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至2014年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136例职业病诊断现场调查病例分析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136例职业病诊断现场调查病例特点,总结现场调查的关键技术,为制定职业病诊断现场调查规范化的操作规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及常规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职业病诊断现场调查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2009至2014年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诊断现场调查136例病例,以白血病、疑似职业性苯中毒、疑似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疑似尘肺病较多,分别为66、18、12、11例;调查病例中41.91%的患者工种为3种以上,70.59%的患者接触3种以上化学物,25.74%的患者工艺流程或接触化学物质已发生变更,47.06%的患者所接触化学物双方共同确认时发生争议;现场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的检测样本最多(358个),其中11.17%的样本苯浓度>6.00 mg/m3(超标),13.41%的样本苯浓度为3.26~6.00 mg/m3,75.42%的样本苯浓度<0.03~<3.26 mg/m3;疑似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疑似尘肺病、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样本超标率较高,分别为100%、93.8%和83.3%。

结论

该次分析的职业病诊断现场调查病种以白血病、疑似职业性苯中毒、疑似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疑似尘肺病居多;现场调查关键在于确认职业接触史、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确认工艺流程或所接触化学物质是否发生变更、现场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原辅料采样分析、同工种工人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职业接触清洁剂和香料诱发职业性哮喘情况。方法收集清洁剂和香料职业接触致哮喘患者的职业史、病例资料、辅助检查等资料,提交职业病诊断专家组讨论,得出职业病诊断结果。结果2例哮喘患者在工作环境中均有明确的致喘物接触史,均经过一定潜伏期后出现哮喘症状;病例1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为15.3%,绝对值增加320 ml,呼气峰流速日内变异率为41.3%;病例2的过敏原
期刊
目的了解模拟海况的异常加速度暴露对人体血液中产能营养素代谢产物及其主要调节因子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航海作业疲劳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于2010年4月20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某部队选取60名男性健康青年作为受试对象,运用六自由度舰船运动模拟器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异常加速度暴露,时间为15 min。分别采集暴露前后受试对象的血液样本,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受试对象异常加速度暴露前后血清中产能营养素代
目的分析259名职业机动车驾驶员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建议。方法于2014年10月,选取某运输服务公司114名大巴司机、145名出租车司机为调查组,同时选择121名非营运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对两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巴司机和出租车司机MS患病率分别为17.5%、13.1%,明显高于非营运人员(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期刊
期刊
目的建立乙腈萃取前处理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尿中马尿酸(HA)、甲基马尿酸(MHA)。方法尿中HA、MHA在酸性条件下用乙腈萃取,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检测,色谱条件:C18柱(150 mm× 4.6 mm,5 μm),以甲醇∶0.20%乙酸水溶液(含6.5 mmol/L磷酸二氢钾)(25∶7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波长为254 nm。结
目的了解长期从事放射作业人员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情况,减少电离辐射造成职业危害,以便进一步加强健康监护。方法选取2014至2015年在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366名放射工作医务人员作为放射组,包括X射线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和介入放射人员,同时选取无射线接触的其他医务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血培养法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率检测。结果放射组染色体畸变率(0.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