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家书中的亲情世界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zw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是伟人,也是普通人,他有常人的亲情世界,有三姑六舅、堂亲表戚。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还是在为国操劳的和平年代,毛泽东始终保持与亲友的书信往来,或以寒暄、或以家常、或以劝导、或以眷念、或以接济、或以慰问……在日常生活中,他是如何处理这些亲友关系的呢?
  劝导
  文运昌是毛泽东的八舅文玉钦的次子,早年不仅极力帮助他走出闭塞的韶山冲,到湘乡东山学校就读新学,而且多方寻找各种新书报提供给他阅读学习,新知识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他在1925年曾以“养病”为名,回韶山发动组织农民运动。文运昌前来叙旧,不料,反动军阀派兵来抓毛泽东,毛有幸得以脱险,文运昌却被捕,后经多方营救才获保释。
  1937年,文运昌因家庭生活困难,致信毛泽东,希望到延安谋一份薪水丰厚的差事。毛泽东对这位表兄一直心存感激,但在回信中拒绝了这位表兄的工作要求,并指出“家境艰难……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对于文运昌想来延安谋生的想法,毛泽东说“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解放后,从1951年至1959年间,文运昌先后六次到北京走亲戚,都受到了毛泽东的热情接待,并有多次书信往来。但在文运昌试图请毛泽东帮他安排工作时,毛泽东则在给另一位表兄文南松写信时明确告知:“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
  杨开智是毛泽东恩师兼岳父杨昌济的儿子、杨开慧的哥哥。新中国成立后,杨开智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到北京工作。即使是这样的至亲,毛泽东仍然坚持照章办事。他致信当时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王首道:“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同时致信杨开智:“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后来,毛泽东的表兄向三立再次向他转达杨开智的这一想法时,毛岸英替父亲给向三立回了一封3000多字的长信,写道:“来信中提到舅舅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的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惭愧……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毛泽东不但通过直接与亲人的对话劝导他们不要以“皇亲国戚”自居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还要求当地政府不要对他们另眼相待。如1950年5月27日,他曾写信给湘乡县县长刘亚南:“兹有湘乡四都凤音乡大坪助文氏兄弟四人来信,附上请你看一下……至于文家(我的舅家)生活困难要求救济一节,只能从减租和土改中照一般农民那样去解决,不能给以特殊救济。”
  眷念


  毛泽东对待像上面这些提出要求引荐或解决工作的亲人,均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拒绝方式,不让他们存留任何幻想,效果很好!但同时,毛泽东又非常看重亲情的,他深深地眷念着他们,保持与他们经常的书信往来。在1937年11月,他给文运昌的信中深情地说:“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诸兄弟子侄……我得你们片纸只字都是欢喜的。”
  1954年4月29日,毛泽东在给石城乡党支部、乡政府的信中也说道,故乡的亲友,“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又是我的亲戚,我是爱他们的。”正因为如此,他经常通过书信,对远在家乡的长辈、少年时代的老师和同学、同族兄弟子侄和表兄弟、朋友及邻居表示关心和问候。
  毛泽东写给韶山毛家的信件(不含给毛岸英、毛岸青等的信)现存有37封,所存年代最久远的是1938年5月26日写给毛宇居的信,建国前仅存此一封,其余为建国后的信件。其中1949年有5封,1950年有10封,1951年有3封,1952年有4封,1953年有3封,1954年有4封,1955年有1封,1956年有5封,1958年有1封,这些信件基本上都保存完好。毛氏家族在韶山一带是一个大家族,其中,毛泽东写给毛宇居的信最多,达10余封,写给毛泽嵘的也有至少5封。此外与毛远翔、毛泽青、毛照秋、毛贻华、毛春轩、毛逸民、毛爱桂、毛远悌、毛泽益、毛桂昌、毛岳乔、毛月秋、毛少贤、毛笔珠、毛春秀等近20位关系或远或近的族亲都有过书信往来。
  毛泽东与毛宇居除了族缘关系,还因为他们的父辈曾经来往十分密切,尤其是毛宇居曾当过毛泽东的私塾先生。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给毛宇居的信说:
  宇居兄左右:
  五月十日信收读。谭季余以不来为上。楚雄等已寄微款,尔后可略接济一点,请督其刻苦节省。周先生留居韶山甚好,应看成一家人,不分彼此。此复。即颂
  时绥!
