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儿童绘画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md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绘画是儿童观察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是儿童表达自我认知的媒介,是儿童思维整理的产物.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教会学生某一技巧为目标,而应该多鼓励儿童用绘画表达自己的经验、思想、情感,提升其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帮助儿童形成独特的绘画思维.该文作者通过分析儿童的思维特征,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经验,探究小学阶段儿童绘画教学的方法.
其他文献
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城市居住区景观作为居民生活、娱乐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居民对居住空间的关注点逐渐发生改变.城市居住区在环境美学的影响下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设计者应根据居民的现实需求设计和改良居住区景观,在自然环境和人类需求之间寻找共生点.该文旨在通过分析人居环境,探讨环境美学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面对全球化、地球村的时代发展潮流,有些设计正朝着趋同化的方向发展,模仿与雷同的现象层出不穷.该文以设计美学风格论的视角,分析理查德·迈耶的设计理念、建筑风格以及建筑表现,为设计师设计风格的培养、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多元化提供一些参考.
学位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都各具特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部分乡村在建设过程中未将当地的特色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只是盲目模仿或采取复制的模式,未做到因地制宜,以致破坏了当地乡村原有的风貌和特色景观,导致乡村景观雷同.该文以湖北省宜昌市黄粮镇金家坝村为例,以地方历史文化传承与景观文化活态保护为乡村景观规划的总设计理念,围绕乡村特色环境,结合地方民俗活动、资源条件、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等内容,梳理出乡村地域的景观要素与特点,提出地域文化视角下的特色景观设计研究,基于乡村文化传承和产业风貌更新
近年来,现实语境的剧烈转换使往昔的“本土设计”“园景意趣”“民族精粹”等议题的深度和有效性逐渐消散,由于课题研究者和相关设计者的“失语”,当代设计风格缺少具有深度的史料和史实的支撑,更遑论对理论传承的梳理.现代景观设计与传统建筑的属性特征一脉相承,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定型的中式建筑携带着大量历史信息和时代烙印,在我们研究历史、文化、设计等方面知识的媒介中,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学与园林艺术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园林美景可以激发人的创作欲望,同时,园林也在文字的流传中被人熟知.中西方在文学与园林艺术领域的发展历史、风格形式虽不尽相同,但在园林艺术与文学之间都曾进行过一系列有趣的互动.该文从中西方园林艺术与文学的视角出发,从中西“自然派”文学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中西方文学与园林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中西方视野下文学与园林艺术的结合三个方面,研究文学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与作用,旨在使人们深入了解文学与园林艺术的关系.
近年来,大众对设计和美学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对建筑美学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有必要从基础内容、关键环节、整体表现上展示美学特征,需要利用美学元素优化建筑本体的美观程度,因此,建筑设计必须具备丰富的美学元素.我国古代一些建筑包含着较强的美学特征,如三进制院落、四进制院落等.当前,现代建筑的设计研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美学观念与建筑设计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共同发展.设计师可以通过丰富建筑物的美学元素,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增强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越发急迫,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作为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基于环境美学视域对乡村进行生态景观设计,不仅对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优化当前乡村的土地资源利用、景观生态布局、文化展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该文从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现状、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存在的问题、乡村生态景观设计原则、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学位
古徽州的村落大多建有祠堂.一般的祠堂供奉的是男性祖先,而女祠的建造是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一大突破,表现出与女性息息相关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女祠在徽州并不少见,如歙县棠樾的清懿堂、门县渚口的贞一堂等.其中,清懿堂是第一座比较完善且保存比较完好的女祠.该文以清懿堂为例,分析徽派女祠的建筑思想和装饰风格,并与其他地区女性祠堂进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