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治理文化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其生成路径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n0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治理文化现代化是大学治理走向现代化的战略要素.大学治理文化现代化对促进大学治理理论发展和治理效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大学治理文化是理念觉醒、价值认同、运行透明、规制权威、远景引领的有机融合和衔接统一.新时代要通过大力弘扬大学精神、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强化仪式文化、打造文化坐标等,促进现代化大学治理文化的生成生长.
其他文献
尽管在高等教育领域对于质量的关注由来已久,但是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一个显性问题,则是近代工业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新公共管理主义等因素影响的结果.质量概念本身难以清晰界定,具有很强的相对性、模糊性和政治性.因此,质量评估中面临着不同评估主体多元价值观的冲突、评估标准的模糊性和不可测问题,以及评估对合规性的强调三个方面的矛盾.为此,提出改进建议:评估主体应超越单向管理,走向多元治理;评估标准须警惕工具理性,突出价值理性;评估目的要避免质量殖民,凸显中国特色.
历史上我国学校课后服务发展经历了家主校辅、社主校辅、校主社辅等三个阶段.“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承载着特定的功能与意图,发挥着看护辅导、个性能力培养、服务教育政策意图等多层次功能.课后性、复合性是当前我国学校课后服务的根本属性,其具体体现是:三方合作性、产品混合性、组织特殊性与过渡临时性.面向未来,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形态的改进方向是:建立多主体协商管理组织,培育课后服务准市场,搭建半封闭课后服务组织,构筑校社竞争式课后服务格局.
基于教育评价过程中的教师参与评价的缺位、错位和越位并存的现实问题,分析了教师参与教育评价合理性的逻辑起点.进而,从教师参与教育评价的现状及其成因两方面,指出教师参与教育评价的必要性,提出需要从体系构建、参与过程、评价结果使用、参与能力等方面为教师参与教育评价提供积极保障,从而助力和赋能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
美国艺术史家乔治·库布勒(George Kubler)基于造物史(History of Things)研究的立体视闽,对“风格”进行了回返式思考,其提出的概念与方法对新风格史形态的构建与艺术史研究方法的转型产生了中继的集体效应.本文以“风格史转向”的历史语境为契机,对库布勒的风格反思路径与造物史研究进行考察,并以接受史的视野挖掘库布勒在新风格史形态建构过程中存在的价值与局限,对风格认知的偏颇之处提供重审的机会.在以“风格史转向”为契机的连带研究中,本文指出了库布勒的“中继”地位,考察了其风格理论与造物史研
2020年7月25日,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举办成立一周年主题论坛活动.主题论坛活动采用“一个主论坛、三个分论坛”架构设计,主论坛围绕“线上教学、学习革命、质量革命”主题进行交流,三个分论坛聚焦“教学创新”“课程思政”“质量文化”三个主题.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作相关报告,基于此进行综述.
付东(Jean-Michel Frodon)、毛尖和苏七七三位影评人围绕文学与电影的关系在三个层面上展开讨论.以“改编”为切入点,影评人们认为促成改编的因素很多,但文字所激发的图像经常是导演最核心的创作动机,文字(故事)进入电影的语汇体系,电影如何表达、作品的成败依然取决于导演的艺术风格.抛开改编,在创作和表达上,虽说经典小说培养了观众对故事的认知,但电影的专属语言“蒙太奇”使电影摆脱小说的经典叙事获得更大的自由.法国新小说、新电影在创作领域的探索催生了一批独一无二的作品,改写了文学与电影的关系.而电影的
本次对话按照从A到Z的顺序,围绕论文电影的问题,串联起26个关键概念,追溯了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和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Adorno)等人的交集以及和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等人的差异,同时突出了法罗基论文电影作品(包括视频装置和电视节目)的创作特征.文中提出,论文电影的核心在于通过处理声音、词语和画面之间的关系而创造出图像的结构性逻辑,这些有赖于对蒙太奇的创新以及对新媒介技术的理解;同时,要避免一部论文电影沦为一篇“论文”.
机械复制技术使艺术的展示性与大众性全面凸显,观察艺术作品意义的生产、传播与流通成为艺术学与传播学的研究交集.影像意义的生成(包括文化意义的拓展)包含着图像(学)和语言(学)两种迥异的方式.
衡量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否高质量,首先要看高校的内涵式发展状况,其次是以各高校做好自我为前提形成高等教育体系,最后使其契合社会并引领整个教育体系.rn1.远看方位.方位就是趋势,是基于形势判断、规律把握、自我认识基础上的战略方向选择.第四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来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标志,教育开始发生深刻变革,国家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来应对,高校以找准自己在体系中的位置来应对,评价改革要为迎接变革做好领航护航工作,这就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逻辑.教育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教育体
期刊
人才是一切创新和竞争的关键,科学精英作为人才中的翘楚,在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科学精英的成长规律以及影响其成长的关键因素是国内外科技与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科学精英的培养和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优势累积效应理论,以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153名院士为样本,探讨学术流动、师承效应、性别、毕业院校等因素在中国科学精英成长进程中的影响作用,以期为我国科技英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