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代的血色车厢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u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0世纪维多利亚的法庭。在21世纪人们的眼中,维多利亚时期的法庭看起来并不存在公正。
2-行刑当天场面颇为壮观,有5万人前来观看穆勒的绞刑。

  可是鲜少有人知道,早在《东方快车谋杀案》诞生的七十年前,也就是1864年,英国北伦敦线上确确实实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惨案——维多利亚火车谋杀案。
  与小说精细的格局不同,真實案件从发生、侦查到审判的过程,都反应了整个英国社会的现实病灶,大到德高望重的政治革命家,小到马车车夫、妓女,都以“谋杀”之名轮番登场,见证了维多利亚时代最鲜明的阵痛,成为工业文明发展之初一段恐怖且疑点重重的黑历史。

丢在铁轨上的绅士


  1864年7月9日的清晨十点十分,哈克尼威克快车自伦敦芬丘奇缓缓开出,沿北伦敦线一路前往郊区,在行驶到中途时,火车司机发现铁轨上有障碍物,于是下来查看。眼前的情景令司机毛骨悚然——原来铁轨上躺着一具血肉模糊的躯体,碎裂的头颅还在不停往外渗血,仔细观瞧的结果是,这个人居然还活着。
  伤者被七手八脚地抬进了附近一家唤作米特福德城堡的酒吧,可惜的是,医生的到场未能挽回他的生命。人们从死者身上找到了一个信函,从而确认他叫托马斯.布里格斯,是住在伦敦富人区的银行家兼体面绅士。
  伦敦警察厅接手此案后,火速派人前往案发现场,展开了最细致的调查。
  之所以警察如此诚惶诚恐,不是因为本着“维护正义”的职业操守,而是他们觉得这案子太奇怪了——因为在那个年代,富人被谋杀的机率很小很小。
  这跟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阶层状态有关,作为工业刚刚起步的英国,贫富差异化大得几乎空前绝后,土豪与贫民有着绝对的隔离划分,两波人住不一样的街区,有不一样的生活习性,各自的生存之道也是南辕北辙,严格来讲,他们交集的机会少之又少。某种意义上来说,富人遭受穷人暗算的机率也在无形中被降低了。
  可不巧的是,随着蒸汽时代全面来临,让这种固化的阶级被一件先进“武器”彻底打破了,那就是火车。无论高低贵贱,所有人都可以坐上同一辆车,也就是说,在某个特殊环境中,贫富的界线就只有车厢隔间。显然,托马斯先生是哈克尼威克快车的乘客之一,坐的是与普通人拉开了距离的一等舱单间,可舱内的情景却让人不得不承认——他是被某个穷鬼劫杀的。
  众所周知,英国推理小说很精彩,而现实中的侦探们也同样具备超凡的侦破能力。血案发生的那一年,正好是伦敦警察厅成立侦探部的那一年,他们切切实实地把一众“福尔摩斯”和“波洛大神探”收归麾下,这些名侦探各展奇谋,在一无指纹痕迹鉴定,二是高科技验尸手段的情况下屡破大案。
  这一次,警察厅派出了部里的得力干将——理查.坦纳。
  坦纳进入车厢,看到的是一片血海,丝绒座椅被染红,门把上的血迹也是触目惊心,从窗户玻璃上沾着的两点脑浆判断,那位年近七十的死者应该是头靠在窗户上打瞌睡的时候被凶手用钝器猛击两下,倒地后脑壳撞地导致昏迷;行凶之后,罪犯拽着他拖到门边,从疾速行驶的列车上将他丢向铁轨。
  对于坦纳来说,查案需要时间,凭借他的敏锐和经验,早晚能锁定嫌疑人。
  可是广大群众等不了了。
  因为与蒸汽发动机同时被普及的,还有印刷业。印刷报纸的速度突飞猛进,已经能做到让民众人手一份报纸,及时读到当天的重大头条。于是,列车谋杀案被昭告天下,也引发了极度的恐慌。
  要知道,这是英国第一起火车谋杀案,而这种交通工具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普及,伦敦的铁轨已经铺到了住宅区的主干道上,倘若出行都如此不安全,连富人都会在车上遭受不测,那么全英国的乘客又将面临何样不可测的危险?
  因为恐惧,外加媒体的大肆宣扬,破案已经成了全民关注的焦点——留给伦敦警察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马车夫的诡异证言


