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洋溢和谐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mon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构筑成了新语文教学的理想,是“语文味”的核心。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应该体现人与文和谐、师与生和谐、情与理和谐、思与悟和谐的美。那么怎样创设这样一种语文课堂呢?笔者就此浅谈以下几点。
  一、挖掘教材美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本是学生发展语言受到人文熏陶的载体,语文的生命力和灵魂是语言的“美”。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文字的美,情感的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与共鸣,人格受到陶冶,心灵受到净化。比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扣住重点词句通过以读引读,引导学生感悟“静”、“清”、“绿”、“奇”、“秀”、“险”等文字的精妙所在,把桂林那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展现在每个孩子眼前。
  其次要正确地认识教材,真正地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还要适当丰富和拓展教材。再以《桂林山水》为例,课文介绍了桂林的山和水,其实桂林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学完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更多知识。
  二、使用个性化的课堂评价语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语言。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如果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够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1、评价语言要准确。准确而又得体的教学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案例: 王菘舟老师在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以“纹丝不动”引出了几个句子,当学生读出这几个句子时,王老师是这样评价的:1、你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但是读课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光有理解没有感情更不行,你得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情读出来,这才是真读书!2、你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这次作战计划一旦落空,391高地这颗毒牙不拔掉,志愿军的战线还能往南推移吗? 3、你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仔细读读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都在描写邱少云纹丝不动的感人形象。朗读的时候,你觉得强调哪些词语,才能够让大家更清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在这个案例中,王老师从三个主面来评价学生找到的句子,使孩子的思维方向明确了,而且他们还会自觉地非常乐意地沿着你预设的目标迈进。
  2、评价语言要机智。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快速反应,巧妙应对。
  案例:支玉恒老师执教《太阳》
  师:好,我知道大家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时间已经很长了,那么经过这一段辩论,持第一种意见的同学已经被第二种意见的同学说服了没有?(学生答没有)
  师:那么坚持第二种意见的同学,是不是被第一种意见的同学说服了?(学生答没有)
  师:谁也不服谁,怎么办?要不要我来讲。(要)
  师:谁要我讲谁就是懒汉!(众笑)我告诉你们一个方法好不好?(好)
  师:你家里如果生活中有了富余的钱,往哪儿放?(银行)
  师:存在银行里面,是吧?现在我们学习中有了疑问,你不要钻牛角,钻牛角钻进去了往往就出不来了,而且耽误时间。怎么办呢?你也先把它存起来。(板书“存疑”)这叫“存疑”,把疑问存在这儿,先往下学。也许学到什么时候,回过头来,这个疑问就解决了,好不好? 生:好。
  3、评价语言要幽默风趣。教师的幽默会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课堂中的幽默则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所以每当学生有较佳的表现时,教师不能以一句“不错!”、“你讲对了!”来评价学生的回答。不如让我们来看看支老师的评价。
  案例:支玉恒老师执教《太阳》
  师:这是一双小绣花鞋,我今天拿到了课堂上,是想问你们:课文上说,太阳与地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那么这双美丽可爱的绣花鞋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生:这双绣花鞋的材料里面有棉花做成的布,棉花是植物,没有太阳就没有植物,也就没有这双绣花鞋了。
  师:说得有道理,但我不用棉花,而全用丝织品,比如绸缎来做。
  生:绸缎是蚕丝做的,蚕是动物,也离不开太阳,没有太阳,这双鞋也不会产生。
  生:不管用什么材料,都得人来做,没有太阳,人都活不了,谁去做鞋?(众笑)
  师:啊,你一句话就从根本上否决了!很彻底。但能不能再从别的方面分析分析呢?我主要想看看你们会不会分析。
  生:做鞋得用针,针是钢铁的,没有太阳就没有钢铁,也就不会有鞋。师:“没有太阳就没有钢铁”,这句话需要研究,地球里的铁矿可不像煤炭一样,铁是一种基本元素,原来就有的。
  生:那炼钢炼铁也需要煤炭,煤炭就和太阳有关了,不能炼钢就不会有绣花针了。(鼓掌)
  生:还有,做鞋要用浆糊,浆糊是面做的,面是小麦做的,小麦是植物,植物是靠太阳生长的,所以没有太阳就不能做绣花鞋。(众笑)师:好好,逻辑性非常强,一步跟一步,一环套一环,真有点天衣无缝了。
  生:还有一点最简单的,做鞋需要用眼看着,没有太阳,一片黑暗,怎么做鞋?(众笑)
   师:我晚上在电灯底下做。(众笑)
  生:还是那个理由,没有太阳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能做,当然发电机和电灯所用的一切东西都不能做。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很会分析问题。其实,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也没有你们,我们都没有了,还讨论什么绣花鞋?(众笑)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支老师多次运用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因势利导,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让自己与作者心灵沟通,同作者一起去体会、想象、思考,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乐滋滋探求太阳的作用,而且有目的地训练着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采取美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给学生以审美的愉快,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高昂的美感体验,使学生在心灵豁然开朗之时,对课本产生入木三分的印象,留下久久难忘的情感。
  《九寨沟》,是一篇描写祖国河山美的散文,老师创设“假想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九寨沟时,老师描述着:"来到九寨沟就仿佛走进一个童话世界。”随即出示一张放大的课文插图,学生带着追求美的目光,欣喜地看着,入情地听着,老师以导游的身份范读了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受九寨沟的美,老师把情境延续下去,并加以强化:"九寨沟中,有好些小动物们正等着我们呢!让我们眯着眼看看这图画般的美景,想象九寨沟仿佛是一个“童话世界”。学生轻轻地哼起《美丽的九寨沟》的曲子,视觉感受的是美的图画,听觉、运动觉感受的是优美的乐曲,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学生在此柔美的情境中,不想高声语,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沉浸在九寨沟之美的体验中。