  弟毛泽东
  五月二十六日
  远耀等在此甚好。
  从1910年毛泽东出乡关到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写给文家亲人的信件现存共有19封,其中建国前7封,建国后12封。建国前的信除给文运昌的3封,还有给七、八两位舅父的4封信。这4封信分别写于1918年8月,1919年4月28日,1922年7月5日和1922年11月11日,均发自省城长沙,内容是一般的寒喧、问好和家常。建国后毛泽东给文家亲人的书信,1949年有致文南松一封(11月28日),1950年则有致文运昌(4月19日)、文润泉(5月7日)、赵浦珠(5月7日)、文涧泉(5月7日)、文南松(5月12日)5封。1951年到1958年,计有致文梅清(1951年9月4日)、文炳璋(1951年10月10日)、文涧泉(1953年9月8日)、文九明(1953年10月25日)、文平山(1954年4月21日)、文炳璋(1955年5月1日)6封。
  与亲人间如此频繁的信件往来,无疑反映出毛泽东对亲人的深深眷念,这些信件的内容大多简短、精炼,言辞恳切,字里行间全是割舍不断的亲情:道是无情却有情。   资助
  毛泽东与亲友交往中不为亲徇私,不为旧谋利,但对亲友们的冷暖安危十分关心。一方面,他在书信中鼓励亲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活。他在给族亲毛照秋、毛桂昌等人的信中反复强调:家中有困难,应在土地改革中听候当地人民政府酌量分配土地,从努力生产中求得解决。另一方面,他本着“济亲,但不以公济私”的原则,用自己的稿费资助、接济亲友。
  郭梓材曾同毛泽东在私塾同学,又同在湖南新军中当过兵,大革命时期参加过农民运动。建国后他因其所在的企业经营不好,生活陷入困境,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到北京工作。毛泽东在给他的回信中劝导他,工作“还以就当地熟悉吾兄情况的友人筹谋解决,较为适宜”,同时寄款“为补日用之费”。从1950年到1962年,毛泽东先后给他6次寄款,共计1700元。邹普勋是毛泽东的邻居,其父邹春培是毛泽东的私塾老师。1950年5月15日,毛泽东得悉邹普勋生活困难,且又重病在身,便写信询问“生活困难至何种程度”,同时写信给毛宇居:“邹普勋如十分困难,病情又重时,如兄手中宽裕时,请酌为接济若干,容后由弟归还。”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家境贫寒,母亲死后无钱安葬,写信向毛泽东诉苦。毛泽东获悉后,给毛宇居写信:“兹寄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一百万元为六婶安葬,二百万元为泽连治病之费”,另寄予二百万元给泽荣(逊五)助其家用”(均属旧币,旧币一万元=新币一元),并附信告诫:“这些钱都是我自己的稿费,请他们节用。”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工作的沈栋年回忆说:毛主席对亲友的接济,一次少则一百元,多则上千元,都是从他的稿费中支付的。这些事都是由我经办的。我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请田家英签字,到为毛主席保管稿费的特别会计室领取现金,然后由我直接送去或通过邮局汇寄。


  毛泽东接济亲友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绝不以公济私,为亲友徇私谋利。所以,在1937年11月给文运昌的信中,他说:“前由公家寄了二十元旅费给周润芳,因他系泽覃死难烈士(泽覃前年被杀于江西)之妻,故公家出此,亦非我私人的原故,敬祈谅之。”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的舅父向明卿因侄儿向钧为革命牺牲,去信请求毛泽东证实并解决抚恤金问题。毛泽东于1950年4月19日复函,以知情者的身份做出证明,云:“令侄向钧同志是共产党员,一九二七年曾任衡山县委书记,是个忠实的能干的同志,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叛变被捕,光荣殉难。以上这些,先生可以报告湖南省委。惟抚恤一事,须统一行之,不能只顾少数,如省委未能即办,先生亦宜予以体谅。”按理说,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帮助有难处的亲友说句好话之类,都无可厚非。但毛泽东却以身作则,从不任人唯亲,从不为亲友谋取半点私利。他还多次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像蒋介石他们那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早晚要下台。”
  毛泽东与亲友的一封封信件,如今翰墨留香,这不仅仅因为毛泽东的这些手书灵气飞动,更主要的是,信的内容透露着浓浓的亲情,经过时间的沉淀,愈久弥香。大爱无疆,毛泽东在处理公与私、国与家之间关系时高度的原则性与艺术性,令人折服,让人敬慕。
  (责编 侯春奇)
其他文献
我手中收藏有一枚“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即“抗大”校徽。摆弄此枚校徽,引发我无限遐想。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6年6月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改称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中央任命林彪为“红大”校长兼政委,刘伯承为副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杨尚昆为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红大”迁到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是中共培养
期刊
