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诗的春天里吟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to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吟诵这一学习古诗文的传统方法融入小学古诗文的教学中,是值得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深入探究并付诸实践的一个相当有价值的课题。
  关键词 儿童;古诗文;吟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209-01
  吟诵,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同识字、写字一样重要。主要通过师生口口相传,读过几年私塾的人,就会吟诵。既然和识字、写字一样是文人最基本的技能,便无人记录节奏和旋律。本质上讲,吟诵是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古诗,尤其是近体诗,讲究平仄、对仗,有限的字数内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如果泛泛地读过去,不仅不能体味出其格律之美,诗人丰富的情感也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诗的表达效果就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当拖了长音吟诵时,读者可以在缓慢的节奏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与回味,诗的意味也就慢慢在心中浮现出来了。
  吟诵这一活态文化,是叶嘉莹先生近年来极力保护并大力倡导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不同于有固定旋律的歌唱,所以不是一些综艺节目中将诗歌改编为歌曲的作品。吟诵无固定旋律,而是吟诵者按照平仄和音调,结合自己对诗作的理解和感悟,出声诵读的过程。吟诵的过程应遵循两个原则:
  其一,不变原则。吟诵应遵守诗歌本身的平仄格律。格律诗讲究平仄入声,有些字的声调在吟诵时需按平仄而发生变化。以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例:
  好雨知时节(四声),
  当春乃发(四声)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he四声),
  江船火独(四声)明。
  晓看红湿(四声)处,
  花重锦官城。
  其中将节、发、黑、独、湿几个字的声调变化为四声,就是遵守格律诗中平仄的原则,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声调读,平仄就不对了。
  其二,变化原则。吟诵的音调不固定。同一首诗歌,不同的人的理解不同,发音的长短快慢就会不同。同一首诗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读,理解也不尽相同,发出的腔调也可以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腔调不固定是因为对诗的理解不同造成的。所以,这种腔调绝非以乐谱的形式为诗歌谱曲,谱曲后就要按照乐谱去唱,也就限制了人的思维和对诗的理解。每一次吟诵都是一次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再创作,独一无二。古典诗词常读常新,吟诵正是常读常新的表现形式。
  有人认为,吟诵这种古老的诗歌诵读并不优美,不好听。这是因为很多人并未理解吟诵的真正目的。吟诵,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吟诵者自己去感悟诗歌的音韵节奏美和丰富的情感变化,和取悦于观众的表演无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要求背诵的70首古典诗歌,均为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四方面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即为“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背诵的要求,与语文的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如果能让孩子们从小学阶段在熟读成诵大量古典诗词的基础上,慢慢融入对诗的理解与感悟,将对孩子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上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叶先生说:吟诵,是心灵间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回味式的读书方法。正是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背诵的要求和语文核心素养紧密融合的有效学习方式。
  笔者在课堂上曾做过这样的尝试:要求五年级的学生在背景音乐下,以自己的节奏和腔调朗读《诗经·伐檀》一篇: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在认识所有生字后,有的孩子一字一顿地读,有的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唱,但都在出声朗读,但老师并不做讲解。读完后发言,其中有一个孩子说:老师,我觉得古代人生活的环境很美,河水清清,微风拂来,水面荡漾着层层涟漪,自己种庄稼,然后去打猎,是我们非常向往的生活啊!这个孩子虽然并未领会《诗经·伐檀》中反剥削的愤怒情感,但这个孩子通过吟誦,以当代人的眼光去关注了上古时期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一命题也是当今研究《诗经》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次尝试吟诵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和学生都获得了意外的收获。
  有记者曾问叶嘉莹先生,她小时候接触吟诵、学习吟诵时的情景。叶先生谈到她的老师戴君仁先生,戴君仁先生吟诵得最为正统。但叶先生跟随戴先生学习期间并没有学习吟诵,而是许多年以后,叶先生到了北美,担心吟诵失传,又请戴先生录制了各种体裁的古代诗歌的吟诵作品,进行研究并加以推广。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小时候的一些学习经历和受到的熏陶,会在成年后发挥出更深远的影响。如果小学阶段学习古典诗文能更多地融入正统的古典因素,在其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中将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文化的传承应从小抓起。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本色、正统地学习,才能更久远地保护并将这一宝藏传承下去。如何更紧密地将这两项摆在当代人面前的任务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探讨并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能将吟诵这一学习古诗文的传统方法融入小学古诗文的教学中,是值得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深入探究并付诸实践的一个相当有价值的课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深入实施,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对优化数学练习设计却关注的并不多。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同时强化习题的基础性与层次性,应用性与实践性,趣味性与开放性,做到“该扶的扶一把”,“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新理念;小学高段数学;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当前,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游戏的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教育游戏模式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游戏中进行学习,进行互相交流和探讨,来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通过在教学中应用该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传统模式下被动的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仅对学生数学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还能够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和
摘 要 近些年来,生物越来越受到家长以及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视,教师通常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来培养学生在生物方面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对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谈了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并且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在一线教学的高中生物教师参考。  关键词 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6文献标识码
摘 要“争辩”的学习方式可以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更好地互动与融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争辩”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只要抓住并充分利用好学生认知矛盾这一宝贵资源,使学生在“辩”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认知,明确解题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争辩;学习;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A,A8,O572.24 6,TH161 .5文献标识
摘 要 三年前,迎着课改之风来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试点校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听了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和原生态课堂教学展示后,我便进入了课改的初试阶段,认真领会课改精髓,同有经验的教师研究课程标准,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校同学的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 自主互助;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205-01  我们学校主要采用
摘 要 课堂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高中美术学科也是一样,教学设计能否被学生所接受,会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为此,设计出适合广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全过程就十分重要,而教学设计面向生活化则是理想的选择之一。文章就在分析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迈向生活化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生活化教学视角下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生活化;必要性;设计思路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