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CT研究体质成分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来源 :四川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定量CT(QCT)探讨骨密度(BMD)和体质成分的增龄性改变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于我院行腰椎QCT的BMD检查的患者224例,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采用Mindways QCT Pro6.1软件测量L1~L3椎体的BMD及L2椎体和L3椎体的各体质成分,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其与BMD的相关性.结果 腹部总脂肪、腹腔内脂肪、肌间隙脂肪含量(面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骨密度却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60岁以下皮下脂肪含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6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而腹腔内脂肪与皮下脂肪之比(腹脂比)则与之相反.男女的腹脂比和年龄、女性的腹腔内脂肪、椎旁肌的肌间隙脂肪含量与BMD均呈负相关(男性腹脂比r=-0.349,P=0.030;女性r=-0.259,P=0.000;男性年龄r=-0.633,P=0.000;女r=-0.577,P=0.000;女性腹腔内脂肪r=-0.177,P=0.016;右侧肌间隙脂肪r=-0.349,P=0.000;左侧肌间隙脂肪r=-0.363,P=0.000).结论 各体质成分随着年龄的变化发生改变,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60岁以上男性腹腔内脂肪与BMD呈正相关,女性椎旁肌的肌间隙脂肪与BMD呈负相关,说明在60岁以上女性椎旁肌的肌间隙脂肪含量、男性腹腔内脂肪含量可能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责任制整体护理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增强CT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增强CT检查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选择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增强CT检查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基于责任制整体护理理念的CNP.比较两组检查配合度、检查时间、图像优良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检查配合度、检查时间、图像优良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耐受率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20年10月1日就诊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发症、无创呼吸机耐受率及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
目的 探讨超前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发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ASA分级I或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30):生理盐水+瑞芬太尼组(S+R组)、艾司氯胺酮+瑞芬太尼组(E+R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时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 mg/kg或等容积生理盐水;两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记录术后静态和动态VAS评分、机械痛敏阈值、机械痛敏面积、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使用、术后1 h内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
目的:探讨分区护理模式结合警示标志在儿科门诊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9月1日收治的4580例门诊输液患儿,随机抽取28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将325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实施分区护理模式结合警示标示.比较两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评分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区护理模式结合警示标志能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提升护
目的 构建携带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检测其在BMSCs的表达、以及对BM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利用全基因合成方法得到目的基因HGF序列,将HGF基因片段与穿梭质粒pDC316-mCMV-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连接,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pDC316-mCMV-EGFP-HGF重组质粒,经过病毒包装及扩增,获得带有荧光报告基团EGFP与H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DC316-mCMV-EGFP-HGF.将pDC316mCMV-
目的 比较分析骨科机器人辅助下与徒手胸腰椎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105例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组(55例)和徒手组(5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手术切口大小、术前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与徒手组比较,机器人辅助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评分低(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缩小手术切口、
目的 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筛查、病程监控及愈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MPP组)病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健康组)、细菌性肺炎(细菌组)、病毒性肺炎(病毒组)患儿作对照,比较各组SAA、IL-6水平差异,研究SAA、IL-6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程中的变化以及轻、重症患儿中的差异,将SAA、IL-6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就诊我院急诊行PCI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32例.对照组单纯行PCI治疗,试验组术前10 min给予rhBNP负荷剂量,术中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术后维持rhBNP静脉注射5 d.观察两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7
目的 分析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临床特点,为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为塑型性支气管炎的1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等信息,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 经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确诊16例患儿,其中男女比例为3:1,平均发病年龄(4.35±3.16)岁,15例患儿以中高热、咳嗽为主要表现,热程中位数6(3,12)d,可伴有气喘、胸痛及呼吸困难;血常规大多正常,CRP和PCT仅少数轻度增高;胸部影像学主要为肺不张伴代偿性肺气
目的 探讨Top-closure皮肤牵张器结合伤口床准备治疗感染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感染的患者18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71~98.96 cm 2,根据病情需要给予纠正营养、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伤口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再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TIME原则伤口床准备及Top-closure皮肤牵张器做皮肤牵张.结果 18例患者中痊愈17例,有效1例,好转及无效0例,痊愈时间20~66 d,平均(33.22±10.81)d,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