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形而上学——20世纪哲学的基本特征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sc6127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哲学的不同潮流都掀起了”克服形而上学”运动,如以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语言哲学和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与卡尔纳普企图彻底抛弃形而上学不同的是,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的共同目标是重构形而上学概念.然而实际上看,对”形而上学”进行”克服”并不是仅仅始于20世纪的任务,它从康德就已经开始了,一直贯穿于从德国观念论到尼采的哲学.18和19世纪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思路是:承认哲学中有一种基本实体(substance),然后通过翻转这种实体来对形而上学进行”反制”;但是,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所代表的20世纪”克服形而上学”的新态度乃是:停止追问世界背后的根据,放弃企图用一个世界公式来把握整个世界和人类图景的冲动,对语言和存在采取一种泰然任之的态度.对于维特根斯坦来说,具体表现为:不可能离开语言以及生活形式来为语言找到更基底的根据;对海德格尔来说,具体表现为:不可能离开此在所被抛的世界以及存在所发生的历史来为时代的”人性气质”找到更基底的根据.
其他文献
期刊
志愿服务教育体系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分析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教育体系构建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立足目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高职志愿服务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以期对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教育的发展有所助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视角认识文学的伦理性质和教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阐释文学的批评方法.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中伦理学的界定看,文学伦理学批评致力于构建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分析作品中蕴含的道德现象和伦理因素,其实质上仍是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的形态出现.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中伦理学的研究范围看,文学伦理学虽借鉴了伦理学研究手段,但伦理学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话语有限,为此,要了解当代伦理批评有别于传统文学伦理批评的特征和需要;发掘文学与伦理学的深层共性;设立开放的对话式的学科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