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参数的混合线路故障类型识别方法

来源 :电气传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x198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以及跨海输电工程发展,采用架空-电缆混合线路越来越多,快速准确识别混合线路中发生的故障类型和故障点是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基础.根据混合线路实际情况建立单相金属性接地、单相高阻接地、两相金属性短路、直击雷故障(包括绕击情况和反击情况)、感应雷故障这5种故障源,通过改变故障距离等参数得到对应电流数据;基于各种故障情况下对电流数据的整体分析,定义震荡指数、谐波畸变率、波形相似度均值、能量指数这4种特征量,针对每种特征量定义阈值,对数据分层定量分析,达到故障类型识别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电压暂降监测装置更加精准的布局,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考虑监测点建设紧迫性的电压暂降监测装置多目标优化模型.首先,引入电压暂降幅度和电压暂降频率状态评估指标,建立监测装置建设紧迫性评估模型;然后,综合考虑系统监测点的建设紧迫性,基于电压暂降可观测矩阵,建立最小化建设紧迫性总权重和最小化可观测损失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引入不满意度评估模型,建立改进帕累托最优前沿的计算模型,分析各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的耦合关系;最后,以一个110 kV以上电压等级的实际输电网为算例,得到其最优布局方案,并与传统
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直接转矩(DTC)控制系统进行改进,针对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存在抗干扰性差、磁链脉动大、转矩不稳定的问题,建立起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控制模型.通过这种模型进行控制时,首先利用滑模控制器取代PI调节器.其次,用电流模型确定出定子磁链和转矩,代替电压、扭矩传感器,有利于降低系统的硬件成本,提高经济性.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改进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针对软扭矩控制方法在控制钻杆钻井过程中难以预测角位移和角速度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二自由度预测模型的软扭矩控制方式.该方法采用扭摆模型来分析非线性振动规律,建立钻杆钻进方程,利用钻杆在不同位置转动惯量的不同,将三自由度钻柱模型简化为二自由度钻柱模型,并将两种模型在模拟数据中进行比较.实验表明,该软扭矩控制方法方式可以简化并替代复杂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具有更高精度的控制结果,从而实现更高的性能.
抽水发电机组是既能抽水又能发电的水电装备,主要用于抽水蓄能电站,也用于调水工程,常规机组恒速运行.为提高电能调控的快速性和灵活性,扩展水轮机运行范围和提高效率,随着变频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机组改为变速运行.介绍了变速运行的优点以及两种变速方案和它们的变频器,阐述了两种变速运行的控制策略.
为提升模块化永磁同步电机的容错能力与故障条件下的输出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扩展开路容错控制(EOCFTC)策略.首先,构建了n模块的模块化电机数学模型,根据模块化电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绕组重构策略处理各模块中的多相开路故障,并对剩余的正常相进行合理重构.其次,分析了几种典型开路故障及其处理方法,运用磁动势补偿和磁场定向控制策略保持新模块的正常运行.最后,通过两模块化电机验证EOCFTC策略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EOCFTC策略的模块化电机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能够实现模块化电机的最大输出转矩;同时
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改变,当阵列受到阴影遮挡时,会导致其电池片输出功率不匹配,长时间易形成热斑.因此,对阴影遮挡的情况及时进行甄别,可有效预防热斑故障的产生.针对在光伏阵列阴影遮挡进行分类时,需使用大量辅助设备或采集大量环境数据,以及分类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保持人工蜂群支持向量机(LPP-ABC-SVM)的光伏阵列阴影遮挡分类方法.该方法仅依赖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和电压数据,有效减少了环境数据量的获取,同时也解决了分类过程中数据维度随光伏子阵列的增加而增大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
为了提高分布式电源并联运行时的系统功率均分准确度以及负荷变化时的系统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动态下垂控制的微电网控制方法.首先,针对传统下垂控制特性进行分析,引入动态下垂系数、灵敏度系数,建立改进动态下垂系数控制模型,并通过搭建仿真模型和实验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其结果得到:基于改进动态下垂控制的微电网控制方法可以将电压频率准确度大大提升,且在负载投切过程中电压频率以及幅值的波动显著降低,逆变器的功率均分准确度也明显提高.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利用灵敏度系数有效保障良好动态特性与功率均分效果,对进一步
提出了一种新型机械变漏磁永磁(MVLF-PM)电机,该电机采用一个附加在转子侧的机械装置,能根据速度改变永磁体磁化方向相对d轴的角度,实现漏磁通的自动调节,有效拓宽了电机的调速范围.首先分析了该电机的工作原理并构建了数学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究了弹簧形变长度、永磁体旋转角度与转速的关系;然后运用有限元方法对该电机和传统三角型永磁(D-PM)电机的弱磁调速特性及机械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对一台1 kW样机的弱磁性能进行测试,验证了MVLF-PM电机设计理论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对配网系统和分布式发电(分布式电源)的联合多级扩容规划中配网的可靠性进行了建模.在配网层面,由于网架可靠性弱而产生的网架强加成本非常高.因此在所提出的模型中,配电网运营商(dis-tribution network operator,DNO)在规划问题中考虑了与负荷中断相关的成本.采用联合多级配网扩容规划(multi-s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expansion planning,MDNEP),对包括馈线、变电站、变压器以及分布式电源在内的网络资产的网络的可靠性评价进行了综合建
为提升充电设施利用率、拓展充电设施对电网辅助服务能力,直流充电设施支撑V2G,V2B,V2H等技术应用的需求日益明显.但由于其检测技术尚未开展系统研究,若套用现有检测技术不但沿袭了当前技术的不足,还舍弃了双向功率控制拓扑自身的优势.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多个双向功率型直流充电设施互为源荷的测试方法及其控制策略.以两个双向功率型直流充电设施为例,提出了背靠背互测的电路拓扑,并分析了其工作模式;引入模糊自适应PI控制提升动态响应能力;搭建了Matlab仿真模型和基于NI实时仿真器的实验平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