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胡练琴科学步骤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wsx0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音乐表演专业在高校已成为较常见的一门专业,所以如何高效率练琴亦成为众多音乐学者讨论的一大话题。本文通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与舞台经验,试图对二胡这一乐器一系列科学的练琴步骤进行阐述,希望可以对广大二胡演奏者练琴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练琴步骤;基本功;乐曲练习;舞台模拟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134-03
  【本文著录格式】张思嘉 王鑫仰 .浅谈二胡练琴科学步骤[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7):134-135,165.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与检索关键词,发现与二胡练琴法的相关的论文大多数是以论述二胡高效练琴方法为主,并没有较多涉及到二胡练琴步骤这一论点。故笔者认为,掌握科学的二胡练琴步骤亦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所以二胡演奏者从最初制定练琴计划,再到最后的登台表演,期间需按照科学、高效的练琴步骤去练习,才可以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本功与练习曲的训练
  众所周知,不论是何种专业的学习均是以基本功的训练开始。所以若想最终呈现出完美的舞台效果,务必要清楚练琴的第一步,亦重要的一步便是基本功的练习。另外在二胡基本功的训练中,也应当按照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练习[1]。
  (一)长短弓
  长弓不仅为二胡入门阶段的必修课[2],还是专业演奏者每日必练的内容之一。如何在舞台上演奏出动人心弦的音色便是长弓练习最重要的一大目的。长弓作为基本功练习的第一步,笔者认为在练习时应当从空弦一弓一拍开始,速度保持在每分钟60拍左右,弓毛贴紧琴弦与琴筒,且弓毛与琴筒之间尽量与不要漏出倾斜角,再将弓子平稳运行,保证平、直、稳的状态。练习时长保持在五分钟左右,直到将每一弓能够拉均匀、饱满为止。接下来便是一弓两拍,按照同样的方法与要求练习,再到一弓四拍、一弓八拍即可。
  (二)左手练习
  左手技法较为丰富,其中包括音阶练习、活指练习、换把练习与颤音练习等。左手的练习应当保持“半握拳”的手型状态,将指肚按在琴弦上。在长短弓练习之后,接下来进行的便是音阶练习,从D大调开始到各种常见调式,均以慢速练习数遍,且一定要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每个音的音准。其次再进行活指练习,因为活指练习能够使手指快速灵活起来,速度从慢到快。之后再进行换把与颤音练习等。需注意,在按音时应当将左手手指抬高再迅速落下,如此可以加强手指的弹性与独立性,从而演奏出清晰的颗粒感。另外,在换把过程中,要注意手腕与小臂的配合以及手指的主动性,因为手腕以及小臂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还要尽量避免手腕的起伏造成换把的不稳定性与滑音过重的情况。
  (三)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包含一般技巧与多种技巧的练习,且综合练习耗费时间最长、对演奏技术的提高最为明显。因综合练习囊括了双手配合练习和各种复杂的技巧性练习,是最接近乐曲的一种练习,所以综合练习作为整个基本练习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音乐会练习曲》《综合练习》等。
  二、乐曲练习
  (一)乐曲慢练
  以上基本功与练习曲的训练最终都是为了乐曲服务,因此乐曲的练习是练琴的第二大步骤。在刚接触一首乐曲时,笔者建议可以先去聆听一些名家的片段了解乐曲,之后再进行摸谱,练琴效率亦会得到提高。另外则需要唱谱,唱谱是熟悉乐曲的一大重要且快速途径,唱谱时需注意作曲家的表情记号与术语,只有在作曲家的创作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才是最科学的处理手法,否则音乐会脱离其本质。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则需从慢练开始,对乐曲的音准、节奏进行练习。音准方面需注意不同地域的乐曲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新疆音乐中的小二度要比十二平均律里的小二度略低一些,故新疆音乐较多使用的是微分音,在节奏方面亦是如此,多用8/5、8/7、8/9拍与混合节拍等节奏型;秦派音乐中的特性音升四级音,比正常的音符略高一些,另外还包括降七级音,要比正常的音符略低一些,所以在练习不同地域的乐曲时还要把握好不同的音乐特点。其次是乐曲的弓指法分配,根据乐曲具体的风格可以决定开头部分使用拉弓还是推弓,大部分的乐曲均是以拉弓开始,但部分乐曲根据其特殊的风格特点也可以使用推弓开始,如《雪山魂塑》的开头第一句便是以推弓起(见谱例1)。其次在指法的分配方面,可以根据乐曲的不同表现内容决定对应的指法,在表现优美、细腻的音乐时应多使用外弦,如《快雪时晴》的京剧风格片段,此处均使用外弦,音色高亢嘹亮(见谱例2);在表现悲情、苦悶的音乐时应多使用内弦,如《第四二胡随想曲—戈壁》主题第一句(见谱例3)。最后在乐曲的细节处理方面,每个演奏者都有自身独到的见解,故此处不做阐述。所以在最开始的乐曲练习阶段,最重要的便是先搞清楚乐曲的基本风格与特点,再从慢到快练习。


