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a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正越来越被应用于数学的课堂。昔日单纯的传授知识已转化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已向素质教育转轨。尤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情境教学已被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数学教育,如何大面积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大面积地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这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产生学习的动力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数学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可以越俎代庖,不可以传统的知识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要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情境教学不仅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要优化课堂情境,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充分感受数学,主动探究数学,主动运用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激励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使之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而契合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像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在情境教学中渗透教育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情境教学的核心是创设情境。这种思想贯穿于教学体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另外,情境的创设本身不是目的,根本上是为学生审美主体性和认知主体性的培养服务的,是为具体的教学场景需要服务的。这一点,我颇有体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忘经常创设数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主动发展,使学生作为活动主体角色,促进学生整体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稳步提高。在情境教学的领域中我学到了如何将素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融入学校的各个层面的有效途径,并且可以继续满怀信心地走下去。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新教材,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学习状态 学法指导    通过近几年的调研,发现现在有不少数学生都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一种任务,大都在老师、家长的强制下学习,使得学生的成绩总是不理想。尤其对于数学学习,这种现象更加突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在2005年暑假期间参加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时,有几位给我们授课的专家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信息的传输过程,也是师生精神感触融汇的过程。教学既不能只传授知识而无视情感,也不能脱离知识空谈情感。积极愉快的感情,可以产生高效的学习;而消极的情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情感的特殊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的体会是抓住以下四点:  一、建立相互信赖、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