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交往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ywf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里任何教育活动都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要想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需要与学生平等地交往、及时地交往、全方位地交往。学生与学生间也应如此。如果在师生间搭建顺畅和谐的交往平台,开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畅通交流,教学就能收获较好的效果,学生就能学到全方位的知识。因此交往能否顺畅、和谐,就与交往方法有很大的关系。由此,我想到了在音乐课堂上,是否能有效利用交往这一元素,改变“师教,生学;师唱,生和;师讲,生听”这种学生被动的课堂局面呢?最终我选择了三年级音乐下册“八只小鹅”这节音乐课进行实验,以下是我对这节音乐课的思考以及理论设计。
  一、音乐语言方面
  音乐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堂音乐课如果过了十分钟也不出现音乐,这堂音乐课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所以音乐教学要以音乐语言为主,用音乐代替不必要的言语,要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中,要用音乐贯穿整个课堂。因此本节课,我尽量让自己的口头语言精炼,用律动、声势动作让学生们动起来,让学生从音乐动作中获得并掌握这节课的音乐知识。
  比如,导入部分我减少了“师讲、生听”的环节,直接让学生在音乐中跟随我身后学小鹅走路,通过这样在音乐中有节奏的走路,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本节音乐课的主题。同时,学生在这一体验性的活动中,激发出了对课堂的兴趣,寻找到了兴奋点,达到了集中注意力的教学效果,为我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开了个很好的头。
  本课有三个重点的节奏型:1.××××|××××|2.××|××|3.×——|×——|。在学习这三个节奏型上,我没有像以往那样让学生听我打出节奏进行模仿,而是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看一看老师是用怎样的方式表现的。首先我用脚步声走出三种不同的旋律,让学生观察并用心感受,区分三个节奏型的不同。这时候,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请他们将这三种节奏型带人优美的旋律中,一起律动起来,学生通过老师的音乐语言,通过跟老师的动作交往,轻松的掌握了节奏知识并对这三种节奏型印象深刻。这种“听声——模仿——代入”的教学环节既生动,又富有趣味性。学生在最初的“听声”环节就被调动起了好奇心,“模仿”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此时的音乐课才是学生与课堂的和谐交流。
  二、在课堂气氛方面
  一节好课,从课堂气氛上就可以反映出来。学生回应教师非常活跃积极,这节音乐课才算成功。如何调动音乐课堂积极性,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考考你的音乐能力”的游戏环节,用游戏竞赛这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学生在不看歌谱的情况下,我唱了两句歌词,这两句歌词,歌词是相同的,但节奏不同。我请同学们分小组竞赛,找出这两句歌词哪里不同。果然,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争着回答问题。这样的交往互动方法,效果就非常的显著。
  在即将导入的合唱双声部节奏中,我用钢琴弹出双声部节奏,故意“刁难”学生们,请他们用脚步模仿出听到的节奏。大部分学生皱起了眉头,认为这不可能,一个人怎么能表现出两种节奏呢。但有些孩子则灵光一闪,大喊:我们可以合作来完成。这一“刁难”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们小脑袋迅速地转了起来,大大降低了双声部学习的难度,并且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交往中,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可贵,课堂上呈现着出一种融洽、和谐、愉悦的人际合作关系。对于我,对于学生们都受益匪浅。
  三、歌曲难点教学方面
  这首双声部的歌曲教学中,学生分声部配合演唱,是重难点。按以往的教学方式,老师先教唱每个声部,然后让学生进行双声部磨合,在屡次课堂实验中,这种常规的合唱教学方式,耗费时间较多,学生也比较费力,效果甚微。所以我思考后想,假如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动起来,通过“节奏配合”的途径,是不是能有意想不到的突破?
  我将这首歌中,二声部合唱部分的节奏,进行剥离,变成两组,进行两个声部的节奏练习。先让第一组学生用脚步声表现第一声部的节奏,再让第二组学生用脚步声表现第二声部的节奏,最后配合。学生都觉得这样很容易配合在一起。接下来,我给两组同学的节奏加上音符:第一组i565|5432151|,第二组5555|5555|,请学生边做脚上节奏动作,边用“LU”哼唱相对应的旋律。经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练习,双声部演唱变得很容易,最后让学生加人歌词,直接进行二声部演唱,稍稍练习几遍,这个难点被学生攻克了。学生们再也不害怕双声部合唱部分了,也不觉得双声部合唱训练枯燥了。
  四、在课堂拓展方面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只有通过信息的互换,才能使个人的经验得以发展,具备生命力。让学生自由,平等的交流起来,是本堂课的主旨。
  在拓展方面,我设计学生分组交流环节。请大家根据歌曲思考两种姿态的小鹅:它们分别是什么形象?并用简单的舞蹈形式表现出它们的形象。经过大家的讨论,学生们准确地描绘出了两种姿态的小鹅,它们是优雅的小鹅和活泼的小鹅。如此,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整个音乐课堂也變得活跃主动起来。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自然,学习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学生们还将两种姿态的小鹅用舞蹈动作表现了出来,展示给老师和其他组同学观看,这个拓展环节所收到的效果实在是出乎了我的意料。
  最后我还请学生分组讨论并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整个拓展过程学生非常积极活跃,学习的情绪也非常的高涨。
  一节音乐课,以“交往”为牵引,以“对话”为契机,整节课上,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调动学生踊跃、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保障活跃的课堂情绪,获得良好的互动效果,我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在音樂教学中,让孩子们主动起来是必要的,教师应该积极把握交往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合理利用有效资源,牵引学生主动交流,学生积极主导课堂,这样才能保障音乐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高者必以下为基”,这是《淮南子·原道川》中的一句名言,其意略同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它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它何其微小或是如何远大,都必须把根基扎牢,把基础夯实
通过分析彬县气候、水利设施情况,对彬县1990年-2010年出现的旱情进行深入探讨,找出旱情的特征和抗旱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防御旱情的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
水行政主管机关是政府涉水管理的行政主体,部门工作是行政机关的主体行为,部门是行为人。部门工作具有较强的行政性、业务性和技术性,既融为一体又相对独立。如何把握部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