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深植在秦岭的大汉之根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鸿门宴之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发配到了有秦岭相 阻的荒蛮之地汉中。他在此处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到公元前206年,他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挺进关中。公元218年,刘备攻取汉中后,马超等120余名文臣武将集体上书汉献帝,推举刘备为汉中王,以便名正言顺地讨伐曹操。这个地方,就是当年刘备焚香设坛,“拜受玺绶,御王冠”之处。
  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民族,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自己为汉人的呢?
  著名作家、汉中市文联主席王蓬告诉我:“是从汉代以后。刘邦称王汉中,随后挥戈北上,建立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直接影响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西汉王朝之后,人们便自豪地称自己为大汉王朝的子民。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汉人、汉字。汉,成了一个民族的代名词。
  
  刘邦和刘备成就大事的根据地
  这个夏天,我从四川省广元市境内的剑门关,经穿越秦巴山区的古蜀道北上,再经宁强,从勉县进入汉中。
  广元和汉中之间,东西横亘的秦岭南部余脉,是从甘肃陇南山区绵延而来的米仓山。从广元市区出来不久,在朝天区与宁强之间,便拥起一堆一堆纵横起伏的山岭。古代沟通川陕的金牛道,就从这里穿山越岭,蜿蜒北上。
  在朝天区的嘉陵江边上,从车窗里可以隐约看到古代栈道的痕迹,沿途还尽是明月峡、棋盘关、五丁关、金锁关、牢固关、黄坝驿这类充满刀光剑影的地名。
  这里的秦岭,虽不似宝鸡一线的北部秦岭陡峭险峻,但纵横交织,貌似独立,却又有沟壑相通的山岭,其险峻之状,不要说古代,就是现代交通发达的今天,要飞渡这样的天堑也非易事。所以从剑门关、略阳城、阳平关到勉县一带,最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和刘备,最热门的旅游路线,就是诸葛亮北定中原时用将士尸骨堆积起来的古战场。
  多年前从广元到汉中的公路,基本上就走在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挺进汉中的古蜀道上。那次乘车经过高悬在嘉陵江半空中的明月峡老虎口时,下面是奔涌的江水,头顶是悬在空中的巨石危崖。当汽车小心翼翼地从半空中经过,我已经被惊出一身冷汗。江对面的峡谷上,隐隐约约环绕着的,是当年诸葛亮为扎驻在汉中的北伐大军运送给养的栈道。为了争夺汉中,蜀魏之间你来我往,战事不断。诸葛亮更是把蜀国安危和北伐成败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汉中根据地的存亡上。
  那么,北有秦岭隔阻,南有巴山为屏的汉中,对于刘邦和刘备——这两位刘汉天下的创立者和送终者,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到了勉县,被秦岭和巴山紧紧环围着的汉江盆地,突然变得天开地阔。这片西起勉县,沿汉江两岸向东延伸到西乡的河谷平地,就是西汉王朝的发迹之地和汉文化的根脉所在。
  
  为夺取天下,刘邦在此养精蓄锐
  公元前207年,刘邦——一个被描绘成在少年时代既不读书,又不种田的泼皮无赖,抢在项羽之前攻下了秦的首都咸阳。然而,由于与项羽军事力量悬殊,鸿门宴之后,刘邦还是被项羽封为汉王,发配到了有秦岭相阻,在当时被认为是天荒地野的荒蛮之地汉中。
  当时的汉中,虽然与关中相去并不遥远,但高大的秦岭胜过了千军万马。项羽将刘邦打发到那里,自然没有忘记他先自己攻入咸阳,并且将秦宫里的财物抢掠一空的事情,项羽将刘邦封到那里为王,说穿了既是一种提防,也是一种惩罚。然而让项羽始料不及的是,有秦岭和巴山环围的汉中,却给了刘邦一个养精蓄锐的好机会。
  当年刘邦称汉王的王都,在现在的南郑县。从汉中市区过了濂水河和褒河上的一座桥,河南岸仅一步之隔的大坎河镇,就是南郑辖区。曾经在历史教科书上很有名的南郑,是一座南依米仓山,北临汉水的小县城,和秦岭山区其他小县城一样,正在建设和已经建起来的各式各样的楼房拥挤在街道两旁。
  据司马迁说,刘邦去汉中时,项羽只拨给他3万人的兵马,就是这些军队,在翻越秦岭,从关中到汉中的路上还死了不少。可以想象,刘邦来到汉中的时候该是多么沮丧!
  好在平民出身的刘邦,那时高低都还可以将就。有秦岭阻挡刘邦北上东进,作了西楚霸王的项羽,自然也就不担心汉王与自己再争夺天下了。有了这种天时地利,再加上张良、萧何、韩信等一批谋臣的辅佐,刘邦便在汉中安下心来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屯粮练兵,壮大实力,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公元前206年,也就是刘邦来到汉中的第二年,刘邦在韩信鼓动下,决定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挺进关中。所以在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后,刘邦将自己的国号取名为“汉”,恐怕不能排除他对这块成就自己立国大业的根据地的感念之情。
  从刘邦到刘备,汉中这个地方,几乎就是上苍为刘汉天下崛起而准备的一块天赐息壤。
  
