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之古典意蕴:自我照看的崇高追求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学术研究历经追求真知、正义与全德实践的学术奠基,转入内在理想自我实践的学术志趣,达致超验性信仰之光的学术虔诚。这是一种由外趋内的追求崇高的精神阶梯与学术逻辑。它确立了学术研究的古典传统,捍卫了学术伦理的绝对价值。在此,学术研究表达一种照看自我的精神志气,一种追求真理、成就崇高的精神修炼和精神境界,意在将自身提升到一个宏伟的世界视域。这是一种存在论、本体论意义上的学术生活方式,它将追寻真理和自我理想及其实践统一起来,即学术研究是研究者自我生命的神圣追求。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院校研究,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2016年7月9-10日,“院校研究与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6年年会在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和湖南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美国、欧洲、日本、海外华人院校研究会及国内高校的近6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与其说志于真理探寻与传播的大学是一种组织机构,不如说它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一种思的文化性存在、创造性的存在、一种自由性、创造性与超越性的存在。人与动物的生命区别在于未特定化(也称为未完成)的存在。人与生俱来的自由性、创造性与超越性,使人成为文化性的存在。人成为人,成为怎样的人,关键就在于这种文化性的创造——“类生命”的生成。
需要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是人的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满足需要是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教育与需要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满足学生需要.而且要引导学生需要,这是教师工作的特点也是难点。引导学生需要的路径,包括从价值反思需要,在满足现实需要中激发未来需要.营造良好校园环境以激励学生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需要,实施个性化教育以提升学生需要。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探寻并抓住其根本和永恒性主题,解决相应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性选择。动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条件,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深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承诺,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抉择,系统加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
随着现代大学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学术职业迅速发展起来,为读书人提供了精神生活的另外一种可能性。职业学者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与方法意识,在中国学术现代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第一代本土学者,顾颉刚的早期学术生涯颇具代表性。
随着大学章程的实施以及大学内部规章制度的废、改、释、立,我国大学内部规则创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目前我国大学内部规则的议题启动、形成过程和最终文本在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关联性和文化性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是由大学内部规则创建中的利益博弈、路径依赖和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大学内部规则创建要坚持问题导向,融入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形成制度性和规范性合力,彰显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促进良法与善治的有机结合。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衡量未来中国大学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杆,引导着中国大学进行高水平建设。“非一流”大学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着一个现实:要么安于现状,要么形成自己的特色或进行超常规发展以实现建设一流大学或学科的目标。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则为“非一流”大学达到这一目标提供了契机。
目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道德相对主义思想和观点。道德相对主义对人们现实的道德生活造成了困扰,也对大学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道德教育应该对道德相对主义作出回应,在方法论层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具有绝对意义的道德价值原则;在方法层面,要培养大学生以正义为前提的道德判断能力。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正义化为道德意义上的“定言命令'',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基于正义建构共识性道德规范。
宣城校区简介合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在安徽省宣城市建立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成为与合肥校区一体的另一校区,2012年开始面向全国高考一本线上招生。宣城校区与合肥校区学生不同代码招生,统一培养质量,统一培养标准,统一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高校学术委员会与学位评定委员会是中国现代大学治理的法定构成要素;学术委员会是高等学校内部最高学术机构,学位评定委员会则是兼具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复合型机构。根据现行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学术委员会与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各自权力轨道内履行学术或行政职责,有交叉亦有重叠。科学界定二者法律关系的根本在于有效辨识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的范围和本质。在实体法律关系中,学术委员会与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奉行“学术与行政相对分离”原则;而在程序法律关系中,二者则应践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