  (二)乐曲跟练
  乐曲跟练是演奏者培养乐感的一大重要途径,当一首乐曲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它可以使演奏者联想出丰富的画面从而引起演奏者对乐曲的兴趣,令其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享受音乐。故当演奏者能够完整的将一首乐曲练习下来之后,此时笔者的建议便是博览众名家之长,观赏各位名家的演奏版本,因每个人对乐曲有自身的独到见解,所以演奏者在听到众多演奏版本时便可取其精华,再加入自身的理解与感悟,进行二度创作,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另外,演奏者在跟练时应主动去听伴奏、和伴奏,感受每一句的气口与呼吸,把握乐曲的段落与层次。
  (三)难点片段练习
  不论是传统乐曲还是现代乐曲,演奏者均需在遇到难点片段时进行单独练习,包括引子与散板的呼吸问题、慢板部分的情感处理问题以及快板部分的技术问题。在练习引子部分时,大多数二胡曲的引子均为散板节奏,这里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能够做到“形散神不散”;在练习慢板或主题部分时,难点便在于如何能够演奏出符合乐曲意境的音乐风格;快板部分或急板部分的练习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简单的,因为此处的难点只在于技术方面,技术可以通过由慢到快的方式去大量练习,乐感却需从多方面培养。所以遇到难点片段时,演奏者需进行多次单独训练,深刻体会每一乐句的内涵才是最至关重要的[3]。   三、模拟舞台
  (一)舞台准备
  多数二胡演奏者在练琴时通常会忽略掉演奏前的准备步骤,但在实际舞台演奏时,台前准备才是起决定性的一步,练琴时亦是如此。首先,在练习乐曲之前要将二胡空弦调准,之后再将松香均匀擦拭到弓毛上,但不可擦拭过多,以免粘手,其次要注意琴弦应尽量保持干净的状态,可以在琴弦上擦拭少量琴油,否则可能会发生换把不利索的情况而影响乐曲的完整性。完成以上步骤之后,演奏者可以模拟登台步骤进行练习,也就是从上台,到鞠躬,再到坐定,最后演奏结束如何收弓等都要进行一遍完整的流程。另外在练习乐曲前演奏者一定要使自己进入演奏状态而不是练习状态,坐凳三分之一,双脚一前一后。若在练习乐曲时没有一个严肃的演奏状态,便会导致演奏者上台时因没有足够的舞台经验而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所以在练习乐曲时就必须模拟出真实的舞台场景,将眼前的实物全部模拟为台下观众,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去应对舞台焦虑。
  (二)肢体动作练习
  肢体动作和表情的训练也是多数二胡演奏者容易忽视的一点,因为大多数演奏者在练琴时一般不太容易注意到自身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因此也就反映了舞台上的表演问题,包括低头、四肢僵硬、表情不自然等,故肢体的练习也应当放入平时的乐曲练习中。另外,演奏者在把乐谱背会之后一定要进行脱稿练习,因为看谱会严重影响演奏者的表情发挥,舞台是一个放大镜,演奏者细微的眼神变化都会被台下观众看的一清二楚,所以肢体动作的练习必须是提前在台下训练成熟的,而不是舞台上的临场发挥。
  四、无琴练习
  “无琴”练习是“有琴”练习的必要补充。我们经常所到的一万小时法则其实并不适用于现在的音乐学者,除日常生活外,平均一位演奏者的练琴时间一天最多也只能保持在四到八小时左右,若想到达一万小时,需要三到六年的时间。所以光靠“有琴”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故笔者认为当演奏者能够把乐曲以完整的演奏状态呈现下来之后,需进行的下一步骤便是“无琴”练习,实际这一步骤可以放在任何时间段去进行,不论是初次接触乐曲,还是技法成熟时,“无琴”练习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做到“无琴”练习?首先,演奏者需搜集大量的乐曲相关资料信息,了解乐曲的背景与内涵,若是涉及到了地域风格性乐曲则最好去当地采风,了解其风俗人情,便于演奏者更好的掌握乐曲的整体风格。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在走路、吃饭、睡前可以听或看各个名家的演奏音频或视频,“有琴”练习法无法达到一万小时,但通过多听、多看是可以达到的,且通过此方法还可以增加演奏者对乐曲的熟练度,避免忘谱情况的发生,从而更好的提高演奏者的舞台信心。
  五、结语
  总之,不论是二胡还是其他乐器,按照科学的练琴步骤去练习乐曲是大多数音乐演奏者容易忽视的一点,从最开始基本功的奠定到最终的舞台演奏,中间的一系列步骤需按照从简到繁、由浅至深的顺序去进行,最终的舞台呈现是多方面因素的合集,包括乐曲的演奏、情感的表达、肢体语言的展示、整个演奏意境的描绘以及音乐精神的传递。所以通过本文对练琴科学步骤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演奏者练琴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潇蓉.二胡高质量练琴方法的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20.
