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动仪在网页优化中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的越发普及,网络学习在各大高校悄然兴起,人们对其热爱程度也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接受了这种学习方式。然而对于网络课程首页的设计除了传统的问卷法、访谈法等评价方式以外,定量的评价方式很少见到。视线追踪技术可以从学习者的角度定量的来评价页面的设计,通过学习者的视线轨迹来量化的分析页面的设计情况。视线追踪是近几年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其和网络课程首页设计相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资料还不是很多,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抛砖引玉,可以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
  一、概念介绍
  (一)眼动仪概述
  早在19世纪已有学者通过人的眼球运动来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当时使用肉眼直接观察被试的眼动情况。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较为方便。但它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结果不够精确。随着技术的发展,眼动记录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出现了机械记录法、光学记录法、电流记录法等一系列眼动记录方法。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改进眼动记录技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摄像技术、红外技术(infrared technique)和微电子技术在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极大的推进了研究人员对高精度眼动仪的研发,从而促进了眼动研究在国际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眼动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在各个专业领域也越来越重要。
  眼动技术就是通过从眼动轨迹的记录中提取诸如注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跳距离、瞳孔大小等数据,从而研究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现代眼动仪的结构一般包括四个系统,即光学系统、瞳孔中心坐标提取系统、视景与瞳孔坐标迭加系统和图像与数据的记录分析系统。眼动有三种基本方式:注视(fixation)、眼跳(saccades)和追随运动(pursuit movement)。
  在对学习者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时,可以有以下主要参数:
  (1)注视时间是指关注一个注视点所停留的时间。注视时间反映被试者对材料加工的仔细程度,也受材料的长短,难易,布局等因素影响。
  (2)注视次数是指注视的多少。注视次数多少反映被试者对材料的熟悉程度,与注视时间密切相关。
  (3)第一次到达目标区域的时间是指在区域内搜索所需要的目标时,第一次到达目标区域的时间。其是衡量学习者学习效率的重要指标。
  (4)眼动轨迹图是将眼动信息用数据和图形的方式呈现出轨迹视图,能最具体、最直观和最全面地反映眼动的时空特征。
  (5)瞳孔大小。瞳孔直径与人的情绪和认知加工有密切关系。如看到厌恶的东西瞳孔会缩小,看到感兴趣的东西瞳孔会增大。阅读时文字理解难度越高,记忆负荷量越大,则瞳孔会放得越大。
  (6)眼跳距离是指一次注视完成后,从一个注视点转移到下一次注视点之间的距离。距离的大小与加工的内容有关。
  (7)丢失时间是指在注视过程中,被试者并没有注视到被试材料的时间。导致的原因可以是被试材料的难度和被试者的疲劳等多种原因。
  (二)“米达斯接触”概述
  所谓“米达斯接触”(midas touch),原意为无论你接触什么东西,它都会变成金子(whatever you touch,turns to gold)。在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中指的是,在利用视觉进行目标选择和操作时,操作者当前的注视位置往往反映其感兴趣的目标对象,因此系统可根据这一特征作出适当反应。眼动信号以主动方式作用于网络课程的主界面,通过眼动仪可以观察到被试者的眼动轨迹。通过页面的有效设计,可以让使用者对有用的信息进行“米达斯接触”,尽量避免“米达斯接触”不必要的信息。
  二、研究实验设计
  (一)被试
  选取江苏师范大学20名本科生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实验。被试者年龄在20~22岁之间,所有被试者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无色盲且为自愿参加。实验完成后被试可获得一份礼物。
  (二)实验仪器
