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

来源 :山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描是个人物。
  素描也是个事物。
  这天,午后,阳光下,方城公园东南角,成群结队的麻雀、绿秀眼和白头翁,树上,地上,哪里有食飞哪里;一大片火红的木棉花,正欣赏着眼前的人、长椅和狗。人是老人,狗是沙皮。老人坐椅上,沙皮坐地上。老人不时伸出右手,抚摸身边空荡荡的椅子。沙皮不时伸出前脚,驱赶地上的虫子。老人打盹时,沙皮也打盹。
  素描看呆了这幅画,就想把它画下来,素描。
  素描来这里画素描,并非一时起兴,她说,回家在即,总想给自己留下点什么,当脑子断片儿时,或老了没记忆,就指着它们告诉我,这温婉如玉的方城,有一个学了四年生物的北疆女生,她也曾来过。
  素描轻脚轻手支起画板,把长发绑到背后去,左手橡皮,右手铅笔,左耳夹3B,右耳夹10B,嘴上叼一只6H,凝神静气,生怕惊动了这幅画。
  老人和沙皮好似有意配合素描,太阳都只有竹竿高了,素描都画完了,他俩也还没醒来。尤其是老人,始终保持一个睡姿:坐着,背靠椅背,耷拉着脑袋,右手抠住胶条做的椅面,看上去很用力的样子。
  素描紧咬唇,轻挥手,站了许久才转身离去。她说她还从未像今天这样犹豫过,有那么一刻,她竟感觉这画面似曾画过,至于到底什么时候画过,却又无论如何想不起来。她好想道声感谢说声再见,可又不忍吵醒老人,万一老人正做美梦咋办?
  素描走了,带着一大箱素描,到千里之外的北疆老家找工作去了。
  可才走几天又回来了,好似有什么宝贝落在了方城。
  下了火车,她哪儿都没去,直奔方城公园。
  火红的木棉花,金色的阳光,以及麻雀、绿秀眼、白头翁和长椅全都还在,唯老人和沙皮不在。
  再去,还是不在。
  素描只觉心里空落落的。
  公园的另一角,一只八哥在笼中骂骂咧咧,一对泰迪狗面对面相拥而立,一群张大嘴巴等着喂食的锦鲤,那密集,那壅塞,那拼抢……素描对此全无兴趣,就又走回去,坐長椅上,是老人坐过的位置,伸出右手,抚摸老人抚摸过的那片椅面。
  她说她无论如何都得等下去,直到等来老人,陪他说会儿话。不说话也行,就那样坐会儿,晒晒太阳,听听鸟鸣,闻闻花香。
  她这是怎么啦?不就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嘛,大老远地赶回来,至于吗?
  至于,很至于!她说,看,那幅画!
  那幅画,是三年前画的,同十天前画的这幅相比,景物都差不多,就差一个人——一个靠在老人肩头系着咖啡色围脖的人。这个人,老人管她叫老伴。
  三年前的那个下午,素描画完素描,陪老人和老伴聊天,聊到太阳落土才惜别。老人说,我老伴头不能往右偏,往右偏她晕得慌,我得坐她左边,好让她依靠。我们过去也有个儿子,小时候常来这公园玩。儿子19岁那年,得了一种怪病,说走就走了。我和老伴都是普通人,退休后,只要天气允许,都会来这里坐坐。
  素描回家整理获奖证书时,想起了那幅画。那幅画她起名叫《幸福时光》,曾获2016年方城“夕照杯”素描大赛一等奖。她说要不是那幅画,老人的这番话,她这健忘的人哪,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再想起来。想想都后怕。
  可老人一直没来。
  素描不想干等着,就到公园管理处打听。好在事情才过去十来天,管理员记忆犹新。原来,那天下午,素描只知老人睡着了,却不知老人再也没醒来。还有,老人并非普通人,他是一位将军,他说他甘愿安度平民生活。
  木棉花谢了,雨水又多了起来,天总是阴沉沉的。房间里,茶叶有些润。杯壁上,不知何时挂了一圈灰色的绒毛。书也湿了,墙也软了。素描知道,方城的梅雨季节已到,不能再由着性子往下待了。
  回到北疆的家,素描立马取来那幅在她看来不甚完整的素描,她要把老伴补画上去。不意画着画着竟把她自己给画了上去。
  画就画了,她也不擦掉,她觉得这样其实也没啥不好。于是,她就在画作下方画了几朵木棉花,并一笔一画地写下:开花时不长叶,长叶时不开花,花与叶,生生错过。
