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鹰自比 慷慨悲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88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词点击】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重点注释】
  ①堵:量词,座,一般用于墙。②袒:裸露。略记:大约记得。③赌:较量输赢。④轩举:高扬,意气飞扬。
  【原词大意】
  几座山峦像墙般低矮,鹰在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黑天的时候,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
  【作者简介】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阳羡词派领袖。字其年,号迦陵,江南宜兴(江苏宜兴)人。官至翰林院检讨,并参修《明史》。
  【作品赏析】
  词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其一生并不得志,这首词大概写于他流寓河南之时。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词人善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地。“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这“风”何以如此迅猛急速?原来是雄鹰在平原上高速低飞而激起的,这就從一个侧面写出鹰的凌厉激荡之势。紧接着的一句“秋空一碧无今古”,既写秋空之澄澈静谧,又揭示了词人心潮之澎湃跌宕。“无今古”,即不分今古,古今同一。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而此时头顶上的深邃的“秋空”仍是静止不变的。江山亘古如斯,而人呢,却是华年难驻。那些个流走的日子中,依稀清晰的怕就是“醉袒貂裘”的出猎场面。“略”是“大略”“约略”之意。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渴望浴血疆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徒成空梦,那只好在游猎的追逐中找到一点精神的寄托了:这才是古今诗家醉中的愁、醉中的怨。
  这首词的上下两片转折也非常巧妙,其过片一句“男儿身手和谁赌”,用议论句,转得很妙。接上阕驱鹰逐兽的场景直接抒发胸臆,表达了自己的牢骚不平,出语豪迈、悲愤,且精警犀利。空有一身武功绝艺,却只能在猎场上与人一赌高下,未免无聊。“和谁赌”暗藏了怀瑜握瑾而不见用的抑郁寡欢。“老来猛气还轩举”则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为什么有如此的壮怀呢?紧接的一句“人间多少闲狐兔”,交代了词人发愤图强的原因。“闲狐兔”其实是奸佞小、恶人的代称。因为人间尚有很多的恶人、小人,在欺凌着正义和善良,所以“我”寝食难安,立志要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去惩奸除弊,还人间以公道。这就是词人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下阕末尾两个句子,用荒莽的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余作含蓄的曲折,呼应篇首的“寒山”二字。月黑沙黄,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是特别地想你,渴望能像你一样搏击于寥廓的天宇。着一“偏”字,可见出作者对鹰的喜爱。“此际偏思汝”有言外意,即“此际谁知我”,就是说,在这样落寞的时候,又有谁能欣赏“我”呢?在作者的同类词作中,鹰的形象多是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词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读后思考】
  (1)词的题目为“咏鹰”,请你说说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2)结合上片对鹰的有关描写和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其他文献
面对高考第一大题的作文,无论哪个考生都想赢。可怎样才能在千军万马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就文体而言,还是要提倡考生写记叙文,体现自己的“机智的构思”,反映时代的特色。  我们不妨先来听听专家的建议:“(首先要正确审题……)其次是文体问题。考前我们已经说了,高三学生写议论文多为‘公理’、‘常理’、‘大道理’的机械陈述,读来令人困倦。应当提倡写中学生自己日常生活的‘记叙文’,道出自己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
【教学设想】  最近教学《唐诗宋词》,三句离不开“诗言志”,学生们在我不断地强调下也会时常从言志角度来读诗歌。在“清新飘逸的李白诗”这个专题学习中,当我问在预习的学生,《将进酒》你读到了什么。学生借助课后注释进行知人论世,说本首诗表达了李白在被“赐金放还”八年后借酒消愁的情感,其他没什么了。我猛地意识到学生们近阶段学了一些诗后产生的审美疲劳,贴标签的话语不断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一首独特的诗在他们面
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上,往往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放得太开,“放羊式”教学,学习处于无序、无法、低效的状态;二是收得太紧,牢牢牵着学生鼻子走,和必修教学区别不开,忽视选修教材在拓展、探究、提高上的要求。“放”与“收”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自然是相得益彰。  一、教材处理放中有收,着眼知识建构与素养提升  选修是对必修的拓展与补充,选修必须重视对必修内容的梳理和巩固,选修课仍然具有基础性,选修课的地位决定
一、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视“问”,但往往偏重于教师之“问”。客观地说,学生们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中确实表现出了参与热情,也得到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我总觉得这种课还有些局限,我觉得课堂上学生们还是显得有些被动。对此,我一直在思考,在阅读教学中从偏重教师之“问”转变为学生之“问”,是否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
苏教版与人教版的《雷雨》节选部分相比,除了苏教版直接把“作为工人代表的鲁大海与资本家周朴园谈判”这个片段的矛盾冲突删除之外,鲁侍萍的戏剧语言还有十二处是不同的。本文以鲁侍萍的语言及与她有关的舞台说明为例,列举其三加以分析,从不同中可以揣摩到鲁侍萍更为复杂的性格心理。  其一  人教版:选自1978年版《雷雨》(《曹禺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
论述类文本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具备这个能力。正因为如此,多年来,各地的高考试题都出现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  认真研究近年来多地的高考试题,从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来看,大部分试题都出得很好,文本难易合适,设题科学严谨。但也有少量题目,不符合教学实际,超出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的考查其实是一种伤害。  就拿2013年安
课外阅读的真正价值,是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号召学生张开思索的翅膀,在书中寻求精神力量。应号召他们热爱读书,让他们在获取知识发展个性的同时,通过读书,给自己一份厚实的精神底子,最终,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我们所说的精神底子,指的是高雅的兴趣、积极乐观的情感、坚强稳定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等,而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使学生具备这些精神内涵,同时提升他们
名著经典是文学百花园中散发着奇异香气的瑰丽之花。名著在扩大学生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方面,作用可谓大矣。经典名著优美的文辞、睿智深邃的思想,以在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和启悟可谓意义重大。近几年来,很多省份在高考中增加了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考察,由此可以窥探经典名著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事文科名著教学本身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和同学们一起徜徉在文学的海洋,分享着其中
古诗传递着古代文人的文学情愫和个性情怀,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值得我们去学习、品味。而阅读涵咏、鉴赏品鉴能够让我们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文学素养得以提升。  一、有的放矢,明确诗歌鉴赏要求  学生要能够把握和理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作品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都是作者情感寄寓、生活理想和哲学思考的载体。而凝练、简洁、含蓄富有变化、具有音韵和谐之美的语言,是我们语言能力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游记散文,文言文教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就是:积累文言知识,通过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字、实词、虚词、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理解一些较长的句子的意思。如果对基础文言关过不了,学生肯定很难理解课文。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打通了语言文字这一关,欣赏古文学的就不会少,虽然不会赶上欣赏现代文学的多。”朱先生在这里指出了语文文字关对欣赏古文学的重要。  的确,“文言”关过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