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xi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鳞癌组)和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PD-1(s PD-1)和可溶性PD-L1(s PD-L1)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亚群百分数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口腔鳞癌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口腔鳞癌组血清s PD-L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s PD-1水平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 PD-L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及PD-L1表达显著升高。异常升高的s PD-L1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以Stolper—Samuelson定理在中国的适用性检验为分析主线,基于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和经适当完善的LP法,测度出了2000—2007年21个行业中连续经营企业的生产率,进而运用系统GMM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跟价值。方法检查分析110例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电图,比较ST段压低患者跟无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ST段压低
新闻聚合(News Aggregation)是一种未经授权在网络中抓取新闻,以提供给用户免费使用的信息聚合行为。今日头条、UC头条等新闻聚合平台正是依托这种技术手段提供一站式新闻阅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法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逍遥舒坤汤内服配合消症散外敷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3.
采用2-羧乙基-苯基次磷酸、乙二醇和苯二甲酸进行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来制备阻燃聚酯纤维,然后对制备的阻燃聚酯纤维结构进行表征,对热转变、热稳定、热降解、流变性、可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