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作为自传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_belie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起,“忏悔”日益成为西方自传的一个重要主题。《忏悔录》以“忏悔”构建全篇,体现了强烈的基督教观念。奥古斯丁对自己内心的详尽的体察标志着西方人自我认识的发展;对个人隐秘行为和隐秘思想的揭示,使追求自我的真相,展露自己生活的私密成为西方忏悔意识较强的自传的重要内涵。在自传形式上,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蕴含了西方的历史自传和哲学自传的萌芽,对后世宗教自传和世俗自传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全文查看链接   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奥古斯丁深刻感到人的情感的复杂,“人真是一个无底的深渊!主啊,你知道一人有多少头发,没有你的许可,一根也不会少;可是计算头发,比起计算人心的情感活动还是容易”[3](P65-66)。同时也感到内心的神秘与浩瀚,“我的天主,记忆的力量真是伟大,它的深邃,它的千变万化,真使人望而生畏;但这就是我的心灵,就是我自己!我的天主,我究竟是什么?我的本性究竟是什么?真是一个变化多端、形形色色、浩无涯际的生命”[3](P201)。奥古斯丁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内心, “人们赞赏山岳的崇高,海水的汹涌,河流的浩荡,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身置于脑后”[3](P194)。 全文查看链接   不是说在奥古斯丁之前西方没有自传,否则乔治·米什的专著《古代的自传史》不必用那么多篇幅介绍古代的自传,而只需介绍一下奥古斯丁就可以了。只是奥古斯丁一下提升了这一文类的高度,用乔治·米什的话说,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第一次赋予个体生平以形而上的意义”[6](P635),“通过奥古斯丁,一个生平故事获得了诗学的和哲学的尊严,可用来作为对世界观的反思”[6](P540)。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在西方自传史上树立了一个典范和一个可以模仿、超越的标杆,也使忏悔主题成为西方自传的一个独特特征。奥古斯丁之后西方自传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他的伟大。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1  眼前是一枚无字印章,梯形,上面雕了一条螭,盘绕着弧形的身体,长尾与分张的左臂相连,整体成了圆形。螭头被回卷的尾端托着,微微上仰,右臂搁在腰间。这是我多年前初玩古玉时购买的印章,大概是第二件藏品。还记得我在两个印章之间犹豫不决,另一个也是雕了一条螭,黑漆漆,章底有字。那时我看过的古玉不够二十件,不懂分真假,也不懂欣赏,两个印章的价钱一样,我很茫然。当我拿起一块扁扁的玉佩和无字印章比对着看时,身
七楼住着一位每天在窗口边给别人数钱的银行职员,静悄悄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妻子的母亲去世了,给他们夫妻留下一套私人产权的单位集资房。他们先把老太太的房子卖了,再把自己的房子卖掉,两股钱合在一起又添上两口子二十年的积蓄,在江边一“高尚小区”买了一间江景房。  他搬家时很潇洒,像一位性格演员那样完全颠覆了以往的角色,他将囚牢在心中的另一个自己释放出来,于是,老邻居最后看见他的时候,他没在地面上,他骑在院子
