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与钟铭“君庀淮夷,临有江夏”解析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37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表明曾侯与钟铭所言“君庀淮夷,临有江夏”一辞,并没有准确表达西周早期曾国被封于江汉地区的史实,亦不是西周早期的用语方式,而是从西周晚期以降尤其是春秋时期的形势出发,采用春秋晚期的表达习惯和用语特征,来描述当时曾侯受封立国的情景,美化、颂扬其先祖之功德,以致出现历史背景、文句表达与原始史实之间的不尽相符和错位现象,且含有若干夸张的成分,这是我们在利用该铭文材料时应特别注意的。
其他文献
<正> 河北省三河县乡镇企业一起步就显示了可观的发展速度。在整个农村经济由超常规增长转向常规增长以后,仍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和较好的效益。1986年,乡镇企业总收入3.9亿元,利润1.13亿元,劳动生产率5871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5倍、4倍和1.98倍。今年1—5月份,总收入和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3%和78.7%,劳动生产率也增加到6684元,财
本文研究了麴氏高昌国时期的货币流通问题.高昌国的银钱只有一种面值,因为币值较高,不敷使用,所以产生了“半文”的计量单位,在经济生活中,“半文”银钱应当是以其他实物货币如粮食折算体现的.粮食在高昌国的小额交易中充当着实物货币的角色,弥补了银钱币值高的缺陷.
《史记·高祖本纪》:“二年……关外置河南郡.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
近年来,中国礼制史研究正逐渐进人佳境,成果迭出,吴丽娱先生主编的四卷本《礼与中国古代社会》(以下简称《礼与社会》)无疑是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成果.细读是书,深感其中诸多创新,特呈愚见,求正于学界同仁.
《墨子》传本原多奇字,传承中又多讹乱移窜,孙诒让说:“先秦诸子之伪舛不可读,未有甚于此书者.”百年来,虽经诸家校释,但书中疑滞犹多.
吴丽娱主编《礼与中国古代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共有四卷,第一卷为先秦卷,第二卷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第三卷为隋唐五代宋元卷,第四卷为明清卷,每卷按时代分章,如第一卷分为殷代、西周、春秋、战国四章,
清华简柒《越公其事》第三章记吴王夫差对越王使者文种求成的答复,是一篇言辞讲究的外交辞令.其中第15下-21号简有如下一段话:
“天命”是儒家政治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代表着王朝统治合法性的来源。儒生通过对古史的构建,将禅让与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汉魏禅让过程中,这一政治理想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却在魏晋嬗代中走向了终结。陈寿在《三国志》中记有高贵乡公曹髦至太学与博士问答经义一事。其中与庾峻问《尚书》一段,高贵乡公力主郑说,是因为郑玄明确指出禅让应有“天命”作为依据,而司马氏在当时虽有实权,并无足以显示其“天命”的依据。最终高贵乡公的横死,使得“天命”理想彻底瓦解,开启了两晋南北朝以降新的禅让模式。
近年湖州路户籍文书的发现,为元代户籍文书研究带来转机。全文结合新旧材料,首先对元代户籍册进行再认定,推断以“青册”为名的户籍册才是贯穿整个元朝的核心户籍文书,鼠尾簿从未成为实际上的户籍册;其次将现存元代户籍文书实物进行对照分析;再次探索元代户籍文书链条,认为手状、户籍册、户帖三者构成了户籍系统的关键环节;最后揭示了明代户帖格式承袭元代户籍文书的事实,并以此为基础,尝试管窥古代中后期户籍文书系统的演变脉络。
回历822年祖勒合答月6日(1419年11月24日),一个由帖木儿帝国国王沙哈鲁派向明朝的庞大使团离开都城哈烈。在这个使团中,盖耶速丁作为沙哈鲁之子贝孙忽儿的代表参加出使,他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出使的见闻,这就是中西交通史名著《沙哈鲁遣使中国记》。在《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盖耶速丁记述甘州城内一座塔形建筑令他印象深刻。这种建筑在《沙哈鲁遣使中国记》波斯文原本中作■■汉译者将其译成“天球”或“转天”。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并不清楚这种建筑究竟为何物。本文试对这种建筑进行考证。在回历823年拉马赞月(14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