2015年6月19日下午,纪念《党史文汇》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太原召开。会议由省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钟启元主持,省委党史办公室主任于若洁作了重要讲话。参加座谈会的有四位省级老领导:省政协原主席郭裕怀、省人大原常务副主任杨安和、省人大原副主任光敏、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潭生,省新闻出版部门的相关领导:戎晓峰、邢书良、夏祯,专家、学者、读者、作者、评者的代表:赵政民、艾斐、王志超、相从智、徐久刚、王宏伟、林卫
期刊
重视妇女地位  明确妇女工作的方向  抗战时期延安的妇女工作,始终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关怀指引下开展的。不仅党在关键时期提出妇女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及时发现和纠正妇女运动中的偏差,而且党的领导人还经常参加妇女们的集会和活动,或是讲话,或是题词,指导妇女运动健康发展。  1937年3月8日,延安召开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有四五千人到会。朱德、郭洪涛(边区党委书记)发表演说,希望妇女们积极投入革命队伍中来
期刊
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一支以骁勇善战名震中外的铁血雄师。太原失陷后,奉命挺进晋西南,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创建抗日根据地。在一年的时间里,屡战屡胜,所向披靡,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以卓越战绩支撑和推动了山西乃至华北抗战。  挺进晋西南是毛泽东的战略部署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升为主要地位。太原失守当天,毛泽东致电八路军
期刊
玉珍:  由南溪来信数封均收到,悉一切情形,又家中朱理书①来信亦悉。许杨明②近到我处,见面亦谈及家中情况,十年来的家中破产、凋零、死亡、流亡、旱灾、兵灾,实不成样子,我早已看到封建社会之破产,这是当然的结果。尚书死去,云生转姓,后事已完,我再不念及,惟两老母亲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望你将南溪书籍全卖及产业卖去一部分,接济两母两千元以内,至少四百元以上的款,以终余年,望你千万办到。至于你的生
期刊
预知任过旧职的曾日三会很优秀  1932年12月25日,周恩来致信苏区中央局,提出要正确对待曾在旧政权任职人员的问题。其时,几位级别较高的机关干部对出身于旧职员而时任红三军政治部主任的曾日三有所怀疑,并产生了某种情绪。  周恩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牵涉党的政策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他在信中首先指出:“曾日三并非教育局长,系局中职员,且左倾。”继而肯定他参加革命后“一向都好,入党后亦未曾有严重错误。今年
期刊
我是太原市娄烦县人。1947年在晋绥老解放区参军,先后参加过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军旅生涯多年,但我记忆最深的是67年前太原前线指挥部给我们攻城部队下达的“打太原空进空出,出城时两袖清风”铁的指令。  我16岁参军,当时我家房无一间(佃租住房),地无一垄(租种地主土地),是叮当响的穷人。参军后先是在晋绥八分区警卫连当战士,不久正式编入晋绥军区独立旅警卫连,从交城山下到了晋中平川,参加了几次
期刊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月18日,主题为《扬抗战精神 共圆中国梦》的中华两岸百名将军部长与书画家作品展在山西太原开展。省政协主席薛延忠,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省军区政委郭志刚与原山西省委书记、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等北京来宾一起参加开展仪式并观看展览。  此次书画展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八路军研究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晋文化研究会、中国
期刊
人是要有信仰的。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归宿,它决定了一个人终生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员从入党第一天起,就注定要为自己的信仰奋斗终身,并要永远接受各种形式的考验。  革命时代:生与死的考验  《聂荣臻回忆录》提到,红军之所以能打胜仗,除了靠正确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主要靠压倒敌人的士气。士气从哪里来?靠指战员的阶级觉悟,靠广大指战员知道为何而战,靠政治思想工作。……试问我们的每一个红色战士,为什么当红
期刊
1937年12月13日,南京保卫战失利,这座千年古都便陷落在了日本侵略军之手,日军对南京人民开始了长达40多天的大屠杀。南京人民顿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今年101岁的杭州老人汪发生,每当忆起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景象,仍禁不住失声落泪……  求助英国神父,躲过两次屠杀  我是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二军(第八十七师)三十三团的一名通信兵,师长王敬久率领我们坚守上海前沿阵地到了最后,在日本鬼子强大的攻势下几乎全军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