  瑞典公司生产的Smarteye5.4眼动仪。测量原理:角膜反射,采样频率60/120H。眼动仪耦合到分辨率为128Ox1024像素的17寸显示器,作相应调整,保证呈现图像尺寸准确。显示器的亮度与对比度均调节到较为舒适的水平,色温 58000°K。显示器前85cm处放置舒适稳固的高背皮椅,被试坐姿的观视距离为70cm左右。
  (三)实验设计与实验材料
  本个案选取厦门大学网络课程系统首页,将页面各个板块重新设计后进行组合,由50名在校本科生就设计后的系统首页以五点量表进行评价,1分为页面设计最差,5分为页面设计最优。然后从中选取主观评分最高的两个系统首页,让其通过目标搜索任务进行视线跟踪,从中筛选出最合理的页面设置。
  笔者将厦门大学网络课程首页的六个板块分成四个AOI区域(the area of interest),通过被试者的视线规律从中发现总结出页面设计规律。其中个人信息为AOI(1),我的课程为AOI(2),我的问题为AOI(3),最新公告为AOI(4),下图为两个主观评分最高的首页面,页面一为图1,页面二为图2。
  (四)实验过程
  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整个实验过程分为练习和正式实验两个阶段。
  练习过程:练习开始前对被试者进行眼校准,校准后告诉被试者身体要保持目前的姿势。向被试说明这种方式阅读下应注意的内容,然后呈现指导语:“请以正常的速度浏览网页。理解内容后按空格键结束阅读。阅读过程中尽量保持头部不动。清楚了吗? 清楚后请按空格键开始”。提供给被试者一张网页进行练习。经过练习被试者熟悉后,进入正式实验。
  正式实验过程:① 被试者按照练习过程中的注意点进行调整。② 呈现指导语并告诉被试者将要依次完成一次浏览和三个任务。③ 被试者清楚要求后自己按键开始测试。④ 找到答案后按空格键结束,主试者记录被试者眼动信息。
  任务:1. 在所给的网络课程页面,依据平时的浏览习惯,了解首页的内容。按空格键实验结束。   2. 分别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找出课程金融工程的学习入口;
  (2)找出“毕业申请”图表并点击;
  (3)查看课程论坛。
  三、实验分析
  (一)浏览页面进行分析
  设置此项任务主要是分析被试者进行页面浏览时的眼动顺序,分析出一般规律,并根据规律设计页面,从而有效地避免“米达斯接触”。同时,也是让被试者了解并熟悉首页面的布局,为下一步实验做准备。
  从两者的3D图可以看出,视线在每个兴趣区所占的比例是:AOI(2)> AOI(1)> AOI(4)> AOI(3)。说明不管页面怎样设计,被试者重点关心的是”我的课程”版块。页面二的调整使被试者投入更多的精力放到”我的课程”版块,如图4。由此看来,当学习者是初次学习时,页面一可以更好的帮助其了解页面的布置,当学习者已经熟知整个页面布局时,可以转而应用页面二页。
  (二)任务驱动数据分析
  1. 找出课程金融工程的学习入口
  这个任务的设计是为了观察哪种设计可以更快的引导学习者找到学习的图标。页面一与页面二完成任务的实验数据整理如下。
  从参数表中可以看出,两个页面中被试者都可以成功的完成任务,视线轨迹在目标AOI中出现的比例是100%,说明两者都很好地避免了“米达斯接触”,课程学习的图标放置很显著。然而在两者的比较中发现,页面二中视线首次进入目标AOI所用的时间比较短,可以很快地进入搜索状态。在目标AOI中页面二的注视点数相对较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图标,不需要进行过多繁琐的思考。但从完成任务的时间来看,页面一却略胜一筹。笔者分析,在对页面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页面一虽然在加工的过程中有所繁琐,但所用时间比较少,有利于初学者。在学习者使用一段时间后,页面二将是更适合的页面。
  页面一与页面二的热点图如下:
  从热点图可以发现,页面二形成了两个比较大的热点区域,而在页面一中则只有一个。这是对页面不熟悉,在一进页面后进行思考,视线停滞不前。页面一因为个人信息在左边,而网络学习中人们的视线也是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原则,有效地避免了视线混乱。对于初学者有指导意义。
  2. 找出“毕业申请”图表并点击
  这个任务的设计是为了观察首页面的“个人信息”的呈现位置是否合理,是否能直接的找到所需要的服务。
  从参数表中可以看出,被试者在成功完成任务2的同时,页面一的目标AOI中平均注视次数百分比为86.80%,远远高于页面二,说明页面一在避免“米达斯接触”中有一定的优势。页面一在首次进入目标AOI注视点的平均时间也明显少于页面二,说明在实验的前阶段,页面一版块的设计更有利于学习者进入学习状态。然而在笔者继续进行分析时,结果有点出乎意料。页面一的目标AOI中平均注视点数竟然比页面二高出四倍,页面一的完成任务平均时间比页面二的要长。这让所有研究人员倍感吃惊。后经笔者及研究人员分析,虽然页面一可以有效地避免“米达斯接触”,这也得益于视线浏览规律,但页面二也占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当学习者熟悉首页面后,每次登陆学习页面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学习的,对于个人信息的关注只是小部分和短时间,把个人信息版块放到最右边可以有效地避免“米达斯接触”。
  页面一与页面二的热点图如下:
  页面一的热点区较为集中,但其涉及3个AOI,虽然页面二的热点区比较分散,但其涉及2个AOI,且在目标AOI中可以很快地找到目标。
  3. 查看课程论坛
