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画家荣宏君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场合: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朝鲜时。因为谈得来,所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记得那次出访我们团带了很多的礼物,最高级别的就是荣宏君的画,作为访问团的最珍贵礼物送给了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之后,对中国画知之甚少的笔者,因为有了这样一位画家朋友,开始对国画产生兴趣。而最擅长画梅花的荣宏君也每每向笔者介绍如何欣赏国画,如何欣赏他最擅长的国画梅花。在有了微信之后,笔者更是经常在微信中看到他的新画问世,也看到他为艺术追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各种活动。
但是作为画家的荣宏君送给笔者的礼物却不是他的画作,而是他的新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徐悲鸿与刘海粟》(增订本),原来擅长丹青的荣宏君还有着对文史的偏爱,近年已出版各种论著,如《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烟云俪松居——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季羡林说佛遗稿汇编》、《徐悲鸿与刘海粟》(增订本)等。
笔者曾专门去过荣宏君的画室,走进去,就像是进到了一个艺术世界。靠着几面墙的都是顶天立地的书柜,中间有一张很大的画案。用我这俗人的眼光来看,这个空间是颇有几分杂乱的,但对他来说,却是杂而不乱,他在跟笔者的交谈中总是很准确地从不同的书柜不同的层级上拿出不同的作品给笔者看,有画作、书法、他收藏的名人书信等。笔者也曾看着他在那张颇大的画案上泼墨挥毫,把他心中的梅花变成艺术、溢于纸上。
荣宏君1973年出生于山东菏泽曹县农村的一个中医世家。他幼年即喜翰墨,性情则近文史。他拜师于文史大家史树青,习读书鉴赏之学;师随著名画家、冰雪画派创始人于志学,并随其赴青藏高原,入新疆大漠,访敖鲁古雅,还徒步考察了齐长城;画法则师承国画大师关山月,而正是关山月提醒他,“你的绘画根基很好,每个都想画好,不容易,不如专攻一项”。醍醐灌顶,他没有犹豫就选择了梅花。从此,荣宏君开始专攻梅花。他从学习关山月的梅花入手,上溯元代王冕、明代陈淳、徐渭、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等书画名家。他品梅、爱梅、画梅,将自己对梅花的感悟融入画笔,他的梅花作品已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已经小有名气后,荣宏君又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师随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张晓凌,攻读美术学硕士。
笔者曾看到多幅荣宏君的梅花作品,他笔下的梅花错落有致,点染随意,水墨浓淡相宜,疏处跑马,密处堵风。他追求的梅花风格也正如他自身的形象一样,是入世的、健康的、蓬勃向上的,而不是“寂寞开无主”的孤梅。史树青曾评价他的画“得扬州八家诸老之神”。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20年来,荣宏君以一颗赤子之心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成就斐然,终自成一家。近年来,他的作品已被国家收藏,并多次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和港澳台领导人。比如,他的作品《白梅》被人民大会堂收藏,作品《梅》作为国礼于2008年赠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作品《梅花欢喜漫天雪》作为国礼于2009年赠送给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2011年2月,他的画又被团中央青年企业家代表团带到了宝岛台湾,作为礼物赠送给国民党主席连战。
绘画之余,荣宏君还精于书法,在他送给笔者的书上,就留有他工整有度、收放自如、潇洒俊朗的楷书。
此外,收藏文人信札是荣宏君长久以来的爱好,十余年来,他遍访古玩市场,藏品渐成面目。他收集到几十年前郑诵先写给史树青的信,他将信拿给恩师看,恩师也不禁感慨良多。他还收藏有徐悲鸿写给周扬的信、王世襄的藏品抄家记录、张伯驹1968年的“反省体”日记等。季羡林在世时,他曾把淘来的近百封季老家书无偿归还,作为感谢,季老为他的《徐悲鸿与刘海粟》一书题写了“世纪恩怨”的书名。“信札是最真实的史料,也能最真实反映本人的性情。”他说,“在研读每个历史片段的细枝末节中,也仿佛触摸到了那个时代的体温。”他正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去追寻行将断裂的文脉。
