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公平与效率的对立统一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平与效率同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价值追求,二者有时不可兼得,表现出对立性,同时又具有统一性,具有正反同向的相互作用。按劳分配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好载体。
  关键词公平 效率 按劳分配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9-371-01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对基本矛盾,从社会的宏观管理到一个单位的微观管理,都无法回避二者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和管理层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作以简要地分析。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公平的理解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收入均等观,二是机会均等观。收入均等观认为,公平就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收入水平的均等化。这种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允许的,而片面追求收入平等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同样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收入均等论实质上是追求一种强制性的人为平等,在实践中必然导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从而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经济建设丧失基本的发展动力。机会均等论认为,社会平等的基本内容是机会均等,即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享有同等的参与机会、竞争机会、获胜机会与被选择机会。实际上,人是社会化的人,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之中,公平的实现总要受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制约,收入均等和机会均等总是相对的。美国总宣称自己的社会制度如何优越,社会如何公平,实际情况如何?有研究资料证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存在严重的不公平。就美国财产分配(住宅、股票、存款等)的情况来看,1989年以来,1%的最富家庭占财产分配的37%,另外9%的富有家庭占31%,其余90%的家庭仅占32%。还有研究发现,1995年美国最富有的5%的人收入是最穷困5%的人的25倍,而1969年的差距仅为11.7倍。美国最富裕的20%的人口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9.7%,收入最低的20%的人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6%。由此可见,在以往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收入均等论与机会均等论都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在现实生活中,即使社会与国家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了优化的外部环境,也不可能根除由于每个人自身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机会不均等。因此,公平应该是内涵丰富的经济范畴,不能进行简单化的理解与界定。公平至少包含三层含义:权利平等、机会均等、收入合理。其中权利平等是指每个劳动者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利;机会均等是指每一个劳动者享有参与一切社会经济活动,谋求经济利益的相同条件和资格;收入合理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获得的经济利益应与其支付的劳动代价相符,收入的分配应保证全体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与相对合理的收入差距。
  效率问题在我国理论界已取得相对一致的认识,一般认为效率即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它表现为经济活动成果的多少、投入产出比例大小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提高效率,是各种社会活动永恒的价值追求。
  公平与效率同为人类社会活动追求的价值目标,那么二者是什么关系?西方学者认为,公平与效率二者不可兼得,是不能同时获得的“二律背反”式的目标。的确,我们不能否认,公平与效率确实存在着对立性: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两者难以两全,为了达到公平目标,就必须牺牲某种程度的效率;为了达到效率目标,就必须牺牲某种范围的公平。这就是我们长期以来,有时公平优先,有时效率优先的理由。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公平和效率还有另一层关系,即二者不仅具有对立性,还具有统一性,二者存在正反同向的相互作用。社会公平的实现是提高效率的社会条件和重要动力,而效率的提高则是社会公平实现的物资条件,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当前,公平和效率实现的最好载体就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体现了经济公平,具体表现为含有差别性的劳动的平等和产品分配的平等。这种在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各个环节既有差别,又是平等的分配制度,相对于按资分配来说,客观上是最公平的。在按劳分配的机制下,必然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效率的提高。当然,收入与效率并不总是正相关的,收入对效率的刺激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甚至出现负面的效应。例如,当一部分高收入者的效率达到顶点后,继续对其增加收入差距就不会再产生效率;对一部分低收入者来说,当他们无法通过改变自身条件来增加收入时就会产生消极心理,这时收入刺激对他们就会失去作用,无法提高其工作效率。因此,按劳分配的收入差距必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收入分配和效率成正相关关系,这才最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也最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程恩富.公平与效率如何兼得.人民网.2002年10月15日.
其他文献
英语写作技能通常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的弱项.如何让学生在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是我们外语教学工作者当前所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
水彩画是美术教育的普及画种之一,本文从水彩画的特点、技法要领及如何避免常见绘画的三方面弊端,阐述了水彩画的要领,以帮助广大教师们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初学者绘画水
据调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组从1994年起,每年都收到关于安乐死立法要求的提案。随着大量当事人公开提出希望接受安乐死,安乐死的合法化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其正当性也逐渐
本文从我国立法和实践两方面指出现行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弊端,然后提出律师的调查取证权对我国刑事诉讼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自己对扩大律师调查职证枳的建议和期待.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学转变的背景下,学校的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小学音乐课成为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教师的地位转变和角色变化的基础之上,从教育元认知、师生关系、教师角色转变几个方面讨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形成作用。说明外语教师应具备最主要的能力还
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和训练。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基于软件的大学英语听说活动目前仍存
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是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更好的从行动上体现出高职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