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互联网已非常普及,可以上网从事的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看新闻、查资料、发邮件、聊天、打游戏、买卖东西……可以说,网络就像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事实上,网络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很多人发现生活中真的离不开它了。
然而,伴随着网络生活的丰富,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网络过度使用的现象。很多人花过多的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之中,其中一些人甚至网络成瘾。为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苏林雁教授等专家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长沙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占2.4%,具有网络成癮倾向的占11.8%。据此推算,我国中学生中至少有400万以上的潜在人群可能存在网络成瘾。这还不包括大学生以及其他青少年群体。
网络成瘾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浪费时间,影响家庭关系,影响工作和学习,严重的导致心理疾病,甚至发生自杀。网络成瘾,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话题。
生活实例1 小明从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随心所欲,有时不遵守纪律,学习也经常出错,特别是没有时间观念,该做什么事需要父母经常提醒,有时甚至在上学路上溜达,忘了上学。上初一时,他迷上了“魔兽争霸”,虽然爸爸规定每次只能玩一小时,可是他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还没玩过瘾时间就到了,所以总是超时。初一末,他的成绩一落千丈,七门功课有五门不及格。进入初二,他干脆放弃学习。老师说,你既然不学,就别来学校,以免扰乱别人。可是他仍然天天到校,他得意地说:“我要每天来和同学比谁过了几级,我们班学习好没人佩服,同学们佩服游戏打得好的人。”
生活实例2 巍巍读高一,他的目标是要考清华。有一次,数学考试没有拿到前3名,他认为爸爸妈妈会很失望,自己当不了三好学生了,因而情绪沮丧、烦恼、痛苦。要努力却力不从心,注意力无法集中,同学说话好像也是挖苦、嘲笑他。他发现只有上网时才能忘记现实中的烦恼,于是天天在网上寻求慰藉,每天上网到凌晨3~4点,早上起不来,就不去上学。后来发展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让父母进入。白天睡觉,晚上上网,饿了就吃剩饭或方便面,以致面黄肌瘦、目光呆滞,神情恍惚……
生活实例3 小红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和同事一起总是不自在,想交朋友但不知和同事说什么。没有朋友使她感到内心孤独、苦恼、无助。她发现网络聊天可以让自己交到好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好和兴趣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交往对象,可以随时更换交往的对象。还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网上说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说、不敢说的话,甚至脏话,而不必担心别人说三道四。所以,她在网上交了不少朋友。可是下了网,却觉得更加孤独,和同事、爸爸妈妈都没什么话讲……
分析点评
这几个青少年都有“网络成瘾”。网络成癮是指上网者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了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心理障碍、人格问题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不良后果。目前认为是一种心理障碍。
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的依赖性和耐受性。依赖性是指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上网有一种难以控制的强烈渴望,脑中总不断浮现上网的想法,以及网上的场面,希望再次上网。②上网时精神极度亢奋,总想打破以前的纪录,寻求刺激。③想上网又不能上时,就会觉得心神不宁、情绪不振、烦躁、好发脾气。④感觉生活中毫无其他乐趣可言。⑤再次上网可以避免生理、心理不适。⑥开始时他们也想减少上网时间,但难以自控,多次想控制过度上网但都失败。
耐受性是指以下方面:①对网络操作出现时间的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②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上网时间每次都超过原来计划。③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上网才能激起兴奋来满足欲望。
一般地说,网络成瘾男生以玩网络游戏(尤其是暴力游戏)为主,女生以上网聊天、交友为主。长此以往,会导致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等社会功能损害,并由此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亲子关系恶化、暴力、违法、自杀等。