  四、营造美的教学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有美的教学内容,还要有美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形成生动的教学局面,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参加活动,积累知识,增长才干,陶冶性格。
  1、开讲激趣。一开始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诱发学生与课文相应的感情,让学生获得与课本情绪相似的感知,进入情景。
  2、突破重点。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精心选择能突破阅读能力的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反复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整体把握主旨,品味语言,弄清写作技法。教师在这个过程是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于者牵引课堂思维流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对话、讨论和交流中完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这是一堂课的发展。
  3、掀起高潮。教师应该牢牢抓住“动情点”进行尽情的渲染或是艺术的再加工,让课堂进入高潮。随后,教师要进一步向课外沿伸,纵深拓展课堂的艺术效果,让学生有回味无穷的感受。
  总之,要让语文洋溢和谐的美,就必须做到:教学的内容是美的,教师的语言是美的,教学方法是美的,教学的过程是美的。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共同提高的目的,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
其他文献
【摘要】仿真实验可以和真实实验互相取长补短,在大学物理教学和学习中共同发挥作用。本文基于仿真实验的原理,阐述了仿真实验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具体应用。  【关键词】仿真实验 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    1引言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实验环节是学生应用知识与探究并获取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仿真实验方法将教学和实验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
[摘 要]我们教师可以用爱心唤回后进生的心、用树立其自信心的方式鞭策后进生、用暗示的无声教育法启迪后进生,多为后进生创设成功机会,让他们在成功体验中巩固自信。  [关键词]教源性后进生 成因 转化策略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学生本人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原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我们在分析后进生心
我手捧教科书,又一次教授《品德与社会,寻根问祖》这一章节,其间,“大禹精神”使我浮想联翩。  从华夏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大禹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顽强不屈,百折不挠求生存、求发展的优秀民族精神。海内外中国血统的人常以“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作为自己的代名词,正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表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息息相通、心心相印,更是一
[关键词]学习 自信心 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从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现状来看不容乐观。因此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对自信心进行有效的探讨,分析其原因,帮助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寻找心灵的支点,开启他们人生的航船,达到理想的彼岸。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    一、了解影响贫困山区学生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必然要跟着进行变化。按传统教学观点,作业主要是“巩固知识”的手段。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物理作业的作用应更多的考虑,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愿望、需求或他所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和内在力量,它能使个体对学习活动保持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它可看做是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意识倾向性。故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其蒙而引其趣”,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可以说兴趣是化学学科教学的生命力。笔者在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
[摘要]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较之传统评价有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依然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上开展评价作7一些探索。评价要投入真情,注意延时评价和及时评价相结合,要力求准确、生动多样。  [关键词]真情;延时;准确;生动多样    新课程“以生为本,促进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课堂教学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较之传统的评价也开始悄悄变脸:我们欣喜地发现评价不再是单一的老师评价学生,
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夺走了学生展示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满堂灌只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彻底打破这种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机械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下面我把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尝试简单地总结。  一、转变教学理念  
英语教学改革推广后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在英语教学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问题。有些学生由于基础较好,兴趣越来越浓,同时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兴趣骤减,渐渐丧失了课堂学习的动力。那么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有哪些呢?我针对所在班级的后进生的深入了解,发现了以下问题:  首先,学生在主观上不努力,教师又缺少适当的关心和帮助是造成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语言教学是一个语言积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
学困生的学习一直是困扰数学教学的难题。如何有效地帮助学困生,使他们摆脱“学困”的境遇呢?笔者有以下浅显的愚见。    一、内容——提前渗透    学困生在学习新知时,由于先前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显得零乱、不成体系,因而使得他们在学习新知时普遍感到吃力,甚至无法接受。针对这一特点,我在上新课之前,总是先为学困生适当地复习旧知,渗透新知,尽量让他们在新授课上能和其他同学同步前进。  如在教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