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镶金兽首玛瑙杯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s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制作玛瑙器皿已有上千年历史,早在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文物中,便发现了用玛瑙制成的胸饰等物品。中国的玛瑙制品品类繁多,因此有“千种玛瑙”之说。“玛瑙”一词,最初源于“马脑”,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有记载:“马脑赤烂红色,似马之脑,故名。”
  中国的玛瑙制品数不胜数,其中,兽首玛瑙杯颇具特色。这件国宝级文物出土于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何家村即唐代长安城兴化坊。上世纪70年代,人们在这里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挖掘出一只陶瓷,考古人员闻讯赶来,随后又在现场发现另一只陶瓷和一只小银罐,银罐中躺着这件兽首玛瑙杯。
  该玛瑙杯整体轮廓呈弧形,形似兽角,因此也被称为“兽首牛角杯”,是古时酒器。兽首玛瑙杯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为材料,中间夹杂着一层淡白色,色泽鲜润、通透。其选材之奇特,以至于如今在全世界都难以找到同类材料。它是迄今出土的做工最精湛的唐代玉器,也是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
  兽首玛瑙杯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杯嘴镶金,被雕琢成似牛的兽首形状,兽眼黑白分明,目光炯炯有神。此外,耳鼻等部分也被玉匠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玛瑙杯以兽的双角为杯柄,兽角弯曲、粗壮有力,将兽的生命与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考证,兽首玛瑙杯的造型与西方的传统酒具“来通”相似,“来通”为希腊语音译,原意为“流出”,大多做成兽角形,杯底留孔使之发挥漏斗的作用,可以用于注酒。在公元前1500年,“来通”已在希腊克里特岛出现,后来传播到西亚,广泛流行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等地区,后逐渐传入中国。
  《旧唐书》中,有倭国、波斯、拂菻等国派遣使者进贡玛瑙的记录,因此有专家推测,兽首玛瑙杯的原材料可能来自日本等国。不过由于没有切实证据,该玛瑙杯的产地至今仍然存在争议,大致有三种说法。其中的主要观点认为兽首玛瑙杯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收藏品,源于中亚或西亚,尤其是波斯;《旧唐书》中有“开元十六年大康国献兽首玛瑙杯”的记载,因此兽首玛瑙杯也有可能是外交使者从西域进献的贡品;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兽首玛瑙杯是唐代工匠学习西方技艺的仿制品,或由当时居住在中国的外来工匠所制。
  兽首玛瑙杯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本身来源的神秘性也成为考古学家研究的课题。2002年,中国将其列为全国64件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其他文献
漆黑的夜晚,平静的海面上突然泛起大片魅惑的蓝色荧光,随着海浪涌动,犹如大片蓝色星河坠落人间,美得神秘而浪漫;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海底操纵着这股力量,令人惊叹。  以海为生的老渔民说:“这是海火。”  实则不然,具有奇异发光现象的海湾被称作“荧光海”,其奥妙在于海水中存在一种叫做“夜光藻”的发光生物体。  目前,世界上被称为“生物荧光海湾”的地方共有七个,其中三个在波多黎各,两个在澳大利亚
川江号子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文化瑰宝。2006年,川江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力船退出了历史舞台,人力拉纤时所唱的“川江号子”也随之濒临失传。  历经7年的波折,以川江号子为主题的《印象武隆》正式公演,著名导演张艺谋再次掀起了一股“川江号子”热潮,濒临消失的“川江号子”用另一种新的方式开启了传承之路……  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有一道宽
