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安组织在中亚的活动及评价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欧安组织在安全领域、经济与科技合作领域、人道主义领域等与中亚国家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特别是2010年哈萨克斯坦担任欧安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对吉尔吉斯斯坦危机事件的处理更是扩大了欧安组织在中亚的影响。欧安组织与中亚国家合作主要通过设立项目、举办培训班、游说各级政府、建立良好关系等"软介入"的方式。近年来,欧安组织在中亚地区的活动拓展了中亚安全的外延,有助于中亚国家的现代化,上海合作组织应该借鉴欧安组织的某些做法。
其他文献
在社会学和语言学里存在着两条发展线索:一条线索以把社会和个体分离开来,且特别强调前者及其规则为特征,另一条线索则坚持以统一的视角看待社会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把社会规范视为内在于个体行动或实践,而非强加于日常生活具体实践的外部力量。第一条线索至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达到顶峰,而第二条线索则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里提高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分析社会学和语言学的这两条发展线索,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符号的本质属性。文本旨在揭示实现于戈夫曼,但又在很大程度上为人所忽视的这一符号学思想的重要转折。这一重要转折可以表述
人类的历史进程总是伴随着创新,在现代社会,创新具有更加显著的地位和重大的作用。中国近代以来的创新实践,既有经验又有许多教训,需要我们从历史与逻辑的双重视角加以检视。创新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其依据,有所遵循,但也有风险。从主体角度看,创新活动体现的是人自身的目的性;从对象角度看,体现的是事物变化的现实可能性。无论社会哪个领域的创新,都是将人的目的性与对象的可能性结合起来并给予实现。传承、学习与创新,构成了内在贯通、三位一体的关系,共同推动着人类的文明进步。
1957年4月,毛泽东主席阅读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王方名和黄顺基在《教学与研究》发表的《关于形式逻辑和逻辑——形式逻辑内容和体系问题的质疑》等文章后,邀请了他们两位及金岳霖、周谷城、冯友兰、郑昕、贺麟、费孝通、胡绳等著名学者到中南海讨论逻辑学问题,讨论长达6个小时。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学术活动五十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于2007年4月22日联合举办了“纪念毛泽东主席邀请学者讨论逻辑学问题五十周年座谈会”。下面特刊发两篇学者的发言和座谈会综述,以飨读者。
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方式即占主导地位的劳动过程,通过控制雇佣劳动实现生产效率是劳动过程中的核心,技术进步与控制形式的动态运动使劳动过程不断演变,同时也导致了资本主义积累体系的阶段性演变。
期刊
《辩证法随谈》是李瑞环同志继《学哲学 用哲学》后的又一重要著作,全书28万多字,收录了1412条富有辩证意蕴的精彩段落,分为六编三十六题。
期刊
期刊
青岛科技大学政法学院源于学校办学之初设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50年).1985年发展为社会科学部,2001年由学校“两课”教学单位组建政治与法律教学部,2006年更名为政法学院。
本文探讨国际战略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现状,展望其未来前景,规划其主要议题。作者指出,当前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大潮正起,但相关研究的理论深度、系统化和精细化程度均有欠缺,应用性、前瞻性战略研究亟需加强。作者通过分析指出,建立并完善国家决策咨询机制、促进国际战略学科建设、学者战略分析能力的锤炼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至关重要的三个主要方面,也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中的三个软肋,亟待加强。国际战略的议题数量繁多,抓住最为关键的重要议题,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能否有所进步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