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新品种欣荣优华占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来源 :福建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zi7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欣荣优华占是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其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穗大粒多,后期转秆好,具有米质优,抗性较强,高产稳产的特点。已通过国家审定,江西省审定及湖南省审定,在长江中下游做中稻种植和二晚种植。其栽培要点为“适期适量播种,宽行窄株,合理密植,营造高产群体,促控结合,管好肥水,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杂交稻 欣荣优华占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欣荣优华占由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以欣荣A与华占配组育成的新组合。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3021>,同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审定<编号为:赣审稻2013009>和湖南省农作物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13024>。2012年参与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生产试验。在江西省抚州市农科所试点中,平均单产达到 8845.2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 8.0%,该品种表现为: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叶片挺直,长势旺盛、繁茂,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粒多穗大,且有效穗多,后期落色好,米质优,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抗倒性,高产稳产,为中晚兼用的优势品种。
  一、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参年平均单产8743.5kg/hm2,比对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区域试验,两照Ⅱ优838增产6.58%;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937.00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12.50%;2011-2012年参加江西省二晚区试,平均单产8297.25 kg/hm2,比对照天优998增产5.70%;2011-2012年参加湖南省二晚区试,平均单产8139.45 kg/hm2,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4.00%。
  二、示范表现
  欣荣优华占在国家参加区试和生产试验同时,还在多个区域开展示范种植,2012年在四川中江县种植40 hm2,平均单产10200.0 kg/hm2,比天优华占增产5.1%。;2012年在江西省抚州市本点作一季稻连片种植40.5 hm2,平均单产8671.35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3%;2013年在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作二晚连片种植61.4 hm2,平均单产8474.25 kg/hm2,比对照天优998增产5.9%。
  三、主要特征特性
  欣荣优华占全生育期128.2d,比对照Ⅱ优838早6 d,在江西省抚州市农科所试点中,全生育期125d,比对照Ⅱ优838早3d。该品种株高112.2cm,穗长22.8cm,每亩有效穗279.0万hm2,每穗一共有178.6粒,结实率在85%以上,千粒重为23.5g,相关实验表明:稻瘟病的综合指数为3.8级,稻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处于抽穗时期具有较差的耐热性。主要通过以下指标对米质进行判断:整精米率在60%以上,长与宽的比值为2.7,垩白粒率为38%,垩白度为8.1%,胶稠度为77mm,直链淀粉含量为14.4%。
  四、主要栽培技术
  (一)适期适量进行播种,培育出带蘖壮秧
  江西省欣荣优华占为中稻种植,播种时间在5月15~20日之间,最佳秧龄在20~25d之间,通常情况下大田用种量为10-13kg/hm2,作二晚种植,以6月18日-21日播种,秧龄控制在30d内为宜,适当稀播以壮秧,将多效唑喷施在一叶一心位置处,促蘖控高,培育出带蘖壮秧。
  (二)合理科学密植,营造高产群体
  欣荣优华占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中稻种植规格最好为23.7cm×19.8cm,插足基本苗66.5-75万/hm2;作二晚种植规格以19.8cm×19.8cm为宜,插足基本苗92.5-110.5万/hm2。
  (三)促控相互结合,管好肥水
  施加足够的基肥,分蘖肥要早施,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施加适量的穗肥,氮磷钾肥相互配套施加也尤为重要。通常使用”前促、中控与后补“等方式进行追肥,追施分蘖肥。对于中等肥力的田地而言,通常情况下施加200-220 kg/hm2纯氮,450 kg/hm2磷肥及350 kg/hm2钾肥。栽种一个星期对其施加120 kg/hm2尿素,以促进作物植株的快速生长与发育;在剑叶露尖80%时施加50 kg/hm2尿素,始穗期应该与齐穗期相结合进行施药,对叶面肥进行喷施,使千粒重与结束率得到显著提高。科学管水,做到“浅灌勤灌,干干湿湿,间歇晒田”,插秧要求浅水,而返青要求深水,在进入返青期之后要经常用浅水浇灌以促进分蘖,由孕穗到扬花时期必须确保薄水层灌溉,使植株生长具备充足的水分条件。达到齐穗后期时,要干湿交替进行灌溉,使功能叶的寿命及根系的活力有所增加,不仅能够促进灌浆结实,还能有效提高结实率与籽粒重,主要注意的是在收割之前5~8d断水。
  (四)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對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使用吡虫啉及强氯精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在苗期时要注意防治稻蓟马,由分蘖期到抽穗期要注意防治二化螟、稻飞虱、卷叶螟、白叶枯病、纹枯病等多种病虫害。
  【参考文献】
  [1]林勇,杨百建,曾庆魁等.杂交水稻新组合欣荣优华占的选育与应用.中国稻米.2014(04)
  [2]林勇,杨百建,曾庆魁等.杂交水稻新品种欣荣优华占.中国种业.2014(03)
  【作者简介】
  吴昊(1981年10月13日),男,汉,江西省进贤县人, 本科学历, 助理农业师;从事水稻区试和高产试验工作。
其他文献
煤与电的产业链之间形成的是市场体制与计划体制的结构性矛盾。如果煤炭价格必须反映能源稀缺和环境成本,电价也必须同步反映资源的稀缺性。
【内容摘要】:在我国玉米和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粮食食物,其中玉米在我国31个省都有种植,作为粮食作物和饲料在生活中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种植玉米的技术也飞速发展,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玉米需求量不断增加,玉米双株种植技术的发展缓解了玉米需求量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玉米双株种植技术的应用,研究玉米双株种植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玉米 双株种植技术 方法  辽宁省是生产玉米的
党的十六大为我国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这次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容摘要】:地膜玉米技术能够改变玉米原有生长时间,实现玉米在春季的种植,以此提高我国玉米产量。本文则对地膜玉米高产栽培的重点技术进行分析,以更好的促进地膜玉米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地膜 玉米 高产栽培  玉米是我国高产粮之一,种植面积比较大,适合规模化种植。近几年,温室技术不断成熟,玉米种植也开始在温室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其中玉米地膜栽培技术运用比较广泛。这种栽培方式是通过在地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