  这个任务的设计是为了了解页面上部的导航是否清晰,使学习者可以方便的使用。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页面二可以有效地避免“米达斯接触”,涉及版块只有两个,然而页面一的视线在四个版块中都有所涉及。与上个任务的结果类似,页面一虽然首次进入目标AOI注视点的时间比页面二少得多,但其在目标AOI中的注视点数和完成任务的时间却比页面二多得多,说明页面一可以很快地进入目标AOI,却在目标AOI中迷失方向,然而页面二只要找到目标AOI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找到目标,只要学习者对页面二多加熟悉,学习效果必定高于页面二。
  页面一与页面二的立体图如下:
  此立体图可以很形象的对比出两者的区别,图中突出的部分代表视线经过的地方,突出的越高,说明视线停留的时间越长。从图9可以看出,页面一中的山谷较分散,目标不明确。从图10可以看出,页面二中的山谷较集中,目标较明确。
  4. 结论
  从页面浏览到三个任务的眼动轨迹和各种轨迹图可以发现:页面一在首次浏览时,各种指标都优于页面二,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米达斯接触”,但其导航的位置却不是很明确,容易导致学习者迷航。而对于页面二,虽然在浏览和任务前期的各项指标没有页面一出色,但其在任务后期和任务完成的时间上都略胜一筹。
  由此可见,页面一适合初次接触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可以使学习者对整体版块都可以尽快地进行了解,但其导航部分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页面二适合对于网络课程界面有一定熟悉程度的学习者,这样可以避免页面二不利于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缺陷。如果条件成熟,可对网络课程首页面进行改版,对于初学者使用页面一,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可以使用页面二进行学习。
  四、研究启示
  在网络课程学习中,学习者通过学习首页了解学习内容和个人学习进度,设计一个完善的首页面是保证学习有效进行的前提。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如QUIS(用户界面满意度调查问卷)、PUEU(易用性及有用性调查问卷),大都是从设计者的角度来审视,主观色彩比较浓重。然而将眼动追踪技术应用到界面评估中就避免了这一缺陷,其可以直接反应学习者的眼动数据,从而分析发现心理变化特征;其可以更加自然的收集到数据,避免了因为主观因素乱加评定;其可以更加高效,有效地缩短了测试时间。本研究对于网络课程首页设计和课程设计有启示作用:
  (一)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网络课程页面
  眼动人机交互可以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人员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符合学习者需求的页面。学习者在不同的进度中会有不同的页面需求,这从传统的界面评价体系是了解不到的。应用先进的眼动人机交互可以从数据中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简洁的页面更容易引导学习者
  学习网站的导航要很明显,这样可以使学习者尽快进入状态。划分板块和设置子标题可以让学习者节约时间,快速的找到学习内容。必要时可以使用小图标进行引导。将学习者必须阅读或重要的内容放到优势区域,其尺寸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扩大。
  (三)增加有效“米达斯接触”,避免无效接触
  让学习者的视线最快最多的关注所需用的信息是传统的评价体系所不能评估出来的。如何提高有效的“米达斯接触”是眼动人机交互根据图表数据科学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于无效的接触可以修改页面的布置,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利用科学的手段对网页优化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实验选取了一个网络课程的首页面进行研究,对于其他各高校相类似的页面有一定的普适性,对于差异性较大的首页面要继续进行研究。另外,由于被试者是在实验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或多或少对实验结果有些影响。为了尽量消除这种影响,正式实验开始前准备了练习阶段;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者进行访谈以了解其心理活动。
  学习网页的设计不能单单从技术和美观上来考虑,也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本文利用眼动仪对学习者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科学化的分析,以期用科学的手段发现规律。通过本研究笔者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研究者利用科学化的手段分析学习者的需求。
其他文献
Helge Hoivik教授现任挪威奥斯陆大学学院(Oslo University College)数字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外事项目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是挪威公认的E-learning领域的先驱。Hoivik教授创办、设计并成功地实施了PedIT、ADA、Thread 等挪威大学教师培训项目及国际硕士学位课程,领导过 Fragments、Nor-toxic、Myth
