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舞蹈美感教学浅析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74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舞蹈艺术的精华,舞蹈失去了美的基本特征,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品格。舞蹈美感是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感受,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舞蹈创作、舞蹈表演和舞蹈欣赏都离不开舞蹈美感。中国民间舞有着民族特有的美感特征,作为舞蹈教师,应该重视对民间舞美感的探究和领悟,使民间舞舞蹈教学真正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适应舞者自身和观者身心愉悦的精神满足的需要,进而适应艺术传承和创新的需要。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试图从民间舞舞蹈教学的角度,探析如何在民族性意识、训练意识、实践意识、多媒体运用意识方面,培养学生理解美、发现美、表演美和创新美的能力。
  一、培养舞蹈美感的民族性意识
  由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社会生活的发展、民族的共同爱好情趣以及民族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思维定势所形成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对于构成人们的舞蹈审美感受方式有着直接的作用,而舞蹈的民族性则是增加舞蹈美感的重要因素。舞蹈美感的民族性一般包括舞蹈的民族内容和民族形式的特性。在民间舞教学领域中,老一辈舞蹈教育家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材和训练体系。长期以来,在舞蹈训练的观念和方法上,单纯的体态、元素、动作短句、结合训练等成为教学的主导,致使学生思维死板僵化,舞蹈动作缺乏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其实,民间舞舞蹈教学应该重视民族性的内容,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熔铸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民间舞舞蹈艺术,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有其独具特色的舞蹈美感。
  如以蒙古族民间舞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文化风格对蒙古舞的影响,才能使学生了解富有纵深历史性和鲜明民族性的舞蹈美学特征。蒙古族集中居住在内蒙古草原上,辽阔的草原畜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他们的民间舞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蒙古族舞蹈除了具备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四个要点外,由于蒙古族自身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生活的风貌,还具有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学生对蒙古族舞蹈的民族内容和民族形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就可以对蒙古族舞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更高的视野上掌控蒙古舞这门艺术形式,在学习动作和表达情感时,就能够更自觉地结合蒙古民族特有的文化内容,从容自如地表现独特的舞蹈美感。
  二、培养舞蹈美感的训练意识
  舞蹈美感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在民族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是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一环。美感训练不仅训练了一种表演能力,而且训练如何来表现“美”。在民间舞教学的初级阶段,千篇一律的动作训练单调枯燥,但这种训练必不可少,因为它是培养优秀的民间舞者的必经之路。在早期训练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训练舞蹈美感的良好习惯。在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一举手、一投足有美感、有思想、有风格,要让学生不断感受和理解其动作的内涵。通过这种长久的训练,学生逐渐学会通过意识、意念和感觉来支配动作,形成牢固的表现舞蹈美和创造舞蹈美的意识。
  教师在培养学生感受舞蹈美感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舞蹈动作所表现的自身的人体美,满足审美需要,更要重视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味、民族习性、思想内涵,让每一个微小精细的动作过程都能体现出舞蹈美感来,从而达到准确展现民族民间舞特有的美感艺术的效果。如藏舞的美感训练是深切领会动作与动作的衔接、对比产生的特殊美感,注意动作的高低、轻重、刚柔、动静的起伏变化,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教师在训练学生感受藏舞的美感时,可以让学生特别注意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风格,了解其中蕴含的独特的审美情趣。
  三、培养舞蹈美感的实践意识
  一是让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大千世界的各种喜怒哀乐,然后带着感情的积累回到课堂来。《乐舞论》中曾经提出过情和味的关系,认为“情感所至,味随之”,可见,舞蹈与情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情”是民间舞的生命,一举手一投足,以至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包蕴着“情”。民间舞以情感宣泄为主要目的,是情感发展到极致时身体的表现。可以说,真实的情感贯注在每一支民间舞蹈中,引导着表演者不断获得美感的源泉。因此,只有让学生调动与民间舞蹈相契合的情感,才能使美感意识充分体现出来,才能使得学生在跳民间舞时会很自然地将自身的情感体会融入到训练中。教师要通过启发教育的方式,开拓和激发学生表演情感的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二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活动。为了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舞蹈实践中去,注重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吸收、运用和创造,因为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是对舞蹈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检验,也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多观看舞蹈录像,到网络中下载有关的舞蹈资料或舞蹈节目,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假期去当地采风,扩展与丰富舞者的眼界与视野,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得取之不尽的艺术养料,真正体会到民间舞蹈的审美需要,启发自身的美感意识,把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然后回到课堂中,将自身体验与严密系统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成为浑然一体的舞蹈艺术。在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中,通过欣赏、比较、借鉴、创新,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激发学生掌握舞蹈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使民族民间舞得以在艺术的舞台上传承、创新和发展。
