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感冒,为什么也不用抗病毒药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c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门诊,笔者遇到一些“特殊患者”,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就诊时他直接告诉医生,他本人患的是病毒性感冒,并要求医生处方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同时,他还特意叮嘱医生不要开抗菌药物。对于感冒不开抗菌药物,笔者不难理解。但是,感冒了,一定要用抗病毒药,这种想法让笔者有几分忧虑。
  判断感冒病原体:病毒性,还是细菌性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从引起感冒的病原体看,大部分都是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合胞病毒等,小部分由细菌引起。那么,如何鉴别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呢?
  1.流行病学 病毒性感冒具有流行性,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特点,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细菌性感冒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2.临床表现 病毒性感冒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明显、咽痛较轻,无脓性分泌物,但可伴腹泻或眼结膜充血;细菌性“上感”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性症状相对轻,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但扁桃体或咽部红肿,疼痛较突出,脓涕、脓痰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证据。
  3、白细胞计数 一般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稍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较高。
  目前,在医院尚无一项特异性检查,可以完全区分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还是由细菌引起的,基本都是凭借医生的临床判断来区分。
  病毒感冒:不推荐使用抗病毒药
  如果医生判断是病毒引起的感冒,是否应该使用抗病毒药?2012年,中国医师协会等发布的《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明确指出:“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有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以及美国家庭医师协会都有关于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治指南,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没有推荐应用广谱的抗病毒药。
  对此,许多人可能不理解,感冒明明是病毒引起的,为什么不用抗病毒药?其实,回顾近年来几次大的公共卫生事件,诸如SARS、禽流感、埃博拉等,病毒无疑是罪魁祸首,抗病毒药也广泛使用,然而,临床效果令人失望。原因如下:
  1.几乎没有临床效果。对于没有合并其他病症、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而言,应用抗病毒药获益很有限。2013年的一项医学研究对达菲(奥司他韦)治疗感冒的疗效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奥司他韦未能缩短感冒病程以及减少肺炎、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2.可供选择的药物少,不良反应多。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三氮唑核苷,如利巴韦林(病毒唑),可抑制病毒核酸合成,主要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等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有关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报告共 8600 余例,涉及不良反应 26000 余例次,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胎儿异常、肿瘤和溶血性贫血等。
  第二类,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抑制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是预防流感和治疗早期流感的药物。该类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且容易产生耐药性。第三类,神经氨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主要用于成人和儿童的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治疗。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价格昂贵,关键是目前医学证据表明其临床效果并不理想。
  三、无法做到精准打击。目前在临床上,甚至大多数技术领先的教学医院,也几乎无法进行快速的病毒诊断,更没有针对病毒的药敏试验。
  基于以上原因,现有的临床证据以及各权威机构的临床指南都不主张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应用抗病毒药。药物治疗方面仅推荐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减充血剂、抗组胺药、镇咳药、祛痰药、解热镇痛药等。
其他文献
健康大事件 肥胖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慢病之一。2017年5月22日,《中国肥胖预防与控制蓝皮书》在北京正式发布,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从技术层面提供全面参考。《中国肥胖预防与控制蓝皮书》的制定与发表,将推动我国今后肥胖与慢性病防控领域工作的全面开展,将肥胖的预防和控制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由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完成,有效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降低肥胖造成的各种经济和社会负担。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相关。痤疮形成后,常常因为感染、不当挤压、抠除等而形成色斑(痘印)或瘢痕(痘坑、瘢痕疙瘩等)。由于这些难看的痘印、痘瘢对爱美人士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影响,故有些人会求助于外用祛瘢药。那么,外用祛瘢药真的能祛除痘印、痘瘢吗?  痘印:作用微乎其微  痘印是痤疮愈合后留下的暗红色
肝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尤其是慢性乙肝。目前,虽然医学界对慢性乙肝的治疗取得了很多进展,但疗效仍难以令人满意。中医药是慢性乙肝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上市的中成药有百余种,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防治慢性乙肝已有60余年历史,由高月求教授领衔完成的“肝藏象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实践”项目,荣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医药防治慢性乙肝的优势有哪些?且
我,工作了50多年的皮肤科临床医生,所接触的患者除了皮肤病、性传播疾病和结缔组织病(现已归于风湿免疫科)外,还常被患者咨询一些其他专科疾病的相关问题。常说“隔行如隔山”,尤其在医院分科越来越精细的今天,医生往往对本专科外的疾病认知较为粗浅。为弥补这一缺憾,我知道,《大众医学》刊载的文章是各科专家精心撰写的经验之谈,其中不乏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珍贵经典案例,因此,常读《大众医学》给了我不少帮助。  就拿
张世娜是上海市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家庭医生,十多年来,她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人性化的服务与居民建立了起互尊互信的服务关系,被公认为“春风拂面暖人心的社区好医生”。她是虹口区卫计委重点课题“高血压家庭管理项目”负责人,她曾获“上海市家庭医生临床技能培训”优秀学员奖、“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她还是2015年上海市首届健康演说家之一。  凭专业和用心,收获肯定与赞扬  张世娜认为,健康服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女性出现的血压异常增高,即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 毫米汞柱。妊娠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10%,其中70%是与妊娠有关的高血压,其余30%是在怀孕前即存在的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可显著增加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脑水肿、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风险,是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正确认识和防治妊娠期高血压十分重要。妊娠期高血压有哪些类型
容易吵架的恋情   阿郁第四次来做情感咨询。她以前交过三任男朋友,但都因为感觉不合适而分手。现任男友虽然条件不错,但阿郁依然对他不满意,两人经常吵架。吵架的事端总是阿郁发起的。比如,看电影时,男友迟到了,阿郁就觉得男友对她不热情,为此大吵一场;她出差到外地,如果男友哪天没有打电话给她,她也会大发脾气……即使男友确实有理由,她也不能原谅他。她对男友的要求是,要对自己“关怀备至”,不能有一丝懈怠。 
随着甲肝疫苗、乙肝疫苗的普遍应用,人们生活水平、卫生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肝脏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病毒性肝炎等感染性肝病患儿逐渐减少,非感染性慢性肝病患儿逐渐增多。  十余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建设教授团队专注于遗传性肝病,特别是遗传性胆汁淤积症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发现并报道了多种遗传性胆汁淤积症,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了多种新的基因缺陷类型,并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使许多患儿得以长
近日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2017~2025年)》指出,到 2020年,我国要力争将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三减三健”的生活方式。①减盐: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②减油: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用油量控制在25~30克或更少。③控糖:多喝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
水煎节气美食之小雪篇  气寒将雪,择食御冬  菜品制作/李纯静(营养师)  菜品设计、点评/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高级营养师 孙丽红  每年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小雪,虽雪量有限,但已到御寒保暖的季节。其间,天气时常阴冷晦暗,人们的心情也常受影响,特别是肝郁体质者,更易得病或加重病情。  冬季寒冷气候会使人体的氧化功能加强,易致体内维生素缺乏,出现诸如皮肤干燥、皲裂,口角炎,舌炎,唇炎等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