施皮茨碧水如镜,雪峰环抱,空气清新,是瑞士著名的休养和水上运动胜地。而在瑞士经典景点少女峰,除了有壮丽的阿尔卑斯山地景色可观赏外,运送游客上山的登山铁路本身就是20世纪初人类的一大工程奇迹。  作为一种设计与装饰风格,“瑞士风情”早已融入到世界各地,尤其许多旅游小镇,都爱以“东方瑞士”为亮点去吸引游客:米白、浅灰、木红等色调搭配,加上尖顶、拱门、塔楼的多变组合,简约、舒适的瑞士格调倍受青睐。 然而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以女性为故事主角的章回体小说。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镜花缘》赞誉为“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胡适也对小说所宣扬的女性精神评价极高,他说:“几千年来,中国的妇女问题,没有一个人能写的这样深刻。这样忠厚,这样怨而不怒。”由此可见《镜花缘》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部通俗白话小说,更是一部带有思想启蒙意义的巨著。  透过这部小说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3只充满活力的吉祥物,给全世界人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3只吉祥物來自澳洲本土,分别是笑翠鸟、鸭嘴兽以及一只取名为“Millie”的金色萌物。  这只金色萌物,代表着千禧年和大地,出现在澳大利亚流通的5分硬币上,甚至成为《哈利·波特》中一种名为“嗅嗅”、会掘地寻找金币的动物原型,它就是——澳洲针鼹。  鸭嘴兽的近亲随环境自动调节体温  针鼹是一种仅分布在澳洲的奇特生物,外形
作为一名职业风光摄影师,我对追逐自然之美有着近乎狂热的迷恋,尤其喜欢在高处拍摄风景,因此我将自己称作“巅峰行摄者”,因为那一次次在悬崖边的冒险,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唯有“巅峰”二字才能贴切地表达。  我将自己的拍摄经历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字里行间有我与大自然独处的内心感受,也有我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挣扎。置身高处,一种浪漫的畅想总会油然而生。正如一次夜宿悬崖时我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银河从我头上升起
对印度,大家的看法差异很大,不过,正如已故的印度政治家英迪拉·甘地对英国记者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想知道一些关于印度的情况,就必须掏空心中所有的先入之见……”为了亲身感受印度独特的人文、宗教文化,在印度历8月,摄影师水冬青深入印度,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拍摄了印度的普什卡骆驼节。其间,她深入世界上最大的骆驼集市,见证了虔诚的印度教徒的沐浴朝圣,并有幸记录了一场盛大的印度传统婚礼……  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度
蒙古汗廷音乐被誉为“草原上的学院派音乐”,曾风靡清代宫廷。呼图格沁则被称作“蒙古族戏剧的起源”,演员动作滑稽可笑,语言风趣幽默,极具喜剧色彩。  著名的蒙古族史诗《格斯尔传》,是以蒙古族的英雄可汗格斯尔为原型创作的文学作品,被视为东方史诗的代表性作品。  凌晨3点,祭敖包仪式在喇嘛的诵经声中开始,人们往敖包上抛牛羊肉及白酒、牛奶,以感谢苍天的丰富馈赠,接着跪拜在巫师脚下,祈求长生天保佑草原五畜兴旺
“行车新藏线,不亚蜀道难。库地大坂险,犹似鬼门关;麻扎大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大坂旋,九十九道湾;界山大坂弯,伸手可摸天……”  这段顺口溜,是对新藏公路艰险的真实写照。新藏公路即老G219,北起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南至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全长2140公里。  本篇所截取的G219中段,几乎完整包含了新藏公路,并向东延伸数百公里直至墨脱。从叶城沿着G219出发,从这里你将走向世界屋脊——穿越
传说中,巴里坤草原是西王母的“天马”牧场。草原上的“天山淞雪”美如画卷,波澜不惊的巴里坤湖令人心驰神往。  一方面,巴里坤“文风甲全疆”;另一方面,太多的古民宅大院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哈萨克族的“姑娘追”充满柔情蜜意,“阿肯弹唱”是艺术更是竞技。而蒙古人的敖包在天地间高高隆起,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吉祥和祝福。  在新疆荒漠地带边缘,隐藏着一座神秘的城,这座城自古享有“西域古牧国”和“万驼之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