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温度对耐高温铁素体不锈钢点蚀行为的影响

来源 :材料与冶金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阳极动电位极化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及钝化膜电容测试等电化学腐蚀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的典型介质(NaCl质量分数为3.5%的溶液)中444铁素体不锈钢的耐点蚀行为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介质温度的升高,444铁素体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Ecorr和点蚀电位Ep均呈现降低趋势,而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增大,不锈钢耐蚀性降低.在不同介质温度下,444铁素体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半导体类型未发生改变,但是钝化膜中点缺陷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此外,腐蚀形貌观察结果也表明,不锈钢表面蚀孔的数量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其他文献
在钢铁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氮元素所制备的高氮钢往往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自从氮元素被视为有益元素大量加入钢铁材料中以来,人们对高氮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氮元素可以有效替代镍元素来扩大奥氏体相区,提高钢中奥氏体的稳定性;(2)提高材料的可加工性/成形性,使强塑性协调;(3)第二相析出对材料的强化以及失稳的影响,高氮马氏体钢沉淀硬化等。高氮奥氏体钢优良的综合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氮元素以固溶态存在于奥氏体FCC结构的八面体间隙中,但是高氮钢在热处理过程中,氮、碳元素往往会和材料中的其他合金元
ABAQUS作为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软件,可以分析复杂的固体力学和结构力学问题,在模拟材料冲击方面的性能优越。弹丸对靶板的冲击损伤过程复杂,理论和实验研究比较困难。现阶段为检测材料的抗冲击性能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冲击实验,有限元软件的出现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较为简单准确的途径。数值模拟方法本质上是物理现象的近似计算和表征,其结果的准确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相关材料性能的认识和数学表征。对问题的准确分析需要定义材料变形极限的破坏准则。在ABAQUS中金属材料使用较多的是J-C失效模型,而Hash
磁制冷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可靠性强的先进制冷技术,其核心原理是磁性材料的磁热效应,即磁制冷工质等温磁化时向外界放出热量,绝热退磁时从外界吸收热量。理论上所有的磁性材料都具有磁热效应,但只有极少数具有显著磁热效应的磁性材料可用于磁制冷。因此,研发具有较大磁热效应的磁制冷工质是决定磁致冷技术能否得到应用和推广的关键因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陆续发现了许多性能优异的磁制冷材料,推动和促进了磁制冷技术的发展。目前,磁制冷技术在20 K以下的低温区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液氦的制备、低温物理研究以及
自21世纪以来,航空航天方面的快速发展为人类日常通信、观察天文气相、探索宇宙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手段。其中,聚酰亚胺(PI)凭借其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力学性能、耐辐射性、电性能、耐溶剂性等成为不可或缺的航天器材料之一,且被广泛用作航天器的太阳电池阵列的柔性基板、多层热绝缘毯和电路系统的绝缘保护层。然而,航天器长期工作于低地球轨道,这一特殊环境中的原子氧(AO)具有高通量和强氧化性,它会快速侵蚀航天器表面的主要热控材料PI,使其光学、电学、力学等重要性能退化,从而导致航天器工作效率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系统
为探究三叶搅拌器在铁水腐蚀下对铁水搅拌流场的影响,参考传统KR脱硫搅拌工艺过程,利用仿真软件,采用多重参考系法(MRF)及VOF模型,研究了不同磨损程度对三叶搅拌器的搅拌流场与液面状况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搅拌工艺参数条件下,随着搅拌器磨损程度R的增大,搅拌铁水平均流速和平均湍动能降低,搅拌漩涡深度减小,对搅拌流场与液面状况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其中,与无磨损(R=0)搅拌器相比,R=15 mm时铁水平均速度减小66.7%,平均湍动能减小82.3%.
相变储热材料通过其相变潜热实现能量的吸收、储存与释放,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优化使用可再生资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赤藓糖醇的相变温度约118℃,潜热约314 J/g,储能密度大、无腐蚀性,在中温储能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蓄热、工业余废热回收、清洁供暖等领域。然而,赤藓糖醇过冷严重、导热性能相对较差,使得热能无法及时地释放,造成热能利用效率不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为改善赤藓糖醇的过冷与导热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保留赤藓糖醇优异性能的同时,弥补
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折痕设计、力学建模和可展开制造技术的发展进步,各类折纸/剪纸结构及其应用迅速出现: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可展天线、钻杆、太阳翼等,其折展比更优、质量体积比更小;应用于医疗技术领域的人造血管支架、微型抓手,实现了跨越空间进行手术的目标;将折纸结构应用于致动器,其可弯曲性能会承受或减轻一定的应力,可以用于穿戴辅助设备、电子设备;应用于能量吸收装置,可以提高装置承受破坏性负载时的能量吸收能力,如用于减轻汽车撞击、地震等伤害的各种装置。近期,折纸/剪纸结构及其特性在一些新兴技术设备的构造中有了新
过共晶铝硅合金由于具有高耐磨性、低热膨胀系数和高比强度而广泛应用于汽车和飞机制造业。该类合金在常规铸造下易产生粗大的脆硬初生硅相,降低合金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而利用快速凝固技术能够有效细化硅相,制备出高耐磨的过共晶铝硅合金。过共晶铝硅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共晶硅和初晶硅的形态及其分布、二次枝晶胞的尺寸或臂间距等方式加以改善。目前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研究大多是关于控制共晶和初晶硅的形态和分布,而针对常规铸造的细化晶粒工艺只对25%(质量分数)硅含量以下的过共晶铝硅合金有明显效果,因此研究人员聚焦于能对高硅含量的过
为了满足不同工业领域的需求,目前已有多种利用材料沉积方法进行增材制造(AM)的技术。其中,电弧增材制造(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是一种发展迅速的增材制造技术,具有低能耗、低碳和低成本的优势,适合大型复杂金属零部件成型。虽然增材制造技术在材料、工艺、机械装置和系统集成方面发展快速,但对环境的影响仍未引起重视。由于不同的制造工艺所需的材料和能源差异较大,一般来讲,增材制造技术相对于传统工艺的总体优势不明显。因此,除了对增材制造技术本身以及工艺性能等方面
采用ASPEX自动扫描电镜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国内某钢厂GCr15轴承钢LF精炼终点存在的氧化物夹杂类型,并探索了其形成机理.同时,结合分子离子共存理论模型,分析了钢液中Mg质量分数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精炼终点钢样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氧化物夹杂,即CaO-MgO-Al2O3-(CaS)类复合夹杂和MgO-Al2O3-(CaS)镁铝尖晶石类夹杂.热力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MgO·Al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