  很快,一张价值三百英镑的悬赏令在伦敦各处张贴,警察厅打算不惜血本也要抓到罪犯,用以安定民心。
  另一边,坦纳也收罗到了更多的证据。首先,行凶现场留下了一顶廉价的黑色海狸皮帽子,对于养尊处优的死者来讲,它显然与身上的昂贵西服不搭调,毫无疑问这是凶手慌乱中丢下的行头。其次,除了属于死者的皮包和手杖,现场还找到了一个金链扣,经查证,这是死者随身佩带的怀表被扯下之后遗留的。
  正是这个金扣,让调查有了新进展。
  坦纳很清楚,罪犯杀人是为了图财,所以金怀表就是被其拿走换钱了,至于具体会在哪儿销这个血赃呢?——只有齐普赛街。
  一百五十多年前,位于圣保罗大教堂附近的齐普赛街系当时最大的黑市,那里商铺林立,鱼龙混杂,是各色人种的聚集地。其中开设的珠宝店,名义上做的是珠宝生意,实际却是收货不问来处的典当行。终于,坦纳在那儿找到了一位绰号叫“死亡”的珠宝商,因为金表就是他收走的。
  可惜的是,做黑市买卖的商人多半都很江湖,“死亡”老板果然以遗憾的口吻告知大侦探:“我记不清卖家的长相了。”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就这样断了。
  正当坦纳绝望之时,一个好消息传来——有人来领悬赏金了。
  这位“幸运儿”叫作强纳森.马修斯,常年驾着蓬式马车在街头拉客。根据马修斯的供述,他与一位叫弗朗兹.穆勒的德国移民打过交道,因为对方头上戴的丝绸帽子太过高级,让他产生了怀疑,于是前来告发。仅仅只是帽子雷同不足矣证明马修斯的猜测,但这位面相粗俗、眼神狡黠的车夫很快又拿出了另一个“铁证”——“死亡”珠宝店里提供的包装盒,并声称那是穆勒送给他的。   有了这两样凭据,坦纳便向警察厅申请了逮捕令。
  然而,穆勒却“失踪”了,后来才知道他已经坐上维多利亚号船,前往纽约寻求新的人生,而且船都航行了好几天了。
  这就意味着,坦纳必须横渡大西洋,来个千里追凶。时间来得及吗?
  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成了坦纳的“神助攻”,他火速带人赶到了利物浦港口,坐上了蒸汽发动机大游轮。穆勒坐的大帆船,得花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纽约,而坦纳的船只需十五天。
  因此,坦纳比嫌疑犯提前一周到达纽约港,开始守株待兔。
  看到穆勒的那一刻,坦纳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从马修斯提供的证据来看,凶手无疑就是此人。可眼前这位年仅二十四岁的德裔青年面容清秀,表情甚至有些呆滞,行举看起来也弱不禁风,他能徒手击碎一个人的脑壳吗?
  但是,穆勒头上那顶丝绸高顶礼帽给了坦纳信心,他很快就控制住了对方,将他带上了返航的游轮。尽管穆勒一再解释,那顶帽子他已经买了一年了,而卖给“死亡”的金表,是他在码头从一个陌生人手里买的;但是坦纳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没有人能轻易地破坏掉他那份“破案”的成就感。
  返程途中,坦纳丢给穆勒一本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告诉他只要安分守己,就不用上镣铐。穆勒真的就在十五天的海上航行期间始终读着小说,完全没有反抗意图。
  这又让坦纳产生了怀疑——穆勒真是凶手吗?
  要知道,所有人都对驾蓬式马车的车夫印象极差,认为他们宰客成风,满口谎言,而且收入极不稳定,很容易干些不苟的勾当以图厚利。倘若那个马修斯从头到尾都在骗人呢?比如讲包装盒其实就是他自己的。何况,报媒已经把案子进展登了一个多礼拜了,为什么他要过那么久才来告发领赏?难不成他是在等穆勒离开英国再栽赃给他?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坦纳将穆勒带回了英国,在利物浦港,等待他们的是誓要将凶手绳之以法的愤怒民众。
  面对人民的震天怒吼,坦纳终于意识到,即便还未受审,穆勒也已经是大家心中如假包换的恶棍了。