咸丰袭人  一个小男孩赖着要跟我爬山,我带他从没有路的深草里穿越出来,满身钩刺,咸丰草密密麻麻地附了他一身。他一根一根地拔,越拔越急,哭着大声骂我:“都是你害的,都是你害的啦!”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一生他还没有开始,鬼针草是他最大的磨难了,世界是那么渺茫,他一茎一茎拔到天黑,也还没拔到尽头。笑过之后,眼角微湿,把心放柔了,蹲下来帮他,这样的磨难,也真令我叹息。  咸丰草也不知道为什么叫成丰草。咸丰
如今,发一篇小说、写一篇创作谈似乎已成为一个文学界的惯例。对于写长篇的人来说,这大概不是什么困扰,但对写短篇小说的人来说,最后难免会发现只是在不断重复自己,因为关于创作,可以谈的其实并没那么多。那么我就不谈什么创作,而是谈谈“燃起”这篇小说的一星火花。  我会想起亨利·詹姆斯在他最好的长篇小说《使节》的自序里有关“微小的暗示”的那段话:  “其灵感来自微小的暗示,而这么一点点暗示的种子又落入土中,
1874年5月,年过六旬高龄的左宗棠仍被朝廷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出征新疆途经兰州城时,适逢天泻暴雨,路途险恶,只得暂时扎营。帐中劳顿之余,左宗棠闲来技痒,乃命亲信去城里物色棋坛好手,以礼相邀到大营对弈遣兴。  左宗棠平日喜好对弈,闲暇之时必找人对弈一番,其棋风泼辣细密,行棋大胆果断,与同僚中人对弈胜多败少,对自己的棋艺颇为自负。不消片刻,便有帐下亲信回营禀报:兰州城北有一名头发花白老
《蓝星》创刊迄今,忽忽已逾七十年,后期由淡江大学中文系赵卫民教授接编。明年5月将有纪念活动。他要我写几句话表述感想。上世紀50年代,纪弦大力推广现代诗,并说现代诗应为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至于移植些什么,他强调应该是波德莱尔以降的西方现代诗。当时纪弦在成功中学教书,自有热切的中学生做他的后盾。此事令钟鼎文与覃子豪深感不安,终于在1956年夏天的某日去厦门街访我,旋即由三人与邓禹平、夏菁、蓉子、罗
孟刚柔是雕刻高手,他喜欢的雕刻比较小众,是牙雕,即象牙雕刻。  小时候,孟刚柔的父亲有一枚象牙图章,有12公分长,乳白色的或者叫乳黄色,反正浅浅的白,淡淡的黄,可惜那篆字孟刚柔不认识,只知道是喜欢的印章。这印章是父亲的,但他从来不用,放在抽斗里珍藏着。他见儿子老爱偷着把玩,就说:“喜欢就送给你,这是象牙的,不要弄丢。以后磨了老爸的名字,刻上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姓名章了。”  孟刚柔喜欢上雕刻后,开始
在日本,无论和歌还是俳句,蝉都是诗人们吟咏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万叶集》和《古今集》的时代,日本诗人咏蝉常带有悲伤寂寞的情绪,在《万叶集》中,有一些咏蝉之诗,如卷十中有“夕影斜映,晚蝉低鸣。日日聆听,不弃不厌。”“晚蝉哀鸣,时泣时停。悲恋在心,泣之不停。”《古今集》卷十四中有纪有则的诗云:“闻蝉伤悲,声声相随。夏衣单薄,心意衰微”。  蝉在俳句中,是晚夏的季语,与蝉有关的季语非常多,如春蝉、秋蝉
张惠雯,祖籍河南,现居美国波士顿。曾获“首届人民文学新人奖”“上海文学奖”“首届曹雪芹文学奖”等,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  1  当我开车行驶在车辆稀疏的缅因州高速公路上、任由风景在车窗两边流过,我仍有些茫然,在想自己为何要赴这么一个约。缅因州当然很美,梭罗曾把它形容为人间天堂。沿途尽是松林、明珠般的湖泊,以及遍布大西洋礁石海滩的粗砺壮美的海岸线……可这美丽对我来说未免太过静谧、空旷
笔者拟于本文中讨论《镜花缘》,把它当作文人小说的成熟范例;同时在了解《镜花缘》的思想和结构的基础上,探究“文人小说”一词的意蕴。《镜花缘》最以机智、幽默、渊博和庞杂见称。不过,更根本地看,它是个寓言性的传奇故事,彻底支持儒家道德和道家智慧。“五四”时期的现代学者盛称《镜花缘》是部关于中国传统社会中妇女地位的讽刺作品;假若真的如此,更不含糊的是,《镜花缘》乃站在严格的传统道德立场褒扬女性的德行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