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脾脏外科发展路在何方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root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脾脏外科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理论和实践不断积累,确立了现代脾脏外科发展的理念,形成了具有初步框架的理论结构及良好的发展态势。

其他文献
病人男,36岁,主因肝区疼痛不适1周入院.查体:皮肤及巩膜无明显黄染,无肝掌,前胸可见数个蜘蛛痣.腹部饱满,肝脾触诊欠满意,移动性浊音阴性.辅助检查:WBC3.9×109/L,RBC 5.41×1012/L,Hb 174 g/L,PLT 61×109/L;HBsAg、HBeAb、HBcAb均阳性;ALT 56 U/L,胆红素正常.腹部CT:肝硬化、脾大;肝左叶占位.2003年12月3日行肝动脉导管
期刊
期刊
最新研究进展揭示,抑癌基因功能的抑制或失活,除了与基因片段的丢失,DNA序列的错位、缺失、重组、变换、点突变等机制相关外,还与DNA序列中CpG岛(CpG island)中胞嘧啶(C)碱基环上发生的甲基化(mCpG)有极其重要的相关性。
期刊
悬挂法(liver hanging maneuver)切肝技术由法国Belghiti首先报道,适用于一些较困难的右半肝切除,如右肝肿瘤巨大,或已经侵犯膈肌与腹壁,或伴有较多的侧支循环建立等.其手术关键步骤是切肝前在肝后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前壁与肝组织之间引过一条悬吊带,提起悬吊带可使切肝平面离开肝后IVC[1].我们在解剖学研究[2]基础上,运用该法并做出部分改
期刊
病人男性,36岁,因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外院住院治疗48 d,出现腹胀、高热7 d转入我院.发病前有酗酒历史.入院检查:T 39.8℃,P 125次/min,R 28次/min,BP93/63 mm Hg.急性面容,面色苍白,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尤以左侧腹部明显,有压痛。
期刊
病人,男性,47岁,农民,因突发全腹疼痛7d经当地卫生院转入县医院,入院时病人剧烈腹痛,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和畏寒发热,体温40℃,脉搏160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60/30 mmHg,扶人病房,急性重症病容,全身皮肤湿冷,皮肤巩膜中度黄染。
期刊
1.临床资料:病人,男,41岁,因腹胀2个月入院,伴有纳差、乏力,无腹泻、黄疸、寒热,当地医院查B超和CT发现右肝占位,考虑肝癌,为进一步诊治而就诊于我院,查体:神清,皮肤巩膜不黄,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静脉不怒张,腹平坦,未见肠型和胃蠕动波,未见浅表静脉曲张,肝脏肋下未扪及,脾脏肋下一指,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期刊
期刊
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60%~70%,发病较隐匿,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及早期侵犯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组织、邻近肝组织的特性,出现明显黄疸症状且临床确诊时,病变多发展为中晚期。
期刊
一、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现状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s)又称高位(high cholangiocarcinoma,HCCA)或近端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肝管的上1/3肝外胆管,并常累及胆管汇合部和单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
期刊