  【作者简介】白茅,作品散见《百花园》《微型小说选刊》《嘉应文学》等报刊,出版长篇小说《水井湾》。
其他文献
此时秋野rn风声是最古老的纪年,徂徕之间,又起于故乡秋野,有黄金镶镀的质地,和静水流深的绵长,唤醒一双沉睡已久的耳朵.我从旅居的京城,沿一条植物生长的葳蕤路径,穿行两千公
期刊
1rn夏天清晨六点,窗外天光大亮,街上人车渐多,洒水车响着欢快的乐曲把城市喷洒得湿漉漉的;秋天、冬天早上七点多一点,闹市似乎还没有醒来,行人车辆匆匆而过,风萧萧地刮过大街
期刊
1  饭后经行惯,步入深松里。  忽思煮春泉,拈杖打松子。  ——《山中吟》 通明 (明)     我无法想象一个修行至深之人的心底世界。也无法如他,不参与这人间的诸多喜乐悲欢。他笃定,平和,随性,通透,澄澈,丰富。  甚是,向往。  茶余饭后,日日举步前行,横渡岁月,此习惯大好。  相较于有些人的醉生梦死灯红酒绿声色犬马而言,端的显质量,显内敛。或许,在拥挤喧嚣呼雾吸霾的今时此日,估计我们须得经
期刊
1  冰冷的时间显示  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九年了  可我总是固执地以为  您依然在那个小院里  等我回家  母亲走了  虽然您会偶然入梦  可梦醒时分却平添几多悲凉  如今的我努力在心中  围起坚强的栅栏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像母亲  白头发、高血压……  我带着和您一样的病  吃着同样的药  活在您曾经的年龄  像我这样的年龄  您微笑着吃药  安静地读书  从容地养花品茶  如今的我和您有着同样的
期刊
又到蝉鸣时     那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蝉鸣,每年都会唤起我的记忆。  1987年,由我担任编导,拍摄了一部专门给孩子们看的科教片:《我们身边的小动物——蝉》。从此便与蝉——这种也叫“知了”的小动物,结下不解之缘。  你知道吗?每到夏天,最早出现的蝉叫蟪蛄,叫声是那么娇嫩:“吱——吱——”;其后出现的蝉叫蚱蝉,叫声像武士呐喊:“杀——杀——”;再后来出现的蝉叫蛁蟟,正赶上最热的时候,叫声是:“热
期刊
一天的事颇不顺.被上司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加上同学借钱、女朋友闹矛盾,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屋里燥热,一只蚊子还不知死活地瞎哼哼,于子牧心烦意乱.
期刊
王张兰德,是个又黑又瘦的人,她的个子很高,在她的村子里,没有哪个女的比她更高。那天的白天,还是个好天气。天空像往常一样,歇着一两朵白云。云彩也没什么意义,但不失为平静的一天。王张兰德趁这样的天气,从村南边的水塘里,捞起一小捆沤好的麻皮。麻皮还是秋分那天,她从蓖麻秆上剥下来的。剥了皮的麻秆,堆在地上,白净净的,像一個个瘦极了的人儿。  傍晚的时候,天就阴了。王张兰德提前用灶膛里燃着的一截麦秸秆,点亮
期刊
深秋的夜幕降下了,看这暮色四合的景象,一股阴森森的气息紧紧地裹包着田兵,他的心逐渐地跳起来。  坐在值班室靠椅上的他,目光直视窗外。那绷紧神经、不敢喘气、僵死的样子,如一座恐惧的雕塑。  “叮铃”那震天动地的电话铃声,激活了他。  殡仪馆吗?  是是。你的电话号码先给我,回头我马上联系你。他急速地说。  记下电话后,他冲出值班室,迅速地打开车门,嗖地登上那黑白相间的114,使劲地踩下油门。  开出
期刊
一、2019年8月13日,rn晋城市赵树理文学馆rn赵春然:我们这次课题想要做一些关于赵树理的研究,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都比较关注他评书体的创作形式和“说书人”一样的传播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