  [2]常楊.浅谈二胡练琴效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3):140.
  [3]田菽峰.高效乐器训练法探究[J].北方音乐,2017(13):61.
  作者简介:张思嘉(1998-),女,山西朔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乐器演奏;王鑫仰(1997-),男,山西运城,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乐器演奏。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的艺术风格、特征于每个民族而言,都有着迥然不同的表现方式。利用丰富的和声织体去揭示音乐内涵,是西方音乐给人留下的强烈感受;以旋律性线条来表现音乐内涵,则是中国音乐的特征。钢琴演奏作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西方音乐众多表现形式之一,同其他音乐表演器乐一样,钢琴演奏也是通过声音塑造将乐谱上的抽象音符演绎成为表达感情的具体意蕴音响,为听众架构起感受作者音乐思维的“桥梁”。自从钢琴文化被引入我国,这
【摘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应的问题,从教师、学生等角度出发,搭建出多元的融合体系。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发现在具体的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尤其体现在学校层面与学生层面,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融合的效果。因此,很有必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合问题进行研究,以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发展的现实路
【摘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特别是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教材里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有优势。本文重点阐述如何有效地在语文教学各环节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熏染。  【关键词】民族团结;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
【摘要】习语是文化的载体,是各国文化交流的传播媒介之一。英汉习语翻译除了是简单的语言的转换,更是各国不同文化的碰撞,是彼此友好交流的阶梯。因此,对英语语言学习者而言,知晓习语背后的文化底蕴也同样重要。本文就语言文化交流的方向,对英汉习语文化差异进行探究,感受不同风俗文化所带来的文化内涵,学习更好的英汉习语翻译方法,进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友好交流与学习。  【关键词】语言文化;英汉习语;翻译  【中图
【摘要】众所周知,经济发展离不开足够的人力作为支撑,所以许多公司都开始实行现今较为流行的“996”轮班制度。但是由于公司保障制度不够完全,也使得大多数的员工开始怨声载道,并对公司提出不满。尽管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尝试用职工文化活动来改善公司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形式落后、缺少核心思想等原因,公司的职工文化活动反而促使员工产生了更大的抵触情绪。为了解决公司与员工之间日益增加的矛盾,本文分析了职工文化
【摘要】19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兴起正式开启了近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之路。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十字路口,回顾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艰辛历程,正是有了李叔同、萧友梅、黄自、冼星等等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们对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矢志不渝的初心和贡献,才使得我国能够在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上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然而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可见,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力度距离现代教育中对素质教育的新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摘要】音乐审美能力包括基础乐理知识的掌握、情感共鸣能力的培养和音乐审美经验的积累这三大要素。中专生处于一个审美热情高涨的年纪,然而当下的中专生还存在着基础乐理知识匮乏、情感共鸣能力各异、审美经验单调且审美趣味趋同等问题,这些缺陷与不足和当下的音乐生产环境、中专生的情绪特点、教师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以及家长所起的引导作用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本文通过对音乐审美能力的界定和对现实情况的分析,探究如何提
伴随着媒介载体、书写工具等因素的不断发展,汉字经历“汉字七字”的演变并逐步走向规范.承载汉字的媒介经历了契刻记事、技术革新、数字驱动等诸方面的变革.汉字字体是在客观存在的技术条件下,通过特定的媒介载体辅助产生的,汉字字体与载体器物、书写工具和工艺技术等相关因素构成了一个紧密的有机整体,在共同作用之下,汉字字体从最初的雏形走向成熟.近年来,数字媒体的迅速兴起为汉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汉字字体继续朝“人性化趋势”的方向发展演变.
【摘要】僧安道一既是佛教的崇信者,又是时代的书法旷世奇才、“经体”书法的创始人。他抱定对佛的无限忠诚,完成了他从山东到河北、河南的多处刻经书丹,在经文书写中,由于他的虔诚和执着,给后人留下了不同反响的书艺瑰宝,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关键词】书法;经体;摩崖刻经;艺术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119-03  【本文著录格式
【摘要】国画历史悠久,具有深刻的民族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笔墨文化是国画创作中的重要元素,是塑造中国画风骨的重要工具。笔者以中国笔墨文化元素作为研究切入点,对其在国画创作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笔墨文化;国画;创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166-03  【本文著录格式】刘爽.中国笔墨文化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