  四、培养舞蹈美感的多媒体运用意识
  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多采用“口传身授”教学法,即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来传递各种舞蹈动作。这种“口传身授”教学法优点在于使得教与学双方面对面接触,极强的现场感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达到极致。“口传身授”教学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它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内在因素的激发,无法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纠正的能力。舞蹈是流动的艺术,舞者跳完以后,在某个时间点上就完全终止,不像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可以留在纸上进行反观修正,最终达到艺术美感的最大化。所以,教师培养学生的舞蹈美感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反馈教学法,借助数码摄像机把学生在舞蹈课上所完成的动作记录下来。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图像播放出来,让学生共同观看,观察做出的动作是否规范,是否具有民间舞特有的美感特征,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还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如教授民间舞的一些民族文化背景资料、风光宣传片、服饰特色、风土人情、舞蹈表演等,都可以制作成教学课件,并加上一些必要的技术性的文字讲解与图像,清晰完整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完整的舞蹈形象,体会其中的风格韵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使其更好地把握民间舞美感的特点。
  民间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它的美感精髓与独特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民间舞舞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舞蹈美感的形成,使得他们的舞蹈表演具备打动人心的美感,使他们的舞蹈人生达到更高的境界。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
  (实习编辑 黄蜀红)
其他文献
心理学该如何发展?发展方向在哪儿?这是每个心理学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刊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小学心理健康自助仪研制者俞国良教授。他认为,心理学要有发展前途,关键是要为社
4S店顾客满意度越来越引起经营者的重视。以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体系为理论框架,结合4S店销售流程,建立起4S店销售服务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并借助SPSSl9.0对4S店销售服务顾客满意
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韩国农协经历了发展和变革的阶段,在巩固韩国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竞争实力,促进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省潍坊市盲童学校在办学中坚持制度保障、课程创新、文化引领,办出了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制度创新作保障,不断增强力学活力  首先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是依法办学。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学校章程和五年发展规划;明晰校长、学校党组织、教代会的关系和职责;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政务公开,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其次是课堂教学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听课、议
针对高校隐性德育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优化高校隐性德育的对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加强德育实践方面的建设,渗透隐性德育;运用隐性德育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管理者对于培训工作认识的加深.培训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新员工培训是整个培训的起点和基础,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员工花多长时间进入状态。以什么样的态度对
2012年9月3日.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宣布实施《更好的学校:全国学校改进计划》(Better School::ANational Planfor School Improvement.以下简称《全国学校改进计划》),该计划旨
近年来,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在对学校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倡导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体会到职业生命的幸福,焕发出无尽的教育激情,师生在共同经历中体验成长快乐,提升生命质量。  一、校园文化浸润人生  为了践行学校理念,体现出生命教育的艺术,学校从创办伊始就精心布置校园的每一处环境,细心整理和睿智提炼校园文化
最近参加同学聚会,本来都是从一个学校走出来的同学,经过十几年的历练,如今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收入差距更是拉大了几十倍,有混得好的已经是身家上亿的大老板了,而更多的人,甚至当年学习非常好的人,只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在一个单位里工作,领着不高的薪水。  从大家的谈话中间,我隐隐发现了一点:穷人和富人并不是能力和知识层面上的差距,而是思维模式上有着巨大的不同。  穷人希望稳定,而富人爱折腾。席间大家介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为提高办学质量,各高校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方面对财务管理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