沉迷网络为哪般
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网络所拥有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等,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同伴影响、从众与攀比心理等构成了网络成瘾的外因。
从内因来看,网络成瘾者常具有某些特殊的“易感性”:
1 行为问题 患有多动症,平时存在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的行为,且缺乏自控,常常只顾当前,不考虑长远;一旦上网,很容易发生网络成瘾。生活实例1中的小明患有多动症,自我控制力差,缺乏时间监控感,在学习方面的失败使他到网络上寻求自尊,是他网络成瘾的原因。
2 情绪问题 具有依赖,害羞、紧张、抑郁、孤独等性格特征,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能调整自己的情绪,常常把上网当作逃避现实中困难的方法,容易发生网络成瘾。生活实例2中的巍巍因为在学习方面受到挫折,患了抑郁症。他沉迷于网络是为了逃避现实,把网络当作躲避不良情绪的“避风港”。
3 现实中的不满足 存在学习失败、人际关系不良、家庭不和睦、亲子沟通差等因素,感到现实中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到虚拟世界去寻求安慰。生活实例3中的小红因为人际关系不良而感到孤独,网络的匿名性为她提供了交往的空间。而网络成瘾后,在现实中却更加孤独。
上网过度6大调控方法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工具,对人类有其巨大的积极作用,青少年追求现代高科技知识,希望掌握IT时代的最新技术,是完全正当的。所谓“戒网”就像消化不良的人去“戒饭”一样,是不现实的。有的家长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单纯用“堵”的方式,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青少年预防和克制网络成瘾应该注重以下几点,由于自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还要父母帮助孩子一起战胜网络成瘾。
1 监控上网时间 掌握好学习时间和上网时间对青少年来说很重要:可以和父母一起制订一个上网协议,合理分配上网时间和学习时间。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可以选择晚上做完作业后)安排上网,但每天不能超过1小时,周末或放假不能超过4小时。已经成瘾的学生要逐渐减少上网时间,例如现在每天上网5小时,可以先定为每天4个半小时,以后每周渐次递减,达到每天上网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开电脑后,要使用定时器或闹钟,把闹钟放在离电脑稍远的地方,到了规定的下网时间时,闹钟的响声会提醒自己下网,而且要起身去关掉闹钟,也能帮助下网。还可以把上网安排在可控制的时间:例如下午1点,而2点要去上学,这样就可以把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
2 监控上网内容 家中的电脑最好不要放在孩子卧室里,可以放在客厅、书房,这样父母便于监控。青少年 不宜到网吧去上网;如果去,需要家长的陪同。对上网内容要有所选择,可以用电脑做有意义的事,如学习打字、查询资料、制作Flssh等。对所玩游戏的类型要有所选择,不要玩有暴力倾向的游戏,例如“星际争霸”等。避免点击有黄色、暴力和不健康内容的网站。
3 回避高危情境 高危情境是指能引发上网欲望的环境,例如看见电脑、路过网吧、听见别人谈论上网等。可以把电脑搬离自己的卧室,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不经过网吧,断绝和昔日网友的网上联系等。
4 应对上网欲望 当青少年减少上网的时候,会体验到上网的欲望甚至渴望,对于这种欲望,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对付:①采用想象技术。例如想象用一把武士剑攻击这种欲望,或用灭火器扑灭上网的欲望。②把可以信赖的朋友、家庭成员的名单列出来,当有上网欲望时就给他们打电话,以求得帮助。③运用提示卡控制上网欲望:把过度上网引发的主要问题和减少网络使用的好处写到一张小卡片上,放在钱包或口袋里,当面临抉择时,拿出卡片阅读,提醒自己。
5 发展替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交朋友,以获得友谊,来替代网上的朋友。参加各类活动,如看电影、电视、书籍、听音乐、玩扑克、下棋,摄影、画画、集邮等。还可参加体育活动,如武术、打球、跑步、游泳等,从中获得成功和自尊,以替代以往从上网中获得的“成就感”。
6 解决面临问题 如果因为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产生回避行为,则应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①提高自控能力:学会遇事冷静思考,不凭冲动办事。问题解决策略是当遇到问题时,提出多个备选方案,从中选出一个自认为最好的方案,然后实行之。在实行之后总结效果。成功了就继续,不成功就再选择另一个。逐渐培养自己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增加自身情绪的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例如倾诉、娱乐、升华等,来应对压力。③学习一些基本社交技巧:例如交谈时保持眼神的接触、使用温和的语音语调、保持愉快的面部表情。善于倾听,对別人的讲述表现出兴趣。自己喜爱的东西要和别人分享,如在游戏时,要采取商量的办法轮流玩、加入集体活动时,要用赞美、欣赏的语气,以求得別人的接纳等。可以首先运用这些技巧交一个朋友,以后再逐渐扩大交往范围。