“愈来愈觉得,绘画是小技,修为才是大道。”荣宏君感慨,研读史书是修为,做人是修为,胸怀是修为,而这一切,都会反馈到绘画中,绘画是内心的展现,胸中沟壑,气韵流动,一切都在画中。
记得那次出访我们团带了很多的礼物,最高级别的就是荣宏君的画,作为访问团的最珍贵礼物送给了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之后,对中国画知之甚少的笔者,因为有了这样一位画家朋友,开始对国画产生兴趣。而最擅长画梅花的荣宏君也每每向笔者介绍如何欣赏国画,如何欣赏他最擅长的国画梅花。在有了微信之后,笔者更是经常在微信中看到他的新画问世,也看到他为艺术追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各种活动。
但是作为画家的荣宏君送给笔者的礼物却不是他的画作,而是他的新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徐悲鸿与刘海粟》(增订本),原来擅长丹青的荣宏君还有着对文史的偏爱,近年已出版各种论著,如《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烟云俪松居——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季羡林说佛遗稿汇编》、《徐悲鸿与刘海粟》(增订本)等。
笔者曾专门去过荣宏君的画室,走进去,就像是进到了一个艺术世界。靠着几面墙的都是顶天立地的书柜,中间有一张很大的画案。用我这俗人的眼光来看,这个空间是颇有几分杂乱的,但对他来说,却是杂而不乱,他在跟笔者的交谈中总是很准确地从不同的书柜不同的层级上拿出不同的作品给笔者看,有画作、书法、他收藏的名人书信等。笔者也曾看着他在那张颇大的画案上泼墨挥毫,把他心中的梅花变成艺术、溢于纸上。
荣宏君1973年出生于山东菏泽曹县农村的一个中医世家。他幼年即喜翰墨,性情则近文史。他拜师于文史大家史树青,习读书鉴赏之学;师随著名画家、冰雪画派创始人于志学,并随其赴青藏高原,入新疆大漠,访敖鲁古雅,还徒步考察了齐长城;画法则师承国画大师关山月,而正是关山月提醒他,“你的绘画根基很好,每个都想画好,不容易,不如专攻一项”。醍醐灌顶,他没有犹豫就选择了梅花。从此,荣宏君开始专攻梅花。他从学习关山月的梅花入手,上溯元代王冕、明代陈淳、徐渭、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等书画名家。他品梅、爱梅、画梅,将自己对梅花的感悟融入画笔,他的梅花作品已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已经小有名气后,荣宏君又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师随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张晓凌,攻读美术学硕士。
笔者曾看到多幅荣宏君的梅花作品,他笔下的梅花错落有致,点染随意,水墨浓淡相宜,疏处跑马,密处堵风。他追求的梅花风格也正如他自身的形象一样,是入世的、健康的、蓬勃向上的,而不是“寂寞开无主”的孤梅。史树青曾评价他的画“得扬州八家诸老之神”。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20年来,荣宏君以一颗赤子之心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成就斐然,终自成一家。近年来,他的作品已被国家收藏,并多次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和港澳台领导人。比如,他的作品《白梅》被人民大会堂收藏,作品《梅》作为国礼于2008年赠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作品《梅花欢喜漫天雪》作为国礼于2009年赠送给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2011年2月,他的画又被团中央青年企业家代表团带到了宝岛台湾,作为礼物赠送给国民党主席连战。
绘画之余,荣宏君还精于书法,在他送给笔者的书上,就留有他工整有度、收放自如、潇洒俊朗的楷书。
此外,收藏文人信札是荣宏君长久以来的爱好,十余年来,他遍访古玩市场,藏品渐成面目。他收集到几十年前郑诵先写给史树青的信,他将信拿给恩师看,恩师也不禁感慨良多。他还收藏有徐悲鸿写给周扬的信、王世襄的藏品抄家记录、张伯驹1968年的“反省体”日记等。季羡林在世时,他曾把淘来的近百封季老家书无偿归还,作为感谢,季老为他的《徐悲鸿与刘海粟》一书题写了“世纪恩怨”的书名。“信札是最真实的史料,也能最真实反映本人的性情。”他说,“在研读每个历史片段的细枝末节中,也仿佛触摸到了那个时代的体温。”他正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去追寻行将断裂的文脉。
“愈来愈觉得,绘画是小技,修为才是大道。”荣宏君感慨,研读史书是修为,做人是修为,胸怀是修为,而这一切,都会反馈到绘画中,绘画是内心的展现,胸中沟壑,气韵流动,一切都在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