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06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只要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掌握基本的地理读图技能,就一定能学好地理。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读图能力 读图习惯 读图方法 析图能力
  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又是学具,会读图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地理技能之一。特别是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现在的教材中文字性的知识点已经很少了,许多知识点都隐藏在图中,以活动题的方式呈现,更体现出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读图能力呢?
  一、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更蕴含于地图之中。学生要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但是,初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学科知识层次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普遍存在注重文字知识而忽视图表知识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改变过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左书右图,图文并茂”的读图、用图习惯。
  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学生拿到一幅图,做到“读图四步走”:一读图名,即这是幅什么图?二读图例和注记,即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三读有无坐标轴,若有坐标轴,则要看清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四读取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读图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这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在地理考试中因读图习惯不良,漏读、误读图名或漏读、误读图例而导致失分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做到“读图四步走”。
  在用图习惯培养方面,教师则可以采用地理图像导学法教学,即以图像为媒介,提出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像,积极思维、自觉探索问题,从而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智力的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开展一些小游戏,如每课的“课前小导游”,让学生在游戏中读图,效果也很明显。教师还可以采用填图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即在每课堂结束前留5分钟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先熟悉课本原图,再合上课本,完成练习册中的读图题。
  让学生多读图,结合地图进行教学,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自然就会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甚至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在图上再现,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二、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读图是指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分布,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方向等信息。教师一定要强调读图的顺序,让学生严格按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先后顺序阅读地图。因为图名代表着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先读图名有着开门见山、排除干扰、直奔主题的指导意义;阅读图例是轻松获取图中信息的基础;以上两步完成了,我们再来读图就会轻松自如。读图时我们一般要根据地图本身所提示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图表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例如:读河流图时,一般要按河流的流向来读,也就是按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阅读。又如: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图时,既要在图中找出其国家或地区的经度、纬度位置,又要找出其海陆位置,还要知道其所在半球的位置特点。
  当一幅地图,学生觉得纷乱繁杂、抓不住重点时,教师就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划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并掌握它们的地理位置。如教学“中国金属矿产地的分布”时,应该指导学生从读图名开始,了解这张图展示的是金属矿产的分布情况;其次熟悉金属矿产的图例,如铁、金、铜、铝土、稀土等金属矿产的图例;最后读正图。矿产地那么多,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每个矿产地,所以我们引导学生找出几个比较著名的矿产地即可,如海南石碌的铁矿和辽宁本溪、鞍山,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矿,山东招远的金矿,江西德兴铜矿和大余钨矿,水口山铅锌矿和湖南锡矿山锑矿等。其中湖南和江西的两个矿产地还要结合位置来记:湖南省锡矿山在北,水口山在南;江西德兴在北,大余在南。
  三、提高析图能力
  地理图表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的图表形式。而同一地理图表,蕴含多方面的地理信息,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分析、理解、延伸。因此,学生掌握了正确读图的方法后,还要提高析图能力,学会怎样析图。析图的目的是寻找地理差异的原因和了解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析图可以从帮助学生建立图表与图表之间的联系入手,让学生从数量上分析、过程上分析和关系上分析等。“过程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过程类型进行分析:转动过程分析、循环过程分析、扩散过程分析等。“关系分析”又可以指导学生从“因果关系分析”和“输出输入关系分析”进行分析。如读某河河流流量曲线图中的极值及其出现的月份,可归纳流量特点,分析成因,判断补给类型属于“数量分析”,“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现象”就属于转动过程分析等。
  总之,只要重视地图,通过长期的读图、析图、绘图、填图和用图,多看图,多练图,平时带着问题读图,就一定可以提高读图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彬.中学生地图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D].广州大学,2012.
  [2]王小丽.中学生地图素养培养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李世英.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传统的第一课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审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划分段落等。
摘 要: 新闻标题从信息角度看有其自身特征。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为视角,以2012年Science期刊News Focus栏目的新闻语篇标题为研究语料,从形式结构和语法结构两个层面进行分类和统计,探讨了新闻标题的信息传递功能及信息结构,从而为新闻传播及新闻写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功能语言学 信息传递 信息结构  1.引言  科技新闻深度报道不仅是Science期刊News Focus栏目的主要特色
摘 要: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升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渠道。限于苏北县区乡镇成人学校办学设备简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水平较低,本文借鉴中等职业学校对接市场,开展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经验,以东海县乡镇成人学校所进行的校企合作实践为例,对其合作模式的构成进行剖析,希望为县乡级成人学校办学转型提供有益的启示。 
很多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过去的学生听老师的话,现在的学生更愿意听自己的话;过去的学生不会和老师论理,现在的学生会和整个办公室的老师辩论……总之,过去的学生比现在的学生要“老实”,现在的学生比过去的学生要“现实”。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有自信,但容易走向自信的反面——自卑;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思想,但思想不够成熟;有的时候会耍点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这些特点
摘 要: 布置作业本身就是一门教学艺术,传统的抄抄写写的形式已落后于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求。语文作业的设计需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无论是借助什么途径,都需要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作业应突破纸笔练习的局限,让学生有更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实践。语文作业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或巩固或拓展,可以密切课内的阅读、习作教学,结合课文特点、习作的要求、口语交际的主题等布置,这样可以有所延伸,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提高学习有效性的职能。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许多教师的语文作业停留于课后作业这一单一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业的时间、内容、要求及状态等方面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笔者近年来注重这一方面的研究,下面做简要论述。  一、变“课后作业”为“全程作业”,增强引导辅助效果  以往许多初中教师将语文作业定性为课后作业,新课程改革要求体
摘 要: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就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合理开展实验教学并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物理实验 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通过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合理运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
摘 要: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标准、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及对美的鉴别能力。文章就如何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解读与评价展开论述。  关键词: 幼儿美术作品 解读 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活动中的评价不容忽视,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保持和延续孩子的绘画激情,张扬孩子的个性
摘 要: 中职学校开展《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哲学与人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践行人生的能力,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三味”,即坚持以生为本的“生本味”、注重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七年级的语文学困生,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这是他们战胜懈怠、坚持初中语文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有力保障。  在一年多的七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研究中,我站稳课内课外两大阵地,在改善学困生“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上双管齐下,开展了心理情感教育活动、结对帮扶、知识补漏、课堂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