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应该到医院寻求心理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然而,伴随着网络生活的丰富,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网络过度使用的现象。很多人花过多的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之中,其中一些人甚至网络成瘾。为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苏林雁教授等专家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长沙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占2.4%,具有网络成癮倾向的占11.8%。据此推算,我国中学生中至少有400万以上的潜在人群可能存在网络成瘾。这还不包括大学生以及其他青少年群体。
网络成瘾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浪费时间,影响家庭关系,影响工作和学习,严重的导致心理疾病,甚至发生自杀。网络成瘾,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话题。
生活实例1 小明从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随心所欲,有时不遵守纪律,学习也经常出错,特别是没有时间观念,该做什么事需要父母经常提醒,有时甚至在上学路上溜达,忘了上学。上初一时,他迷上了“魔兽争霸”,虽然爸爸规定每次只能玩一小时,可是他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还没玩过瘾时间就到了,所以总是超时。初一末,他的成绩一落千丈,七门功课有五门不及格。进入初二,他干脆放弃学习。老师说,你既然不学,就别来学校,以免扰乱别人。可是他仍然天天到校,他得意地说:“我要每天来和同学比谁过了几级,我们班学习好没人佩服,同学们佩服游戏打得好的人。”
生活实例2 巍巍读高一,他的目标是要考清华。有一次,数学考试没有拿到前3名,他认为爸爸妈妈会很失望,自己当不了三好学生了,因而情绪沮丧、烦恼、痛苦。要努力却力不从心,注意力无法集中,同学说话好像也是挖苦、嘲笑他。他发现只有上网时才能忘记现实中的烦恼,于是天天在网上寻求慰藉,每天上网到凌晨3~4点,早上起不来,就不去上学。后来发展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让父母进入。白天睡觉,晚上上网,饿了就吃剩饭或方便面,以致面黄肌瘦、目光呆滞,神情恍惚……
生活实例3 小红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和同事一起总是不自在,想交朋友但不知和同事说什么。没有朋友使她感到内心孤独、苦恼、无助。她发现网络聊天可以让自己交到好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好和兴趣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交往对象,可以随时更换交往的对象。还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网上说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说、不敢说的话,甚至脏话,而不必担心别人说三道四。所以,她在网上交了不少朋友。可是下了网,却觉得更加孤独,和同事、爸爸妈妈都没什么话讲……
分析点评
这几个青少年都有“网络成瘾”。网络成癮是指上网者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了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心理障碍、人格问题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不良后果。目前认为是一种心理障碍。
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的依赖性和耐受性。依赖性是指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上网有一种难以控制的强烈渴望,脑中总不断浮现上网的想法,以及网上的场面,希望再次上网。②上网时精神极度亢奋,总想打破以前的纪录,寻求刺激。③想上网又不能上时,就会觉得心神不宁、情绪不振、烦躁、好发脾气。④感觉生活中毫无其他乐趣可言。⑤再次上网可以避免生理、心理不适。⑥开始时他们也想减少上网时间,但难以自控,多次想控制过度上网但都失败。
耐受性是指以下方面:①对网络操作出现时间的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②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上网时间每次都超过原来计划。③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上网才能激起兴奋来满足欲望。
一般地说,网络成瘾男生以玩网络游戏(尤其是暴力游戏)为主,女生以上网聊天、交友为主。长此以往,会导致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等社会功能损害,并由此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亲子关系恶化、暴力、违法、自杀等。
沉迷网络为哪般
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网络所拥有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等,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同伴影响、从众与攀比心理等构成了网络成瘾的外因。
