涨,满脸通红,像醉酒一样,大家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问小刘有没有吃什么药,小刘说自己最近牙疼,服用了“替硝唑”。医生随即诊断他是“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为戒酒硫类药物的通名,又称戒酒硫,是一种治疗慢性乙醇中毒和乙醇中毒性精神病的药物,作为一种戒酒药物已在很多国家使用。应用本药后饮酒会出现恶心、呕吐、恐惧等严重反应,使酗酒者惧怕饮酒,从而起到戒酒作
[摘要]教师作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沟通学生和企业的“桥梁”,疫情期间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研究从顶岗实习组织和管理两个方面对全国319位中职教师进行了新冠疫情下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存在学校顶岗实习顶层设计欠缺、指导教师对自身权责不明、学生顶岗实习参与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基于此,建议规范指导教师遴选标准、教师自觉积极参与顶岗实践、明确顶岗实习各利益相关方的权责以及打造校企“顶岗实习疫情防
半 岛  半岛,晴天数多于阴  摇不下椰子果的人  靠在树下,静静等  一阵海风的来临  半岛,夜晚美于黎明  捡到海星的男孩子  在心爱姑娘的楼下喊  自己摘到了星星  半岛,波浪起伏不定  稍大一点的贝壳  可用于收录船笛,潮音  喝完的啤酒瓶  我用它们来寄信  休 渔 时 节  帆布如落日,徐徐降下  甲板上晾晒着海藻与渔网  水手们烂醉于巷子深处的私酿酒馆  船长在老情人温柔的怀里追波逐
忽如一夜春风来,5G之花遍地开。5G就这么一下子爆红。5G是什么?它有何超人之处?耳熟能詳的便是它无异于“风之子”的速度、更高的频率和更强大的宽带。5G,秒下一部高清电影,拒绝加载中的小圆圈;玩游戏再不会再因为卡顿而坑队友;因为5G,万物可以联而网之,你可以一心多用,多种设备,冰箱、空调、水表、甚至穿衣镜一网打尽,犹如拥有了“贾维斯”……  5G很美好,代价很惨重,你接受的辐射比起隐私的泄露就不是
美国用“世代”来划分不同时代的人群,“二战”以来,分别经历了“婴儿潮一代”“X世代”“Y世代”“Z世代”。Z世代的称呼也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应用。Z世代,特指1995年至2009年之间出生的人群。在当今社会,他们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像曾经流行于美国的“千禧世代”,以及流行于日本的“宽松世代”那样,人们渴望用一个简单的词,去概括当代新青年的群体特点。但如此庞大的年轻群体登上历史舞台,让关于新青年定义的
如果你有话想说:  我是个很胆小的人,和别人说话都不太敢看别人的眼睛。但是我觉得我一直很乖很努力,就是得不到爸妈的认可。  我小时候一直和父母在农村生活,在我小学毕业的那年,为了能让我到城里读书,全家一起搬进了城。爸妈在批发市场做点小买卖,起早贪黑地工作使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照顾到我。我虽然很体谅爸妈的辛苦,但在需要他们呵护的时候也会觉得特别寂寞。  别的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宝,但我觉得我却是父母的累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无论是教学效率还是教学成果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有了多媒体的参与,教师在课堂上实现了跨越时空的设计与想象,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丰富的信息,感受着更生动的内容,从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本节小学二年级艺术综合课《漂亮的鱼》就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鲜活的实例。该课在教学设计上呈现出以下优势:    多种软件综合利用,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由于本节课是一节艺术综合课,其教学内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