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教学中废除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满堂灌,提倡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地把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形式、语言传授。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呢?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1.教育功能
  初中历史所以要开设,是因为它至少有以下几个教育功能: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前途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民族关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方面的教育。
  2.资政借鉴功能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就是要“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读史使人明智”,古代历史显赫人物深谙这点;近代伟人毛泽东,武能定国,文能安邦,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对中外历史的研究和领悟。
  3.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能潜移默化地获得各种能力,如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人、事、物的能力等等。
  4.学好历史对学好其它学科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历史和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好历史对学好这些学科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教师在开学第一堂课就应该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学习历史重要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走进历史学好学坏一样的误区。
  二、不断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新方法,上“活”每堂历史课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可以说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史积极性。
  刚参加工作时由于经验不足,我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结果我在台上讲得再多,学生真正听进去的是少之又少,后来我做了个民意调查,调查结果叫自己大吃一惊,我以为自己已经讲得很翔实生动了,但是却有9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问其原因乃是历史课枯燥无味。
  于是我开始反思:如何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为此我向指导老师、其他同事和其他学校的历史教师学习、探讨,开始采用一些新的方法,如问题法、讨论法等,教学效果有所改善,但学生依然对历史没有多大的热情,特别是时间一长,学生对这些学习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厌倦情绪。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场知识竞赛,现场热烈的气氛把我深深吸引,我突发奇想,能否把竞赛这种方式引进课堂教学呢?
  我开始在一个班级尝试,上课时我先让学生看10~15分钟的课文,让他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划下来并尽量记忆,我则对照教学目的与要求和重点难点的要求事先将课文的内容分解成二三十个小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每小题一分,抢答结束后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再强调和解说。我惊奇地发现,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连平时爱捣乱或一坐下就打瞌睡的学生都认真在看书、查书,甚至还能站起来回答。目的达到了,但不知效果如何,第二节课的时候我试着提问学生,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地答出来。
  这样,学生在这轻松的课堂里既得到知识又享受着学习的乐趣,不仅基本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使阅读、分析、综合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学生都喜欢这种授课方式,效果也都很好。我也对这种教学方式很满意,因为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氛围里学到知识,而且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带有竞争性和集体性,所以它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还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胆量,从而使教学的知识掌握、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这三大目标得以实现。
  当然,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万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所以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我不断对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竞赛教学法进行改善,使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兴趣
  活动,这里是指读书、做练习等学习活动以外的带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重视活动,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感受、体验和理解历史,是现代历史学习方式的一大特点。新修订的历史教学大纲和新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推荐了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遗迹,编演历史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阅读欣赏历史文学艺术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板报、通讯、刊物,采访历史见证人,撰写家庭简史和社区简史,举办专题展览等学习活动。开展这些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的难点一般有这么几个方面:对历史事件背景的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等,如果这些难点学生无法理解,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将渐渐地减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突破教材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归纳,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才不至于使学生畏难情绪,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总之,初中的历史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没有兴趣作为动力,无论教师的课上得再生动、再科学,也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当前,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它对初中历史教师来说是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多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发展教师的自我素质,努力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为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每位教师都在尽力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们都在新授课的设计上下足了功夫,而有一种课型却常常被老师们忽视,这就是如何上好习题的讲解课。上好英语习题课,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习题讲解课;竞赛 ;自主学习;小老师  英语课有许多种不同的课型如:句型课、语法课、阅
“活动化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师常用一种学习方式,“以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促语言发展”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一个指导思想。笔者认为,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设计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高效性、层次性、趣味性以及快节奏和高密度,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是有效的。  一、明确教学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任何有效的工作,都始于明确而切实可行的目标,英语教学实践活动
摘 要: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决定了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任务;现实生活决定了思想政治课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艰巨性;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核心地位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的共同目标。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需要从基础做起,需要学校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
摘 要:英语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中英语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 能力。为了发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必须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英语;创新意识  当前,我国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没有将课堂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很多初中英语教师采取传统的讲授法,比较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会
摘 要:语文学习需要形象的感知,需要想象的驰骋,需要感情的投入,需要激情的奔涌,需要真情的付出,需要发自内心的感动。而调动学生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有感情地朗读能触摸文字深处的感性世界,唤醒冰冷的文字,让它散发出生命的热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技巧  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需要借助反复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
摘 要: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阐述了素质教育与地理新课改的关系。  关
摘 要: 现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基拙薄弱 的 学校 , 英语教学普遍 存在一 种两极 分化的现 象, 很多学生 学英语不 到一 年 时间 就跟不上了 , 成为英语学习的学困 生。这些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现 象, 是一 直困扰着广大农村初 中英语教师 的“ 老 大 难” 问题 , 而 它 又是一 个亟待解决 的课题 。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策略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每一届 都会
摘 要:在现在的高中课堂教学中,仍然常常是老师负责的讲解,而学生是被动的听。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如何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往往被忽略。所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改变被动听课的局面,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网络技术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它的特点之一是理论的建立依赖于观察和实验;特点之二是概念与规律较之别的学科更为抽象,灵活多变,范围宽广。这些特点加上升学率的压力,使中学师生感到物理难教难学。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是一个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要教好和学好物理,必须有一个适应教学要求的物理环境  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主体和知识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动作于客体(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