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微波场中玄武岩加热及内部损伤机理研究

来源 :应用力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波加热技术的兴起,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岩石破碎中。借助玄武岩研究了微波场中岩石内部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岩石内部损伤机理。采用试验常用频率的工业微波炉对玄武岩试样进行微波照射,利用SEM分析微波照射前后岩石试样内部微裂纹演化规律;结合COMSOL 5.5建立岩石均匀模型分析微波场中岩石表面升温速率,建立岩石二相矿物模型对岩石内部温度、温度梯度和热应力分布进行分析,通过温度场和应力场评价微波加热对岩石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在微波场中,同一功率水平下岩石表面升温速率先增大、后减小;SEM图像证实了微波照射能够加速岩石内部微裂纹扩展,强吸波性矿物在经过微波照射后熔融破坏;岩石均匀模型计算得到的上表面平均升温速率与微波加热结果基本吻合,岩石二相矿物模型计算得到的内部热应力在矿物分界面处达到最大值。试验结果证明了微波照射能够加速玄武岩热损伤和裂纹扩展。
其他文献
豌豆是经济和粮菜饲兼用作物,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豌豆生产概况、育种历程、育种目标、分子育种等方面进行概述,分析当前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提供有益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水工建筑建设工程建设规模日渐扩大,应用在工程建设期间的大型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数量更多。为从根本上保障沉井施工水平,需要结合工程施工要点,明确大型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沉降施工技术特征、工艺原理,提出预制装配式沉井施工流程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性帮助。
在沉井仅作为支护构筑物而不构成工程实体并确保支护安全这一特定条件下,对沉井中部分工作进行优化,以节约投资、加快进度从而降低成本。例如,一、当工程地质良好且上层土壤承载力足够,在沉井制作时可以省去垫木和砂石垫层工作;二、在沉井下沉时土壤与井壁之间的摩阻力远小于沉井自重,则可以省去制作刃脚的工作。以工程实例通过对沉井自重、地基承载力、下沉阻力等力学指标进行验算可知,以上两项工作是可以优化省去的。
自重沉井作为一种利用自重下沉的方式进行基坑的开挖,并对基坑进行保护,可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开挖过程进行严格施工组织设计,设置合理的下沉压力及参数可有效的降低对周边土体的扰动。已软土地区某工程为例,对沉降的施工方案,及监测保护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论述了沉井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分析。研究表明自重沉井在软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应用于该地区的市政管网施工。
为了研究沉井施工对邻近人行天桥梯道造成的变形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种简化思路,采用瑞典条分法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沉井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判断是否会对邻近人行天桥梯道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并建议后续施工期间可采用增加侧壁高压旋喷桩排数的方法来减少变形,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域管控、统筹兼顾、科学指导村庄未来发展建设的实用型村庄规划。本文通过分析村庄规划编制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结合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泽里村村庄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实践,得出如下结论:新时期的村庄规划需要协调落实重要控制线,只有通过乡村振兴引导,才能有效编制一个能协同多方参与、共谋共建共管且能保障规划实施的实用型规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农村改造规划要与农村发展建设相结合,落实规划,不断挖掘农村发展的效益,继续农村建设。有关部门要明确农村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农村专项规划科学研究,完善农村规划体系,实现农村发展提出的建设生态活力、富足生活的目标。基于此,文章分析村庄规划编制背景,再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对村庄规划的影响与要求,最后提出优化国
创新型基础力学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又要重视学生思辨、质疑与应用能力的提升。受限于不断削减的学时,传统基础力学课程仍以讲授为主,难以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综合能力不足。为弥补实践短板,国内高校正逐步开展各类型大学生实践项目。本文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为例,系统介绍项目实施期间教师有效的引导方式,以期为新时期力学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普通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框架的搭建奠定基础,然而,课程点多面广的特点以及“满堂灌”式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适应“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综合大学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团队将“BOPPPS+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第二课堂思政专创”双循环模式应用于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并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是新时代要求,振兴教育的需要,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建设创新型学校和创新型社会的需要,也是抢占教育先机,改变教育现状和打造教育品牌的需要。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