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名著精髓 感受名著魅力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rlxg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中选的名篇名著章节不少,罗列一下,大概有十几篇之多: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刷子李》(选自《俗世奇人》)、《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转》)等等。这些名篇名著在结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是独具匠心,有典范意义的,不愧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可是,如何带领学生走进名著、把握名著、感受名著,如何教学这些名篇名著,在多年的实践中,有几点体会。
  一、初步感知名著,营造整体基调
  在名著教学中,教师在课题导入环节适时引领学生对名著有一个整体的初步感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对名著有一个粗浅的整体感知前提下,再学习名著的结构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等,由此奠定整个基调。也就是说以“一本书”引出“一篇”。
  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教学一开始我就介绍《呼兰河传》是萧红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里作者多次提到了这个园子,这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这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作者萧红在二十九岁回忆故乡的园子时,仍备感亲切与温暖,那园子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最温馨的家。使下面的教学弥漫着祖父和萧红的深深地亲情。
  例如在教学《刷子李》时,教学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一起来结识一位有特别个性的人物,一起来学习23课《刷子李》。它选自大家都熟悉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小说《俗世奇人》,关于这本书,人们用了这样八个字来形容——奇在人物,妙在故事。在这样的导入中,孩子们就对这篇课文中“奇”的人物和“妙”的故事极为期待。
  二、全面提取信息,概括提炼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舍不得在这一环节花足时间,尤其是公开课上这一步骤往往成为“走过场”的表演,老师们总是急着走入精致的聚焦环节。但是,我个人认为,“提取信息,概括提炼”的环节在名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名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难把握,因此,充分的“提取信息”环节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静下心来阅读,可能提取的信息是零碎的片断的,但必须是每个人真实的阅读体验。“概括提炼”的训练则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梳理的习惯,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在《刷子李》教学中,教师在导课后分两步走:
  (一)“放”:“大家都预习过了吧,读了几遍?能把课文读通读懂吗?你们对主人公刷子李有了哪些了解呢?”这一个环节彻底放手让学生交流,师不作过多的评价。
  (二)“收”:“好,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这个刷子李姓什么?是干什么的?有哪些规矩?刷墙技艺怎么样?你能不能连起来用上一段话比较全面而又简洁地介绍一下?”这一环节既梳理文本的内容,而且扎扎实实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直奔文本重点,体会写作方法
  名篇名著的节选篇目一般都比较长,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教学?我认为可以试行“直奔重点,体会方法”的方法。
  例如在《景阳冈》一文篇幅特别长,讲了吴松在酒店饮酒,然后趁着酒兴上冈,接着写打虎,最后下冈。我先让学生理出了四个情节,然后直奔“武松打虎“这一重点部分。在这一情节中,又分“老虎进攻,武松躲避”和“武松反守为攻”两部分来写。前者抓住了老虎的“一扑”、“一剪”、“一掀”的绝招和武松的“三闪”来进行描写,后者体会一系列的动词来表现英雄形象。
  例如在《祖父的园子》教学中,教师在梳理文本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直接聚焦品读课文17自然段(花开了……),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1)学习“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一句子,引读该段感受园子里的一切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自由。(2)请同学们说说“我”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和自由。(3)像这样有趣的语言,课文中还有很多。分别请学生找到作者描写太阳、榆树、昆虫等事物的句子读一读,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创设教学情景,活化文本语言
  名著教学课上的教学情境创设,一定要与文本阅读“浑然天成”,这样才能发挥出它的神效,成为学生感悟体验,交流信息,传达思想,实践语言等一种较好的载体。
  例如:在《刷子李》教学中,教师引导“这一天,曹小三的经历那么精彩,回到家中,他忍不住要把这件事告诉周围的人。如果你是曹小三,你会怎样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想说给别人听呢?自己先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然后尝试着有条理地说一说。”(要求:先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然后尝试着有条理地说一说。)然后,教师创设情境,对话复述:
  (1)我现在是曹小三的邻居,小三,听说你的师傅手艺非凡,是真的吗?(生说)
  (2)我啊在是曹小三的同行兄弟,哎,我打探一下。小三,你的师傅本领咋样啊?(生说)
  (3)我现在变成曹小三的妈妈,谁愿意当我的儿子?三儿,第一天学手艺,感觉怎么样?(生说)
  这个情景创设,引导学生用曹小三的视角来描述一天的所见所闻,描写师傅的高超本领,描写小三眼中的师傅形象,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让学生脑海中的“象”转化成语言符号,又由语言符号转换成形象的过程,同时,在描述中,脑海中的“象”学生又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经过一番艺术加工,不断赋予他新的内涵,创造出新的阅读形象,并转换成儿童独特的话语体系。因为有了前期的铺垫、酝酿,学生脑海中已有了一定的“象”,因此,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不觉得生疏、僵硬。
  五、利用教学媒体,再现名著情景
  很多名著都是拍摄成电影或者电视连续剧的,而且都拍摄的很精彩。因此,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教学媒体,再现名著情景。
  例如在《景阳冈》教学中,出示了《水浒传》中的视频片段“武松打虎”,让学生观看,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老虎的凶猛、武松的英勇有更深刻的体会。
  例如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中,出示了《红楼梦》中的这一片段,要求观察你看到的凤辣子和文中所读到的凤辣子一样吗?