从内因来看,网络成瘾者常具有某些特殊的“易感性”:
1 行为问题 患有多动症,平时存在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的行为,且缺乏自控,常常只顾当前,不考虑长远;一旦上网,很容易发生网络成瘾。生活实例1中的小明患有多动症,自我控制力差,缺乏时间监控感,在学习方面的失败使他到网络上寻求自尊,是他网络成瘾的原因。
2 情绪问题 具有依赖,害羞、紧张、抑郁、孤独等性格特征,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能调整自己的情绪,常常把上网当作逃避现实中困难的方法,容易发生网络成瘾。生活实例2中的巍巍因为在学习方面受到挫折,患了抑郁症。他沉迷于网络是为了逃避现实,把网络当作躲避不良情绪的“避风港”。
3 现实中的不满足 存在学习失败、人际关系不良、家庭不和睦、亲子沟通差等因素,感到现实中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到虚拟世界去寻求安慰。生活实例3中的小红因为人际关系不良而感到孤独,网络的匿名性为她提供了交往的空间。而网络成瘾后,在现实中却更加孤独。
上网过度6大调控方法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工具,对人类有其巨大的积极作用,青少年追求现代高科技知识,希望掌握IT时代的最新技术,是完全正当的。所谓“戒网”就像消化不良的人去“戒饭”一样,是不现实的。有的家长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单纯用“堵”的方式,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青少年预防和克制网络成瘾应该注重以下几点,由于自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还要父母帮助孩子一起战胜网络成瘾。
1 监控上网时间 掌握好学习时间和上网时间对青少年来说很重要:可以和父母一起制订一个上网协议,合理分配上网时间和学习时间。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可以选择晚上做完作业后)安排上网,但每天不能超过1小时,周末或放假不能超过4小时。已经成瘾的学生要逐渐减少上网时间,例如现在每天上网5小时,可以先定为每天4个半小时,以后每周渐次递减,达到每天上网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开电脑后,要使用定时器或闹钟,把闹钟放在离电脑稍远的地方,到了规定的下网时间时,闹钟的响声会提醒自己下网,而且要起身去关掉闹钟,也能帮助下网。还可以把上网安排在可控制的时间:例如下午1点,而2点要去上学,这样就可以把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
2 监控上网内容 家中的电脑最好不要放在孩子卧室里,可以放在客厅、书房,这样父母便于监控。青少年 不宜到网吧去上网;如果去,需要家长的陪同。对上网内容要有所选择,可以用电脑做有意义的事,如学习打字、查询资料、制作Flssh等。对所玩游戏的类型要有所选择,不要玩有暴力倾向的游戏,例如“星际争霸”等。避免点击有黄色、暴力和不健康内容的网站。
3 回避高危情境 高危情境是指能引发上网欲望的环境,例如看见电脑、路过网吧、听见别人谈论上网等。可以把电脑搬离自己的卧室,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不经过网吧,断绝和昔日网友的网上联系等。
4 应对上网欲望 当青少年减少上网的时候,会体验到上网的欲望甚至渴望,对于这种欲望,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对付:①采用想象技术。例如想象用一把武士剑攻击这种欲望,或用灭火器扑灭上网的欲望。②把可以信赖的朋友、家庭成员的名单列出来,当有上网欲望时就给他们打电话,以求得帮助。③运用提示卡控制上网欲望:把过度上网引发的主要问题和减少网络使用的好处写到一张小卡片上,放在钱包或口袋里,当面临抉择时,拿出卡片阅读,提醒自己。
5 发展替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交朋友,以获得友谊,来替代网上的朋友。参加各类活动,如看电影、电视、书籍、听音乐、玩扑克、下棋,摄影、画画、集邮等。还可参加体育活动,如武术、打球、跑步、游泳等,从中获得成功和自尊,以替代以往从上网中获得的“成就感”。
6 解决面临问题 如果因为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产生回避行为,则应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①提高自控能力:学会遇事冷静思考,不凭冲动办事。问题解决策略是当遇到问题时,提出多个备选方案,从中选出一个自认为最好的方案,然后实行之。在实行之后总结效果。成功了就继续,不成功就再选择另一个。逐渐培养自己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增加自身情绪的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例如倾诉、娱乐、升华等,来应对压力。③学习一些基本社交技巧:例如交谈时保持眼神的接触、使用温和的语音语调、保持愉快的面部表情。善于倾听,对別人的讲述表现出兴趣。自己喜爱的东西要和别人分享,如在游戏时,要采取商量的办法轮流玩、加入集体活动时,要用赞美、欣赏的语气,以求得別人的接纳等。可以首先运用这些技巧交一个朋友,以后再逐渐扩大交往范围。
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应该到医院寻求心理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