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鼠胸膜间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来源 :解剖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id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小白鼠脏、壁胸膜间皮细胞在扫描电镜下的结构以及两者在结构上的异同.方法用扫描电镜对比观察5只小白鼠的脏胸膜及各部壁胸膜的结构.结果脏、壁胸膜间皮细胞表面有大量粗、细微绒毛,较多的火山口样凹陷及一些细胞间孔;脏胸膜间皮表面粗微绒毛密集且分支多,分支内有大量串珠样颗粒,多见具有芽状或颗粒状微绒毛的幼稚间皮细胞;壁胸膜间皮表面粗微绒毛稀疏,细微绒毛密集,多见微绒毛退化消失且有即将与间皮分离的衰老细胞、火山口样凹陷及细胞间孔.结论脏胸膜间皮可能具有较强分泌功能,而壁胸膜间皮吸收功能较强.
其他文献
目的 提供国人新生儿心脏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新生儿心脏超声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发育正常新生儿尸体,10%福尔马林灌注后行直视下解剖学测量,获取心的重量、体积、各房
目的为带血管及神经蒂游离移植股薄肌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57例成人已固定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股薄肌的主要营养血管、神经的行程及毗邻,用游标卡尺测量血管长度、外径.结果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后缺血脑区缓激肽含量的变化. 方法用线栓法制作 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 /再灌注动物模型,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多巴胺和酪氨酸免疫阳性物质的分布.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检测多巴胺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物质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结果多巴胺和酪氨酸羟化
目的 为颞动脉活检中颞浅动脉额支的定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6具防腐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建立坐标定点测量颞浅动脉额支的位置。结果 ①标志点A~E的坐标值分别为(22.95&#1
目的通过对国人下颌骨内外侧面副孔的数量及分布特征的比较研究,探讨其与肿瘤浸润的关系.方法将74块下颌骨的内外侧面分为2区6部,在10~20倍显微镜下观察各区、部的副孔数.结果
目的比较低蛋白饲料对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的影响.方法12只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蛋白组LPD(Pr8%).实验90 d时取胫骨上段和第五腰椎行不脱钙骨制片,骨
目的探讨损伤大白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神经末梢后,改构体aFGF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改构体aFGF1组、改构体aFGF2组、改构体aFGF3每组各10只.改构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