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标本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对结核病患者诊疗的价值

来源 :中国防痨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jayl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结核病患者术后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临床资料齐全的170例结核病患者.170例患者中,男100例(58.82%)、女70例(41.18%);1~18岁年龄组18例(10.59%)、19~65岁年龄组142例(83.53%)、66~82岁年龄组10例(5.88%);肺结核39例(22.94%)、肺外结核131例(77.06%).取术后标本采用PCR膜条杂交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相关基因检测.所有患者术前进行晨痰及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进行抗酸染色涂片检测.在进行痰涂片的同时,进行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 (1)痰液抗酸染色阳性率为9.41%(16/170),其中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为23.08%(9/39),而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脓液或分泌物等)的抗酸染色阳性率为51.76%(88/170).(2)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7.65%(47/170),其中耐药结核病检出率为14.12%(24/170).(3)术后标本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阳性率为51.76%(88/170);PCR膜条杂交显示,7例为NTM,4例培养联合MPB64抗原检测结果显示为NTM,但未鉴定到菌种;3例培养结果为阴性,无法进行MPB64抗原检测.7例标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1例为瘰疬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复合感染,3例为胞内分枝杆菌,1例为海分枝杆菌,1例为鸟分枝杆菌,1例为脓肿分枝杆菌.(4)除去7例NTM感染患者,剩余的163例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54.60%(89/163),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49.69%(81/163);与培养后药敏试验结果相比,药敏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有29.79%(14/47)在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时的结果为阴性,而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药敏试验检测结果阳性的一致性为90.00%(27/30);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药敏试验联合判断对耐药结核病的检出率为63.19%(103/163).结论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术后标本的快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区分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及是否耐药,为结核病患者术后进一步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激素反添加疗法在GnRH-a治疗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剥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疗程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胎盘植入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被诊断为胎盘植入的产妇66例,根据产妇用药意愿将其分为长疗
目的 探讨益母草胶囊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