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作恶,母亲灭亲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an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噶礼是康熙时期颇有名气的官吏。他勤于政事,工作效率高,很得康熙青睐,官职一路上升,一直做到两江总督。然而,噶礼却有个毛病:贪婪、暴戾,对下级、百姓都很残忍。康熙喜爱噶礼的才干,因此对他的劣迹一直容忍着。但噶礼一直在突破康熙容忍的底线,例如1711年,江南发生科举考试舞弊案,负责此案的噶礼却因为收受贿赂,将此事遮盖了过去。
  更要命的是,噶礼还对老百姓的衣食之源下黑手,居然将两江的大米贩卖到外地牟取暴利,造成了当地粮食的短缺。朝廷看不下去了,派大臣张伯行南下江苏秘密查案,结果噶礼反咬一口,强烈要求革去张伯行之职。此事闹得很大,几千名老百姓去为张伯行喊冤。不过,康熙念及噶礼做事勤快、能干大事,未对他加以深究。
  这件轰动一时的大案没成为压倒噶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最终促成康熙法办噶礼的,居然是噶礼的母亲,也是康熙的乳母。
  噶礼的母亲不喜欢噶礼的所作所为,有一天她在皇宫中遇到康熙,便将儿子的贪污和暴行如实相告,同时也为张伯行喊冤。康熙对她的大义灭亲之举很满意,感叹说:“连噶礼的母亲都以噶礼的行径为耻,看来他真的是罪不容诛啊!”
  噶礼得知此事,不但不思悔改,还犯下一件骇人听闻的罪行:指使家人在饭菜里下毒,想害死这个“多嘴多舌”的老娘!幸好老太太命硬,没死成,她便跑到康熙那里状告儿子不孝,说他和兄弟勾结下药毒杀她。
  康熙派人查证属实,但为了给噶礼留点颜面,在法办噶礼之前,康熙还是找了个借口,让噶礼去督办热河的城墙修筑工程,然后借口不能按时完工,将噶礼拿下。康熙下手很重,居然下令将噶礼的双眼挖掉,双耳割掉,财产充公,妻子皆抄斩。噶礼的母亲也算是个极品,儿子既然得到了法办也就罢了,她竟然还跑去刑部要求对儿子噶礼实施凌迟,并要焚尸扬灰。最后,康熙不忍心让噶礼死无全尸,便赐帛处以绞刑。
  噶礼也是个很强大的人,在绞刑的最后关头,他贿赂了监绞官,要求在他还没有断气的时候,赶紧将他放入棺木。按照噶礼的计划,应该是等棺材移出刑部,再让监绞官将自己救出。谁知,到了半夜,监绞官忽然听到棺木里有说话的声音:“人都走了,我可以出来了。”监绞官大吃一惊,命令手下用斧头劈开棺材,里面的噶礼居然坐了起来。深更半夜,棺材里坐起一具“尸体”,眼睛和耳朵部位还挂着血,这一幕把在场的人吓得肝胆俱裂。监绞官怕受贿的事情泄露,急中生智,马上用斧头将未死的噶礼劈倒,然后连人和棺材一起烧掉。估计噶礼因为耳目没有了,不能准确估算时间,因此出来得太早了。
  这件异事传到康熙那里,康熙笑道:“这个奴才还真是块烧坯。”意思大概是说噶礼像烧坯一样结实,命硬。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其实,康熙已对噶礼再三容忍乃至袒护,说到底,还是噶礼过度自我膨胀,最终自绝于皇家的保护伞。
  编辑/决微
其他文献
《水浒传》中,宋江上梁山的路上,在青州碰到了“賽仁贵”郭盛与吕方在打架,宋江进行劝架后,双方冰释前嫌。郭盛为何要和吕方打架呢?郭盛说是为了比戟法:“江湖上听得说对影山有个使戟的占住了山头,打家劫舍,因此一迳来比并戟法。”如此看来,郭盛只是个武痴而已,和吕方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但事实真是这样吗?看看吕方怎么说。  “近日走这个壮士(郭盛)来,要夺吕方的山寨,和他各分一山,他又不肯,因此每日下山厮杀。”
智慧对敌  描述清代中前期战争史的历史著作《圣武记》记载了清朝中期一位有意思的将领:这是一位姓罗的提督,他本应是上阵厮杀、充满戾气的将军,但他充满了智慧和爱心,做起事来充满人性,显得可亲可敬。  他首先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是一次不起眼的战斗,而那时,他还不是提督,而是夔州(今重庆奉节)游击,从三品的军官。  当时,夔州一带较为混乱,治安十分不好,上级就派罗游击去弹压。罗游击到了夔州才知道当地百姓不堪其