不公平的审判


  一夜之间,年轻的穆勒成了全英国最有名的人,他被关押待审期间,法院不停接到民众要求将他即刻处以极刑的请愿。而作为大功臣的坦纳,也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并华丽退场。
  就在民议沸腾的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公开走到了大众的对立面,声称“穆勒无罪”。
  此人名声显赫,是威望可与卡尔.马克思比肩的革命家——哥特弗利德.金克尔,作为德国移民,金克尔是因反抗德国独裁统治,被政府关押的政治犯,后来逃到了英国,系流亡者协会的代表。
  金克尔认为,对穆勒的“定罪”完全属于英国人的歧视,所有的证据都无法证明穆勒就是凶手。这样的反驳并非空穴来风,穆勒虽然是做一件大衣才赚八个便士的穷裁缝,但是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评价其性情温和,从不与人起冲突;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人能证明案发当晚,穆勒不可能出现在犯罪现场。
3-行刑当天的穆勒。9月17日,布里格斯谋杀案两个月后,穆勒被逮捕回到伦敦,案件似乎已经结束。

  提供不在场证明的,是一个叫玛丽.安.埃尔德雷德的聋女及她的女房东。玛丽结结巴巴地向警方陈述,穆勒一直对她苦苦追求,隔三差五就会到她位于瓦萨尔路附近的维多利亚别墅前献殷勤。谋杀案发生的时间段,玛丽出门了,是女房东接待了穆勒,还跟他聊了几句。而瓦萨尔路在伦敦南部,与北伦敦线完全是两个方向,就算坐上最快的车,穆勒也无法赶上那趟列车去杀人。
  为此,金克尔更加坚定了信心,他一面托人给狱中的穆勒送了换洗衣服,一面花重金聘请了律师帕里。事情看起来有了新的转机,穆勒很可能会被判无罪。
  然而,维多利亚时代的旧风气和法庭的臭规矩,却彻底击碎了金克尔的希望。
  虽然玛丽和女房东都勇敢地站了出来,但是很快就有人曝料,玛丽白天是在工厂做衬衫的女工,可晚上却在自己的公寓里做皮肉生意,因为每周十五便士的薪资实在无力支撑她的生活开销。而操纵其卖淫的老鸨——正是女房东本人。
  对于妓女和老鸨的证言,无论法官还是民众都立马看低了几分,法官当下便决定让陪审团不必采信房东的说辞。就这样,穆勒失去了最重要的翻身筹码。
  唇枪舌剑期间,律师还做了一件蠢事,他指出当初告发穆勒的车夫马修斯很可能才是真凶,为了赏金陷害了被告。这种说法不仅没有得到支持,还引发了多数人的反感,质疑告发者,等于质疑悬赏缉凶的做法,那以后谁还会向警方提供宝贵线索?就这样,司法女神的天平愈发倾斜到了原告方。
  除此之外,当时的法庭不允许被告在庭上作自辩申诉,短短的三天审讯中,穆勒只能呆呆地站在席上,看着帕里无力地为自己辩解。
  最后没有任何意外,法官一锤定音——死刑。
  这一判决,可算是民众与法院共同“努力”的结果,人们希望借用穆勒的死来平抚受惊吓的心灵,而法院更是急于把这段公案了结,以证明大家还生活在一个人身安全有保障的国度。
  尽管金克尔和他的团队在判决之后又做了努力,他们带着请愿书找到死者托马斯的住宅,在門口站了四十五分钟,希望其家人能在上面签字,让穆勒有活下来的机会。可是托马斯的妻儿却非常坚决地将他们拒之门外,也掐断了穆勒的最后一线生机。
  11月14日清晨,在圣墓教堂与老贝利法庭之间,搭起了一座绞刑台,被捆绑双手的穆勒面无表情地站在了绞架前。在他面前的,还有五万多到场观摩其死亡过程的民众,他们神情激动,为正义得以伸张而雀跃。
  可是,无论牧师如何规劝,直到刽子手抽掉脚下木板的那一刻,穆勒仍然不愿认罪。
  依据一直追踪维多利亚火车谋杀案的记者弗雷德里克.威克斯描述,脖子上套着绳环的穆勒落下的那一刻,身体抽动了一下,随后说了一句话。很多人都没有听懂他说了什么,后来才搞清楚,那是穆勒用德语在说——“是我干的”。
  这句话,成了“臭名昭著的罪犯最后的遗言”。
  那么,这案子真是穆勒干的吗?“是我干的”究竟是其濒死前的忏悔?还是因蒙受冤屈而对世间最悲情的反讽?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早已无从查证。
  现实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就这样带着一连串未解的谜团,被束之高阁。整个事件从头到尾,都宛若一面镜子,照出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芸芸众生,事实如何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雾都居民不惜一切代价,乃至无视客观公正,也要驱散心头那团巨大的阴霾。
其他文献
摘要: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下简称Shibor)自诞生以来便被寄予厚望,它的出现背负着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重要使命。作为一款重要的短期市场利率,Shibor自身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市场信息需要时间来检验。本文模型分析显示,Shibor隔夜利率与一周利率存在明显的区制转移特征,极具市场敏感性;三月期及更长期限的Shibor利率其波动性反映了较强的市场趋势。作为市场基准利率,
摘 要:地貌深度观察是研学旅行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地理大发现”新疆天山研学行就地貌深度观察开展了实践研究:依托信息技术,虚拟与现实结合,构建整体认知;现场比较分析,现象与成因结合,发展综合思维;原理应用探究,理论与实践结合,指向人地协调。研学旅行中开展地貌深度观察,可以有效提升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貌深度观察;信息技术;比较分析;应用探究  地球表面地貌千姿百态、绚
