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分析在语言教学课中的应用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l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读课通过语言技能训练和篇章讲解分析,达到理解、欣赏文本的目的。文体分析综合了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文本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辨证关系,提高学生鉴赏文本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本文从语音、词汇、句式三个层面探讨文体分析在精读课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文体分析 语音 词汇 句式
  多年来,语言精读课的教学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费尽心力,结果却差强人意。近年来,许多高校的精读课安排在了语言实验室进行,教师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了交际式、任务式、启发式等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还是注重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句型,或者某个修辞手段的使用,不能把握语篇的宏观结构,洞察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和思想感情,这就影响了对整个篇章的理解和欣赏。文体学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是语言学与其他相邻学科的跨学科比较研究,它是研究各类文体的语音语相、词汇句法和篇章语义的特点。在精读课中采纳文体分析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一、文体分析在精读课教学中的可行性
  1.精读课中的文体分析可培养学生语言使用的得体性。文体学以各类文体的语音语相、词汇句法和篇章语义的特点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使用和分析不同情景中的恰当语言,涉及到语言的正确与得体使用的问题,文体分析有助于学生学会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使用不同的语体。在培养学生语言使用的正确性方面,我们是驾轻就熟,中学时期语言课上对语法的讲授系统全面,练习和测试也不计其数。但在培养学生语言使用的得体性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文体学研究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文体分析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多数院校的语言专业把语言学概论开设在大三,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语言,把握语言与语境、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教学等各种关系,并提高对语言的重要性认识。而文体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综合了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了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辨证关系,是连接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桥梁,文体学与语言学是密不可分的。而且,高年级的学生语言技能相对较高,为其研究文本奠定了基础,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高级语言课本中篇幅较长、难度较大的文章,可使学生使用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去欣赏和解读外国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语言基本功和综合人文素质,同时提升自身语言运用能力。
  3.文体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对于分析作品和文本至关重要。高年级的高级语言课本上出现了一些文学作品的原著节选,使学生在分析作品语言的基础上,达到欣赏作品的目的。我们的学生往往独立分析的能力不强,需要在教师的大力指导下,对作品的大意和思想进行解析。“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文体学的任务是运用语言学理论与分析方法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从语言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关系方面更深入地理解、合理地解释和充分地欣赏作品。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在文体分析方面要求严格,狠抓学生对作品的分析,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习得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密的思考方法。
  二、文体分析在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文体学理论在精读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文体分析上,其重点是分析具体文体意义和语言特征, 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 以便达到鉴赏的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1.语音。在传统的精读教学中, 教师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纠正语言课本朗读和情景会话中的发音问题。而把文体学理论引入精读教学中后,可结合上下文的需要介绍给学生如何通过语音的表达, 在特定的语境中取得与思想内容、语言目的相互呼应的文体效果,学会欣赏甚至模仿作者语言的独到之处。对语音的文体分析包括音韵、语调、重音、停顿、节奏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在诗歌的描写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2.词汇。学生在預习和自学中从字典上查到了词的性质、固定用法及其概念意义,而忽视了词的内涵意义,其实词汇的选择与语篇的主题、对象、写作目的关系密切。内涵意义是以概念意义为基础的,通过所指而传达出来的情感、语境、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当我们谈论词的内涵意义时,实际上我们谈论的是我们使用它时传达出来的对真实世界的经历。如《为失败者而牺牲的天才》一文,以具有文学天赋的勃朗特三姐妹为了她们的兄弟而牺牲自己为例,抨击了19世纪英国重男轻女的思想。文中有“弱的,不耐用的,不擅长的”等词汇,结合当时性别歧视的历史背景——女性是弱势性别。作者选用此词,既表达了女性在生理条件上的弱势,同时透析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地下,发人深思。探讨词语的内涵意义,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认识语言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句式。用文体学理论进行句式分析,不仅可分析句子的语法成分,还可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蕴含的作者态度、情感、心境等主观因素,透视句式的隐含意义,体会句式的特殊语用效果。如掉尾句把主要信息放在句尾,制造悬念,或发人深思,或引人入胜。《综合语言教程》中《我叔爷放弃当牧师的原因》一文,描述了一位非常招人喜爱的浸礼会的全职牧师——“我”的叔爷,他唯一的缺点是手脚笨拙。而文中多处使用的掉尾句非常精彩。句首的伴随状语展现了他如何在半夜顺着墙摸索着寻找电灯开关却没能找到的情景,充分说明了他的“笨拙”,并使读者急于了解后面发生的事情。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后,叔爷的心理状态先向读者展现了出来,使读者迫切想要知晓叔爷采取的补救措施,这样的文章跌宕起伏,妙趣横生,非常有吸引力。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有特点的句式进行文体分析, 探讨其句式组合、词语排列中可能蕴含的信息,以及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感情色彩等, 可使学生透过句式了解文章主旨,达到见木知林的效果。
  三、 结论
  综上所述,文体分析在语言专业精读课上的应用显而易见,它是提高学生理解、鉴赏和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并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技巧。教师应掌握一些文体学知识,从而使精读课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授课内容的深度和信息量,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语
  参考文献
  [1]2000年修订版高等学校语言专业教学大纲.
  [2]王守元,郭鸿,苗兴伟.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徐有志.语言文体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张德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借鉴文学理论来指导中原地区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思路。文学理论对完善教学理念的形成,对教学主要环节的认识以及对具体文本的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理论 英美文学 中原地区 教学  阅读文学作品能启迪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形象地感悟到日常生活中都知道但却无法表达出来的思想或者可以拨开迷雾看清被日常琐碎所蒙蔽和束缚的现象下的本质。英美文学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原著
爱伦·坡作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作家,其作品形式精致独特,语言优美华丽,内容丰富而多样,出众的文学风格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爱伦·坡在小说写作方面独树一帜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适量鼓励与表扬,让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强。  【关键词】英语教学 教学情境 多媒体 自信心  一、高中英语课堂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而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是衡量创造力的指标。课堂上,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回答过早地做出评价,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使
弗兰克·诺里斯是美国自然主义之父,他通过《麦克梯格》深入挖掘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拜金主义所引发的内心空虚与精神痛苦,并揭示了形成拜金主义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根源
摘要:近几年来,语文教育已经从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上。大学语文的教学要围绕课堂情况开发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语文课程合理开发教材资源,并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健全高校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语文课程 开发  自1978年重开大学语文以来,距今已三十多年了。我国语文教学大纲虽然有明确的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但实际上,人们将语文教学目标大
二十一世纪以来,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小说异军突起。这类小说大部分以校园恋情为题材,充分表达了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与追求。这类小说有着明显的大众文化和通俗小说痕迹,
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资料与研究内容,通过计算机对中国文学文献进行检索,不仅能够有效地查找所需要的相关内容,也有利于深入地分析研究汉语言及各类词典的编著。最终能
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但目前大学语文面临诸多问题,学科地位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材陈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等,难以切实提高学生的
女性一直是多丽丝·莱辛作品中最为活跃的形象。莱辛在她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中,从不同视角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无名的新时代女性,在面对三个极力想引起她注意的男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