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垣试效方》内科中的风药运用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药即“药类法象”中的“风升生”药,具有上升外浮、发散疏达等特点.风药的运用贯穿了《东垣试效方》的始终,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尤以内科最为突出.头痛头眩,风药上行,疏风散邪;脾胃病,以风药益气升阳、疏木达土、疏壅消滞、健脾除湿;劳倦发热,以风药升发脾胃清阳,疏散下流伏火;风湿腰痛,以风药祛风除湿散寒;消渴燥热,以风药发散郁热;瘟毒郁火,以风药发散瘟毒郁火.风药与不同药配伍可发挥不同效用,防风配伍柴胡、升麻升提脾气,配伍白术、黄芪治虚证外感,配伍白术、白芍、陈皮柔肝疏肝达脾,伍羌活疏肝息风,伍以祛风、活血药祛风通痹止痛.柴胡、升麻配伍,可发散少阳、阳明二经郁火或脾经郁火,或升提脾胃清阳.东垣对风药的运用灵活,风药或作为君药,或作为引经药、臣佐药,在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风药思想在宋代已有发端,金元时期得以发展,近代张锡纯之升陷汤用风药,乃是对东垣风药思想之承续与创新.
其他文献
介绍唐蜀华教授临证诊脉要点.他认为,诊脉操作要把握七要素:脉位、脉率、脉律、脉形、脉体、脉力、脉势;凭脉辨证需要综合四诊、权衡轻重取舍;心血管疾病诊治尤需继承发掘脉诊特色;传统脉象定义概念需明确详细,进一步规范化、客观化;现代中医发展脉诊需与现代科技融合.
不寐的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一.针灸治疗多辨证取穴或对症取穴,疗效肯定,但达到治愈仍属不易.报道一例不寐女性患者,入睡困难13年,症状加重3周且伴情绪烦躁,辨证为顽固性心脾两虚证不寐,给以针刺治疗.在常规针刺治疗2周疗效欠佳后,改为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配合运用五门十变法合子午流注纳支法取穴,连续治疗6周,患者睡眠可达5h,睡眠深度增加,停止针刺,予口服归脾丸以善后.此治疗方法新颖,并取得了满意疗效.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心理行为疾病.阎兆君教授基于志意辨证体系,认为其基本病机系肾志不足,脾虚意任.分别从志行、志气、志敢、志功、志觉五个方面说明了肾志不足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影响;从意向、意恒、意行、意欲四方面解释了意任时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本病多由外伤、饮食劳倦、情志内伤、调护不当等原因导致;强调补肾强志、健脾固任乃治疗本病的关键;临床选调谐意志方加减治疗本病,效果确切.
三化汤来源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厚朴、枳实、大黄、羌活四味中药组成,具有通行气血、调畅气机、通腑开结、开通玄府之功,主治中风病“便溺之阻格”,为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代表方,其功效显著.从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经典名方三化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为三化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基础及临床使用提供支持.参考文献48篇.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相关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法:对1例因眼部炎症指征误诊为葡萄膜炎的双眼慢性CSC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因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就诊.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眼科检查、辅助检查、试验性激素治疗及停激素改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确诊为CSC.结论:激素相关性CSC常见于双边、非典型性CSC,治疗上应禁用激素,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围绕“湿”与“虚”治以健脾除湿,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疗效显著.
少阳耳疾(耳鸣耳聋)证型复杂,多由数种病理因素夹杂所致.临证用药,当据脉象对风热、湿热、痰瘀、肾虚等兼证进行相应加减,但见脉弦细或弦滑等反映少阳枢机不利之脉象,便以小柴胡汤之核心药物柴胡、黄芩调和少阳枢机,疏达肝胆气机,畅通三焦通道,并根据气机郁滞程度及患者体质特点区别柴胡、黄芩用量.方能使耳窍通,耳得养,耳疾渐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肠道微生物的失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分布在不同的营养、免疫和环境条件下发生变化时,其通过肠-肝轴参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医脾胃理论和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以调节肠道菌群作为切入点,中药单体成分和中药复方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参考文献41篇.
目的:综述近20年来短杠杆微调手法推拿诊治脊柱相关疾病的文献,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南或启发新的治疗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收集短杠杆微调手法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优势性文献.结果:总结发现,以沈国权教授首创,各临床医者不断改革创新的短杠杆微调手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并具有针对性强、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等优势.结论:短杠杆微调手法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但仍存在手法安全性参数缺乏规范、基础研究涵盖面较单调等不足.参考文献46篇.
帕金森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帕金森病的康复目标旨在改善整体运动以及非运动功能障碍的基础上,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中医药的作用日渐突出.脑肠轴系统是由脑和肠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路组成,是一个调整整体功能的复合体,其功能紊乱与帕金森病发病具有紧密联系.根据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学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脑肠轴理论中医康复模式的建立,可为帕金森病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治疗靶点.从脑肠轴理论、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探讨、脑肠轴理论对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