摘 要:“区域认知”是人们运用区域的视角和方法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思维品质与能力。文章以案例的形式对区域认知视角下的中国地理专题知识构建进行了新探索,分别从情境创设、深度剖析、区域探索、典型例题、拓展延伸五个维度对东北地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等区域知识进行构建,以期对复习备考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认知;地理知识构建;中国地理;高考复习  一、水稻生产新突破——以东
摘 要:“新闻播报”式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角色扮演的情境体验式教学法。文章选取“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为例,以新闻热点“亚马孙横贯铁路计划”作为切入点和教学主线,创设新闻背景情境,设置嘉宾解说、角色体验、点评等环节,让学生在“新闻播报”式情景体验教学中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新闻播报;情境教学  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聚焦地理核心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学生的
摘 要: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文章结合“荒漠化的防治”案例,从核心问题序列和问题体系设计及其具体的操作实施等方面探讨了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问题式教学;核心问题;问题体系  一、问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内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
摘 要:文章以2014—2019年普通高考全国卷文综测试题“环境保护”模块选做题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从试题立意、情境设计、设问形式等对“环境保护”相关试题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在建构“环境保护”模块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的基础上,从规范阅读图文材料、规范审题、建立思维导图和有效组织答案四方面对“环境保护”高频考点进行解题思路建模。通过研究旨在为中学地理“环境保护”教学提供参考,并为学生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
小朋友渐渐长大,课外继续随意读闲书,而学校里面的读书活动则渐渐正规了起来。  何为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究竟是什么?从字面意思了解,我们不禁疑惑:是“快乐”的教育,还是教育的“快乐”?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于追求的是过程快乐还是结果快乐。事实上,快乐教育一词是在19世纪中期由英国的教育改革家斯宾塞所提出,但这一观念兴盛于美国,并且依靠人才和创造力输送奠定了美国近些年来的人才体系,使得美国成为近代以来在军
“骷髅”双胞胎  万圣节的前夜,位于苏格兰南部的D镇,将要在镇上的银行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傍晚五点时分,镇上的男女老少提着各种鬼怪灯笼,成群结队地来到银行。虽然,下午的一场大雨使地上变得泥泞不堪,但他们依然饶有兴趣地把自己打扮成各种妖魔鬼怪。男孩杰特也把自己打扮得怪模怪样的,提着灯笼,跟着穿骷髅服、戴骷髅面具的叔叔约翰来银行凑热闹。  杰特今年8岁,虽然长得瘦弱矮小,却是个崇拜英雄的孩子,D镇警察
[摘要]本文从传统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局限入手,尝试将EVA思想引入我国的股票期权制度,提出一种基于EVA的虚拟股票期权模式。  [关键词]EVA(经济增加值);虚拟股票期权;业绩评价指标;激励制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伯纳德·罗萨肖像》,米夏埃尔·威尔曼 (1630~1706)《阿尔诺夫·弗莱伯格肖像》, 米夏埃尔· 威尔曼(1630~1706年),布面油画。  西里西亚,是历史上中欧的一个地域。西里西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使之成为地区强权争夺之地,导致了其边界变化、政权更迭不断。从公元9世纪到18世纪,西里西亚先后为大摩拉维亚、波西米亚、波兰王国、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普鲁士等政权所统辖,并由此带来了多民族的交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