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沙中南工业大学桃花岭古墓的年代与墓主身份

来源 :江汉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在中南工业大学桃花岭建筑工地发掘了一座规模较大的竖穴土坑墓.此墓结构特殊,出土珍贵文物50余件,但并未出土墓志.关于此墓的年代,学界尚无定论,墓主身份也不明确.通过梳理相关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笔者认为此墓是一座五代墓葬,墓主身份为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吏.
其他文献
中国史前社会上层墓葬中,有以玉质昆虫随葬的现象,此与昆虫信仰有关的传统绵延不绝,在商周玉器和青铜器纹饰上有更丰富的表现,从而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多被认为与古人
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在小嘴2015~2017年发掘区西部继续进行发掘.本次发掘发现两处建筑基址及部分灰沟与灰坑.两处建筑基址规模、形态、结构相似,且
2012~2018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对盘龙城遗址各地点历年考古发掘区域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运用RTK、全站仪等数字化测量仪器对历年发掘区和重要遗迹的三维坐标进行了测量,基
曾侯钟出土于文峰塔M4残墓,由于其铭文并不完整,加之部分文字残泐难辨,因此学界对其关注的不多.本文更正了曾侯钟铭文的阅读顺序,对原释文部分字形如“臧”“呁”等做了订正,
龙游荷花山遗址东区主要为上山文化阶段的遗存,本文基于荷花山遗址东区的地层关系和陶器类型的演变序列,通过与上山文化早、中、晚期典型遗址上山遗址、桥头遗址以及湖西、长
本文对盘龙城陶器制作中的成型、修整和装饰等工艺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扫描电镜对盘龙城遗址和郑州商城出土的陶器显微结构和烧成温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盘龙城陶器生产技
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等单位对宁波市奉化区下王渡遗址第Ⅲ区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初步确认该地点的文化堆积以河姆渡文化遗存和良渚文化
从居址中识别出家户是进行家户考古研究的前提,而家户在居址中的保存状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是聚落模式和居住形式,二是营建工艺和保存环境.因此,在不同地区的居住遗存
陶器成型技术类型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形成了有规律可循的空间分布特征.随后经历了连续的调整和变动,由最初的南北分异,演变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轮制拉坯技术在新月形地带的兴起,再
盘龙城遗址发现的铸铜遗存是讨论盘龙城青铜器产地问题的直接依据.但盘龙城过去被认定的“铸铜遗存”,性质大多存疑,仅有小嘴地点的经过科学检测,且发现多种与铸铜直接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