一  在金陵的长干里,五月是出门行商的时候。  尤颜换了身男装,抹黑了肤色,再把两道轻烟似的秀眉画得极粗,悄悄地带着一个粗使小厮上了宁丰的运盐船。  宁丰家世代以贩盐为生,往来于吴蜀之间,是长干里的首富,他本人又是长干里一带最俊俏的男子,不知得了多少女儿家的青眼,尤颜就是这众多倾心人之一。  可惜宁丰去年年底娶了做米面生意的苏家女儿苏宛为妻。自从两人成婚后,里弄街巷就流传着宁、苏两人青梅竹马、两小
吃飯生气,易长胖  美国某大学研究显示,经常在吃饭时生气的人,其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比其他人平均高出12%,而胰岛素有助于脂肪的存储,导致体重增加。  ——我决定以后吃饭都要气沉丹田。  睡不好,残疾风险高  美国一位医学家研究发现,与睡眠质量好的人相比,睡眠质量差的人十年后完成日常活动受限的可能性将增加55%,而有严重睡眠问题的人十年后无法正常完成日常活动的可能性会增加两倍。  ——为了以后能跳廣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其实并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自觉性,几乎都是为了一口饭,或者一口气而被动造反。一旦条件有了改善,能够吃饱饭或不再受气,他们内心深处仍然希望做回良民。  王莽末年的“绿林军”“赤眉军”起义,最初就是几股吃不上饭的流民,平日窝在山林里,靠打家劫舍过活。即使啸聚山林,他们也时常惦记地里的庄稼,总想着庄稼熟了就回家收割。虽然聚有数万之众,却不敢攻击城邑,横行乡里只为一天的口粮,
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國维多利亚时期拍照是一件奢侈事,能有一张正装照就不错了,没想到的是,那时有一群二货希望把自己最搞笑的一刻永存,生生制造了诸多欢乐瞬间。
無论北漂还是北奔,孤寂的北京城中,他们或许找不到精神慰藉和灵魂伴侣,曾经的梦想在生计面前仿佛也成了笑话,甚至注定会离开。但他们的选择近百年前就已写进北京的风里。
溥仪相亲被纠缠  溥仪被特赦回北京后,他的七叔载涛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这名女子姓张,四十多岁,长得很端正,对溥仪格外热情,但溥仪对张女士并不感兴趣。一天,张女士的父亲来到北京,她就打电话约溥仪一起吃饭,溥仪推说有事。张女士就到溥仪住的旅馆找他,溥仪想躲她,就偷偷溜了出去,没想到在楼下与父女二人走了个碰头。即使如此,溥仪还是当面拒绝了吃饭之事。张女士便向溥仪求一幅字作纪念,但溥仪怕惹事,一直没应允。
据《子不语》记载,有位叫董溶的刺史曾在海宁州任过官,一年春天,他领人下乡踏勘民情,忽有旋风在轿前盘旋,轿夫抬向左边,旋风就转到左边,抬向右边,旋风又转到右边,横竖就是躲不开。董公顿觉诧异,于是默默祷祝:“若此地真有人身负奇冤而来显灵,请在轿子前转上三圈后退去引路,我马上命人跟上查探。”  祝祷完毕,旋风在轿子前转了三圈就旋向别处。董公马上命公差跟着旋风,来到一僻壤處,那里有座坟墓,旋风至此而停。董
于右任是晚清舉人出身,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当然,他还是个美食家。  1927年秋天,于右任偕夫人与朋友到苏州太湖赏花游玩。时近中午,船行到了灵岩山下的木渎古镇,岸上有家馆子叙顺楼,大家饥肠辘辘,于是登岸就餐。老板以招牌菜斑肺汤、三虾豆腐、白汤鲫鱼等招待于右任一行人。  这道斑肺汤是由斑鱼的肝制成的,斑鱼光滑无鳞,状如河豚,是太湖特产。于右任尝了之后,大为赞叹,忙向店家打听菜名。由于对方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