Step 1 感知·阅读导航   话题导入  Jim与Anne于1960年结婚,住在纽约郊区拉奇蒙特,他们虽然没有孩子但生活甜蜜。在1971年的某一个月,Jim连续遇到了几个小意外,脑部受伤,后突然失忆且失踪。之后,Anne一边外出工作维持生计,一边坚定地等待他回来。Jim失忆后阴差阳错到了费城市区,换了名字,开始了没有过去的生活。1985年,Jim又连续遇到了几个小意外,竟然恢复了记忆。恢
下 篇  彭坤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广州模式”的突破意义和下一步的关注点  广州电大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于广州城市特点、城市品位、城市传统以及城市居民对未来追求的,并且符合广州市政府战略意图的服务路径,现实载体的探寻,融合机制的探索,合作体系的形成,这三个方面具有突破意义的探索值得借鉴。今后应更进一步关注学习型城市学习环境的优化,进一步关注学习形态的变化,进一步关注城市学习文化
在线研究生项目培养未来教师的5种途径  US News最近发布了Marianstoltz-loike的文章,认为在线研究生项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未来教师提供支持。  ①熟练操作在线工具。当今的K-12教育者大多会操作各类在线数字工具。如,Voice Thread可供不同学龄段的学生使用,学生们可在虚拟环境中借助音频相互评论。  ②正确引导学生。当今的师范生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期发布《2012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揭示了当前提升年轻人的技能水平的迫切需求。报告表明当今最低限度是年轻人完成中学教育并获得找工作所需的基础技能。但目前,小学阶段有两亿五千万儿童不能阅读和写作,无论是否在学校,有七千一百万青少年辍学,错过未来就业所需重要技能的学习机会。该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提供6个教育目标推进概况,第二部分转向第三个全民教育目标,特别关注年轻人的技能需
海词积累  1. diagnose v. 诊断  2. verge n. 边缘  3. particularly adv. 特别;尤其  Rob Lowe made a name for himself as an actor, starring in movies like The Outsiders and St. Elmo’s Fire. But in his 30s, Lowe took
Step 1 感知·阅读导航  话题导入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摆摊”一词,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了人人讨论的话题。2020年的两会以来,政府将“稳就业、保民生”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为激发经济活力,“地摊经济”由此重启。本文简要介绍了“地摊经济重现活力”这一社会现象,以及人们对它的看法。读完本篇文章,你对“地摊经济”有哪些看法呢?  全文421词,建议用时8分钟。  阅读目标  1. 梳理文
【摘 要】  本文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例,阐述数字技术对远程e-learning学生支持服务工作的影响。文章首先从历史的视角回顾过去多个世纪以来技术在学习中的使用,并认为确立第二代远程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结构的地理主导范式在远程e-learning数字环境中已经被学习设计更加强大的能供性(affordances)所取代。文章详细分析为什么辍学是远程e-learning学生支持服务的主要挑战,并认为,与办学
【摘 要】 2009年,《贝伦行动框架》提出了成人学习与教育(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E)治理的目标——“善治”。为此,“善治”理念逐渐融入各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实践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布的三份《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报告》,揭示了全球各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的走向:一是关注治理权力下放;二是注重治理主体能力建设;三是倡导跨部门合作。同时,该报告也
【摘 要】  在线课程的实践对于教师、学习者等各方参与者都是重大挑战,如何将严谨的知识学习和学术训练放置于网络环境中,创造严肃活泼的师生、生生交互环境是众多教育从业者关心的问题。本文着眼于在线课程论坛的师生互动文本,以费尔克拉夫批判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采用批判话语分析的“描述—阐释—解释”三维分析方法,从师生、生生在线互动中使用的高频词汇以及语气系统两个角度分析了一门在线课程教学中的互动文本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