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我意识的解构和承认概念的生成——《精神现象学》的承认诠释框架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c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黑格尔的承认体系中,《精神现象学》提供的是一种诠释框架而非建构性理论。借助纯粹观念、个体自我和历史进程的辩证考察,黑格尔最终确定了自我意识的性质及其在承认中介序列中的生长机能,在主体性内发现了主体间承认的必然要件。它为肯定的承认方案建构奠定了基础,并为融合科耶夫的主体性解读和当代主体间承认讨论提供了契机。
其他文献
千年发展目标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减贫行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在世界范围内终结极端贫困的宏伟目标。中国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欲在“十三五”期间彻底消除极端贫困,减贫脱贫任务艰巨。因此,对千年发展目标在世界和中国的实施进展进行评估分析,对于我们深刻理解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把握未来中国的经济政策取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为赢得东亚地区合作主导权展开了激烈的制度竞争,两国对“10+3”、“10+6”等不同地区合作机制有着不同的利益倾向与选择。具体而言,中日两国实力差距越大,美国在东亚的制度性介入程度越深,中日两国关系可能相对越发紧张,彼此之间的制度竞争也将越激烈。在当前美国战略收缩的趋势下,中日两国需超越传统的地区主导权竞争逻辑,探求新的竞合路径以推动东亚地区未来一体化发展。
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才能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理论特性和巨大的理论创新价值,也只有从这样一个认识出发,我们才能真正创建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全新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上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在于,坚持共产党对整个国家的领导并通过国家来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因此,把“国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作为逻辑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创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权的实现与提升离不开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的有效传播。本文以微信和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的概念界定为切入点,探讨两者的关联耦合。微信信息传播者与受众对等性强、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有利于扩大其传播的覆盖面;微信强关系性传播,有利于增强其传播的亲和力;微信朋友圈的信息过滤机制运行、信息传播方式的生动性,有利于提升其传播的吸引力。而微信信息传播者与受众由于媒介素养不均衡,会使主流价值观话语有被娱乐化、庸俗化传播的风险;微信信息传播的超国界性、高自由度,也会加大话语传播的外部风险。微信背景下当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将贫富差距限制在一个合理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范围内,是全球各国都没有解决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史,是国家为加速工业化而不断探索能够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的历史,而其中的收入分配制度则同时包含着两个目标:一是现有制度能够保障有足够的积累可以投入到经济发展中去;二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在发展是硬道理和加快工业化这个大前提下,改革开放之前是在高积累和按劳分配两个基本政策下,实行高度平均的基本生活保障。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特别是在1992年确定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其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构成了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对矛盾。矛盾统一体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既存在着斗争性,也存在着同一性。同一性表现为,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合作共赢。斗争性表现为,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对立中,将逐步壮大自身的力量。矛盾双方既斗争又同一的结果是,社会主义最终将超越资本主义,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建设需要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各个学术流派的有益成果,但是借鉴和利用不等于原样照搬。由于使用价值不可加总,不同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也无法加总,马克思的社会劳动生产力概念没有清晰的数理表达。本文借鉴新古典经济学“帕累托效率”的合理成分,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函数,并且从与新古典效率理论相比较的角度,对社会劳动生产力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其理论优势做了初步讨论。
2017年7月23-25日,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7年年会在宁夏银川召开。该会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室联合主办,《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协办,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瑞典作为北欧高福利国家的代表之一,其经济稳速发展成为了高福利的强大支撑。高福利制度下的瑞典失业保险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工会在失业保障制度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瑞典失业保障制度发展较为缓慢,和整体的宏观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多是对津贴水平进行调整,经济不景气会使津贴减少,经济恢复后津贴也会得到恢复。多项实证研究证实,津贴水平的减少会导致失业持续期的减短和工作搜寻的增加,对于不同性别和失业时间不同的失业者来说,影响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中山舰事件”,又称“三·二○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因历史认知的差异,对此事件的叙事呈现强烈反差。事件爆发后,当时的报纸有不同的叙事:《广州民国日报》由于党报性质,将事件“掩饰”为无关紧要的局部问题;《申报》作为对政治事件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商业报纸,因事件诡异,信息不畅,将事件猜测为一场内斗、“反赤”运动。两者与历史事实均有距离,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塑造了时人的事件认知。但该事件在两份报纸的版面上,均未占据重要位置和比例。事件的即时影响力,在蒋介石当局的刻意“掩饰”下,在当时国人普遍更重视的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