  刘备设坛称王之地
  
  离开勉县之前的那天上午,我去了勉县城一个叫“刘备称汉中王设坛处”的地方。
  从秦岭南下,到了佛坪一带,就可以看见稻田了。翠绿的稻田簇拥在汉江两岸,既壮观又迷人。我穿过翠绿的稻田,来到一个叫“旧州铺”的村子,东拐西拐,终于找到了被村上人称为“庙”的刘备称汉中王设坛处。
  旧州铺村,顾名思义,就是过去州府衙门旧址。据我在当地查阅到的资料介绍,公元218年,刘备率军从阳平关攻取汉中后,马超等120余名文臣武将集体上书汉献帝,推举刘备为汉中王,以便名正言顺地讨伐曹操。这个地方,就是当年刘备陈兵列阵,焚香设坛,“拜受玺绶,御王冠”之处。
  紧锁的庙门口堆满了煤渣,在蹲在地上捡煤渣的妇女指点下,执管庙门钥匙的老太太“吱呀”一声,门就打开了。我问老人这庙是什么时候建起的,老太太把手一挥,说好几百年了。院子只有一两亩地大,到处都长满了荒草。老太太指着地上残存的石碑基座、柱石和一座大殿房基说,过去的房子在“破四旧”时被拆了,现在这些文物是近年来村民自发捐献出来的。
  满院子大抵可以算得上文物的,就是一通光绪二十九年沔县(即现在勉县)杨思锡立的“先主初为汉王设坛处”的石碑了。石碑两侧还有关公、诸葛亮、张飞、赵公明、菩萨和药王的牌位。
  历史上的刘备是不是就在这里设坛称王,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多少探究的必要,但刘备在事业转入低潮的时候,在这里举起了汉家大旗,企图重振汉室;诸葛亮在把守住汉中的时候,蜀汉江山就一息尚存,后来蜀军失掉了汉中,蜀汉天下就急转而下。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因果,我不得而知。
  从秦岭南侧的汉中重新崛起的刘邦,在统一中国后建立的西汉王朝和其后的东汉,前后整整延续了400多年。这400多年间,由楚文化、秦文化复合而形成的汉文化,也从一棵弱小的幼苗破土发芽,继而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在一个民族血管里流淌了两千多年却亘古常新的不老血液。
  汉高祖刘邦在决定以流淌在秦岭南侧的汉水的“汉”字为国号时,肯定没有想到,这个“汉”字会如此长久地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喻体。
  从刘备设坛处出来,我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平展展的汉江盆地。顺着汉江行走的时候,我意识里不断冒出来的一个字,也就是这个“汉”字。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人们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尤其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现代教育如同雨后的春笋逐步发展起来。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推动下,我们高中教学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中英语的教育教学和相关的教学研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尤其是“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大跨步的前进。本文对于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的差异性,“一师一优课”活动高中英语课堂实录进行分析研究
【摘要】对于高中生而言,如果他们能够在读英语的过程中提高写的能力,利用朗读英语课文、单词等训练写英语的能力,那么,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就会更上一层楼。本文中,我将对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采取“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结合;朗读;记录;提高  【作者简介】臧正红,江苏省泗阳中学。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英语
【摘要】称谓语是社会语言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通常分为亲属称谓语(KAF)和社交称谓语(SAF),称谓语的存在是对社会关系和影响的反向揭示。根据语言学家1960 年有关称谓语的研究表明,称谓语的选择受权力(power)和等同(solidarity)这两种语义的支配(Roger Brown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也越来越明确。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换句话说,为了让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从全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核心素养理念的推进是极佳的方式。本文将具体分析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理念的策略,并详细阐释核心素养理念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运用  【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在“三全育人”工作理念中,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提高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水平,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主要从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展开外语教学“三融合”课程思政体系设计。  【关键词】外语教学;三融合;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苏兴遥(1991.06-),男,汉族,广西外国语学院欧美语
冬季,奶头河中的枯树在雾凇的装扮下显得十分诡异。清晨时分,雾气升腾,树干在云雾缭绕的河面上时隐时现,具有魔幻色彩,因此人们称这里为“魔界”。  二道白河镇是珍稀植物“美人松”在我国唯一的分布地。奇特的是,这种树只能生长在火山灰土里,曾有人试着将其移植到别处的土壤中,却不能存活。  有意思的是,在“长白山下第一镇”常常会碰见独居长白山的“野人”。虽然他们中很多人的年龄已超过100岁,但他们往往会告诉
明清以前,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在登基前必须做两件事——泰山祭天,后土祠祭地。因此,后土祠又堪称“中国最早的地坛”。  陶寺,这个汾河之滨黄土塬上的村庄,从它的怀中不断发掘出来的一件件器物,仍在为人们展示中国历史上的尧舜禹时期。  在周家庄遗址内,我们用刚刚学来的考古知识,发掘出3口瓮棺——这是龙山时期儿童墓葬的标志。  中条山悬崖边上的虞坂古道,是多个王朝的命脉。相传远古时期,河东盐池的盐正是通过这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新课改的进行,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模式被应用起来,翻转教学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及理念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思路和方法。然而,由于受学生英语基础、学习设备、老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及教材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得现阶段在农村中学开展翻转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就以中学阶段英语翻转课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如何开展做一些简单的探究。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而在现阶段,由于课时的限制,只有在课堂上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使“听”“说”能力得到夯实,才能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最终促进“读”与“写”。本文立足于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课堂教学,谈一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听”与“说”。  【关键词】实在的“听”;多样的“说”  【作者简介】陈庚,福州市仓山区第五中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衔接问题进行阐述与原因分析,提出可操作的一些使实用智慧策略,寻求中小学衔接教学的新思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关键词】衔接教学;策略;智慧英语  【作者简介】陈蓉梅,江苏常州武进横林初级中学。  国内外有许多专家指出: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之间,外语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连续性和衔接十分重要。而我们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存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