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密切干群关系的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当代启示

来源 :廉政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y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群关系是否和谐,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安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国共产党密切干群关系的实践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前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稳步发展以及新时代的成熟完善几个阶段.梳理中国共产党密切干群关系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得出正反两方面结论:一方面,密切的干群关系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另一方面,隔阂的干群关系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中国共产党密切干群关系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给予我们深刻启示:一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二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其他文献
学位
人类文明因环境、资源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问题的压力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危机,其根源则在于文明的底基是人之自然性的不断释放,以至于最终突破了地球的承载极限.因此,按照文明之U型总模式的进路,人类接下来的文明之旅必须“往回返”,其拐点即为第二开端.如同第一开端基于形而上学的哲学范式一样,第二开端也需要自己的哲学范式,而生态哲学则是新开端的第一哲学.建设第二开端的哲学必须重视和开发精神及其自由的文明价值,培养和塑造第二开端的人与文化.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基于双边互利共赢的农业贸易和产业对接与合作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关系日益紧密,贸易总量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面对国际经济下行趋势和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现实,扫清农产品贸易发展障碍,制定农产品贸易升级策略,持续深入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合作,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从“灾害管理”到“灾害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一种全新理念的转变.我国灾害治理经历了绅商被动、政府管控、国际合作、多元参与等四个阶段,灾害治理组织主要有维持型、功能拓展型、结构扩张型、突生型等四种制度化类型.就“体制转型”而言,存在“应急集权”纵向与“多元协同”横向体制合作困境;就“应急机制”而言,存在“常态”与“非常态”机制并存研究不足问题;就“法制建设”而言,一般是事后补救性改革,缺乏事先前瞻性与预防性建设.虽然社会脆弱性、社会韧性、社会建构主义等常态理论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非常态理论研究进展有
“大科学”时代到来之后,科学研究工作受外界因素影响增大,科研成果的客观性受到怀疑,与科学相关的公共政策也遭遇了合理性危机.为了监督科技精英,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发达工业国兴起了倡导公众参与知识生产和政策讨论的公众科学运动,但该运动存在公众难以构建假说、公众科研水平低下、公众难以保持客观公正态度等三重困境.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后,日本政府的福岛核危机应对措施受到了国内民众的广泛诟病,公众科学在此之后开始蓬勃发展,但仍然不免遭遇公众科学的常见困境.公众科学因为专业性不足而得不到职业科学家的认可,其研究的
学位
环境治理涉及不同类型环境治理工具的选择,治理工具能否被合理、合法地选择关系到环境治理绩效的成败,而环境治理绩效又是环境治理能力的直接反映.因此,在推进环境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时代背景下,有必要检视我国环境治理工具选择所面临的困境,并通过良好的方案设计以实现工具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有效整合.我国环境治理工具选择的理论、规范、实践共同表明,其存在协同不能和效果不佳之难题,面临科学性、正当性等方面困境,难以兼顾合法性与最佳性.对此,应以协同治理为视角进行分析,协同治理理论强调环境治理工具选择的系统性、动态性及开放
党的作风建设百年实践,是一个不断总结、运用、创造经验的历史进程.历经百年探索,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足够丰富、成熟的作风建设经验.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坚持总结经验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坚持作风建设同党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与紧紧依靠群众相结合;坚持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坚持抓作风与反腐败、反浪费相结合;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坚持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相结合.这些重要经验是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结论.走好新征程,我们既需要把这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坚持下去,又要结合
党员权利是党内法规的核心范畴之一,是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学理桥梁.党员权利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尊重党员在党组织共同体中的主体性,突出强调党员个体与党组织共同体利益的一致性.从权利的来源、生成标准及规范形式来看,党员权利具有权利的一般属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性权利类型.党员权利以党及其代表的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内核,具有权利的功能表征.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两业”融合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研发创新、深化人力资本、提升需求能力等机制或途径对价值链攀升产生促进作用.融合深度及融合效益不显著、价值链分工地位偏低、要素支撑条件不完备、体制机制因素制约等是当前“两业”融合推动价值链攀升面临的现实困境,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支撑性政策,以“重点突破”方式助推整体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