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年龄结构对省域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基于生命周期假说构建研究模型,并利用2002-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别对全国、分区域层次的样本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对全国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影响,且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具有正向影响,而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则对居民消费率有抑制作用.另外在单独对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研究发现,各个区域的老少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的关系并不与全国数据样本分析结果保持一致,具体来说,四大区域的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都存在比较显著的影响,其影响大小从大到小排序为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呈梯状排列;而老年抚养比在四大区域中表现出来的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分别为:除了中部地区外,其他三个地区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都存在显著影响,且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估计系数为正,其中东北地区系数大于东部地区系数,而另外两个地区的估计系数则为负,其中东部地区的发展结果最接近全国样本估计结果.且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居民消费行为会明显受到过去消费的影响,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消费行为惯性.
其他文献
本文剔除了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中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创新规模与效率的错配限制了综合创新效率的提高,中部地区创新效率分化严重;另外,政府支持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能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高;产业集聚有利于减少研发人员和经费投入冗余.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将中国中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划分为创新先锋型、规模效率改进型、纯技术效率改进型、创新滞后型四种类型.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提升中国中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建
公共文化服务承载着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形塑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是“大宣传”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是基层文化阵地,其目的是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其作用发挥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文化福祉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其服务效能取决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情况,基层文化员“四力”是关键.T市H区基层文化员存在“四力”不足问题,表现为迈不开腿、缺乏洞察力、无力思考与思而不行、不善宣传,制度体制机制有缺陷是“四力”不足的根源,需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制度、薪酬制度、培训制度、容错纠错机
人口年龄结构日渐失衡给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的老龄化难题,因此中国现有的养老管理服务体系亟需变革.基层养老作为整个垂直管理体系的末梢,与群众间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同时,其产生的问题也表现出多元复杂性与显著差异性.文章选取老龄化程度较高的S市F区H镇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中心理论视角从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协同及区域合力四个方面对该镇的基层养老工作困境展开研究,并发现H镇养老工作的困境主要源于机构职能分散、信息不对称、供需矛盾等多个方面.因而本文在结合当地养老情况与治理特色的基础上,从治理层面出发为该镇的养老工作困境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要求,致公党中央连续四年开展了集成电路跟踪调研.
期刊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至关重要.村民作为乡村建设直接实践主体,其主体性发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直接体现.当前,乡村建设成效凸显,但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积极性不高、独立性缺乏、能动性不够、创造性不强的问题.坚持抓建设与励壮志相结合,富脑袋与聚众智相结合,善制度与增效能相结合,解近忧与谋长远相结合是解决村民主体性缺失的有效途径.
社会形态,是指生产力在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一直以来得到学者普遍认同,却又因只有笼统而非详细的描述而备受争议.鉴于供需平衡是自然界所有生物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可建立数学模型,在此模型中再行考虑自然界的资源和人群社会的制度等状况后,就可用数学方法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进行演绎,从而为社会形态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华侨华人在建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党史学习教育要注意把这部分人、这部分历史纳入其中,进一步凝聚华侨华人思想共识,激发爱国爱乡热情.华侨华人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变局中必将继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海外统战工作要注意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面向华侨华人讲好党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汇聚华侨华人力量积极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同心共筑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纵深发展.
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入城镇就业或升学的新时代,农村空巢化、老龄化日益加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如何满足?他们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如何实现?如何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享受健康、快乐有意义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这都成为新时代不得不应答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发展好农村互助养老有望化解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难题.各地在农村互助养老实践中存在一些突出的困境或难题,表现在:可持续性不强,闲置率较高,区域差别大;法规建设缺乏,风险或纠纷防患难以规避;受益群体偏差大,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功能定位不清楚,组织化水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与全球化、城镇化、工业化一道成为不可逆转的客观发展趋势,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关键转折期.老龄化呈现绝对规模大、增速快、区域分布不均衡等特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已经是一项十分紧迫和重大的综合性课题.2021年4月,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副主任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曹鸿鸣率致公党中
期刊
科技创新是我国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R&D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是实现技术进步的关键一步.文章采用2009-2019年贵州省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实证的角度出发,探究R&D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上市公司R&D投入、R&D投入强度与科技创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4、0.389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这表明R&D投入与企业科技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