  六、拓展延伸文本,激发阅读兴趣
  名著教学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孩子能透过几页纸让学生看到厚厚的一本书,为学生们种下一颗文学阅读审美的种子。因此,在教学后,要积极引导学生看整本的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以“一篇”带出“一本书”。
  例如在《刷子李》教学后,教师引导“曹小三,现在你知道了,你的师傅为什么叫刷子李?(姓李的师傅、刷墙的、技艺特别高超。)《俗世奇人》这本书里除了刷子李,还有许多身怀绝技的人物,像泥人张、快手刘、苏七块等,有兴趣大家下课读一读。
  以上是我在名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老师们,让我们在实践摸索中引领学生把握名著精髓,感受名著魅力。
其他文献
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项目课程教学后,往往一个项目包含了多学科知识,仅有初等学历的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狭窄,无法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在教学中,借助“教案”在授课中的功用,编制“学案”进行教学,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形成,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案”要体现学生的
期刊
【摘要】大脑常产生遗忘,把识记的信息忘记。阅读英语文章需要牢记大量的单词、词组和各门学科知识,也必须掌握和熟练使用语法,但是单词、词组和语法的快速遗忘常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大地影响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现象的产生规律,先快后慢到停止。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对识记的材料进行初记,及时复习和使用的记忆,大脑就会产生抗遗忘的能力,遗忘就会减少。其二,在识记知识前研究识记材料,发现其规律,
期刊
工学结合模式,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制度,是校企合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完成学业。很明显,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这种学习制度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迥异于传统的课堂学习制度,要保障工学结合的学业成效,就必须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内部规律,构建适应工学结合内在规律与本质要求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
期刊
【摘要】丰富的文化蕴涵使得英语习语含有丰富的文化伴随意义。习语的翻译方法可以分为移植与转换,转换又包括替代和释义。由于很多习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不同甚至相反,习语翻译中要注意避免望文生义。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背景;文化伴随意义;移植;转换    英汉两种语言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语言,都含有大量的习语。人类各民族之间大致相同的生活环境决定人们思维方式相似,但是不同的历史、地理、
期刊
【摘要】数学两极分化严重,为此提优补拐教学被视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这种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值得倡导。  【关键词】提优补拐;实践思考    数学是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学科,加上学生自身差异的存在,必然会出现“优生”和“差生”,而且,在复习阶段,这种两极分化可能会更加严重。为此,提优补拐辅导教学被视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这种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值得研讨。  一、
期刊
【摘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的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这就意味着学生将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和挖掘学习潜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
【摘要】汉语中表示能力,可能性的助动词“能”和“可以”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用法上都具有很多共同性,但是,这两个词又不完全相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感到困难并容易混淆的往往是在形式上或意义上差别较小的词语、语法。本文分析了“能”和“可以”的情态意义与语用意义,并找出了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得知在动力情态上,“能”和“可以”的意义相同,体现为“具有某种能力做某事”、“ 具备客观条件后的可能性”、“某种用
期刊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39题)(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
期刊
【摘要】阿碧格是这场宗教迫害运动的主要肇事者,她的人格分裂使她产生了自我或他人皆不可理喻的言行,做出自我或他人不能控制的举止,最终酿成大祸。阿碧格经历了从本我、自我与超我这三个过程的发展与升华。有人说在某种程度上阿碧格像一个堕落天使,因着自身情欲的不可遏制,魔性大发,从而一手造成萨勒姆的悲剧。本文将从精神分析角度剖析阿碧格的人格分裂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其原因,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关键词】宗教
期刊
一、 三江源地区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    (一)远古生民的神灵崇拜  据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青海史前文化可追溯到距今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就有古羌人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在严酷的环境中,不仅要适应自然,而且不断地在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而在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便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出现了最早的原始宗教信仰。在古羌人看来,举凡山川草木、日月星河、江河湖海,都有“灵”。又因无法解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