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欠缺及改进措施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05616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审美能力欠缺的现状,指明教育功利化和大众文化的非道德化倾向是导致大学生审美素质低下的重要因素,当今高校的审美教育也存在着诸多误区,最后提出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政治课之中,融入社会实践之中,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等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育现状 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217-01
  1 当今高校美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中,大学生缺乏审美能力的现象比比皆是。校园里境界低下的流行音乐的风靡,晚会上粗疏低劣的表演以及当大学生在阅读和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不能从中领悟作者的精神情感,也不能获得心灵的悸动和审美的愉悦。大学生不知道怎样欣赏美,怎么去表现美和创造美。目前大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异常匮乏,他们的心理状态、审美境界、人生态度与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束缚和制约了他们向高层次发展,强烈地折射出审美教育的严重缺失。艺术是一种“灵魂的语言”,它能潜在地支持和影响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如:沟通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等。大学生艺术素质缺乏这种现象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对未来创造型人才的培养[1]。
  反观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感觉审美教育中明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育功利化倾向导致审美教育被弱化。知识学习中的实用性日益增强,其它方面素质的发展被严重抑制了,正如德国教育家席勒曾指出的那样:“有用是这个时代崇拜的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侍奉它,一切才智都尊崇它。”[2]在以实用为核心的工具理性的统治下,“人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小碎片上,人自己也只好把自己造就成一个碎片”。[3]大学课堂还存在着一些灌输式填鸭式模式,把知识硬性灌注进学生的头脑。致使许多大学生自由思考、想象的空间严重被挤压。大部分大学生缺少敏锐的直觉、灵气,看问题、做事情往往形成模式化倾向。二是当前大众文化的非道德化的追崇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正常审美观的形成。众多大学生在言行、服饰上过于跟风,追求标新立异,而在思维方式上却人云亦云,过于注重外在美而忽视内在美,造成审美能力的退化,审美情趣日趋庸俗化。大学生陶醉于流行歌曲的缠绵悱恻中,而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名曲不屑一顾;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视频的精彩刺激时,却对身边的美术展览、摄影展览视而不见;大学生的浮躁心理驱使他们过于追求掌握实用的、与职业前途联系紧密的课程,从而忽略学习人文类学科相对潜移默化的课程。随着视觉影像的冲击,当代的大学生满足于一种感官刺激的快感,忽视内在人格的建构及精神世界的修养。
  
  2 当今高校审美教育的误区
  从现实教育来看,审美教育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对材料的把握、开掘上,都缺乏审美意识。审美教育的课程,本该令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可是很多地方却成枯燥无味的课程。
  (1)很多高校误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开一些艺术审美课程,目前我国学校里的美育,几乎全都是艺术类课程,而且主要集中于音乐、美术上。而忽视其它审美素质的培养、只重视技巧层面的培养。由此导致大学生思想境界降低,审美能力减弱。一些大学生以现实功利为衡量尺度,缺乏超越的抱负,理想、自信心、创造力缺失。因此,以艺术教育取代美育的这种状况已是美育发展的瓶颈,当然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随着当今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不可避免地受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加上学校对大学生美育的重视不够,导致出现了审美误区。那些具有承载价值长久能够流传下来的艺术品让他们感觉相当漠然,而低俗的消费文化及大众影像文化却让他们异常热衷,甘愿充当消费文化的俘虏和流行文化的追随者。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世俗化、功利化、平庸化,价值观念混乱,人格不健全,注重外在形象的美观,忽视内在素质的提高,社会责任感降低。
  
  3 如何有效的实施审美教育
  罗丹曾经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主体需要具有一双能够明辨美丑的慧眼。即便美就在身边也难以察觉,更谈不上用美去荡涤心灵,升华品格。要提高大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用美学知识去指导他们的实践。
  (1)让美育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上。让课堂上各种美好的东西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培育他们的品格。教师凭借自身的美学素养,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做到以生动的语言感染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学生从优美的语言中汲取营养,净化心灵。同时还要注意在课堂上教态要自然,着装要得体,从而给受教育者一种赏心悦目的风度美。此外,还应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可精心选取一些典型事例强化说服力。通过多种电化教学手段将一些优美的图片、精彩的动画、动人的音乐、感人的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等等,从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以美的冲击,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性情的目的。
  (2)在社会实践中要注意融入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用劳动来创造美的时候,美才能使人的情操更为高尚。”参观风景名胜、参与生产劳动、亲近自然,参加演出、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中,给学生的课外活动处处添加美的元素,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净化心灵、塑造品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审美素养。没有广大教师的参与的美育是难以取得良好成效的。特别是高校辅导员,由于和学生相处时间最长,他们方方面面的微小表现都会影响到学生。辅导员要具有相应的美学艺术知识及较高的文化素养,将美育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气质。在学生活动中,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让学生自觉组织、自主策划如思想性的、学习性的、娱乐性的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辅导员通过与学生接触的多种渠道,开展审美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的熏陶。辅导员要想有意义的完成审美教育,更是必须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一體。时常留意那些吸引年轻学子驻足关注的地盘如人人网、猫扑网、校友录、腾讯微博等,既能与个性极强的学生们友好和谐的接触,同时又让他们接受并认同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 蒋家琼.提高美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N].光明日报,2004-12-01.
  [2](德)费里布·席勒[著],冯至,范大江[译].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3,30.
  [3] 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61.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澄清"意义"、"矛盾"、"自涉"等概念作为"解悖"的预设性知识,并指出目前西方最具活力的"语境敏感"解悖方案的"特设性".最后,略评黑格尔的"悖论现",进而提出作者自己的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描绘了麦克白夫妻两人谋权篡位,杀害君王及大臣的惊人举动,其后俩人又深受幻想的折磨,罪恶感、焦虑不安和自我谴责等各种心理一直盘踞在内
为探究透水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后对强度和抗冻性的影响,对掺量为0、5%、10%、15%的粉煤灰透水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测试,并在0、3%、5%、10%硫酸钠溶液中对试件进行快速冻融循
日本自明治维新确立了资本主义之后,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不断对中国以及朝鲜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一些民间人士打着'保全中国'的旗号配合日本对中国进行文
"金工实训"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两门课程对于机械专业来说都是学科基础课程,二者在机械专业的所有课程中联系最为紧密,知识重叠度大。单从专业知识方面而言,都是研究金属切削原
本文借助“网络社会”的概念与巴尔特符号学的“神话”理论,对网络谣言的生成机制进行探析.在阐明网络谣言生成语境的基础上,对典型个案如“秦火火微博谣言”进行符号学解读,
本文介绍了冶金工程专业学科的性质,分析了原《炼钢学》课程考试命题的不足,并通过近三年新命题学生成绩统计分析,专业课实践等方面,研究了目前炼钢学命题的合理性及改进方向
本文探讨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多样性角色,通过剖析乐从这个典型个案,提出发展型政府在地方产业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并从“嵌入自主性”概念出发,具体分析了发展型政府在市场转型
摘 要: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体育教学要从公共体育选修课的视角,从教学内容、方法、策略等方面来逐步完善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做贡献。  关键词:选修课 社会需求 目标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206-01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